秦始皇焚書,項羽火燒咸陽,現存傳統典籍說“我要補充一下”

眾所周知,目前所有我們可以看到的古代典籍,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災難,有幸保存而流傳下來的只是古代典籍的一小部分。單以《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籍志》所記載的書目考證,十不存四,尤其是諸子百家的典籍失傳情況最為嚴重。至於後世那就更厲害了。

秦始皇焚書,項羽火燒咸陽,現存傳統典籍說“我要補充一下”

自從春秋戰國開始,各諸侯為了自己的統治,對諸子的部分典籍,經常是“惡其害己“而採取“去其籍”的做法,只要你的書影響到了諸侯的利益那麼就把你的書全部消滅。到了秦一統六國,稱霸天下。這個行為就更加膨脹了,秦始皇聽從丞相李斯的建議,只保留了“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而歷史方面的書籍,只要“非秦紀”那麼全給你燒了,甚至百姓私藏的《詩》《書》還有諸子學說典籍的,也都查抄出來被燒掉,只在咸陽皇宮保存了一些。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項羽來了就直接辦理。一入關,項羽殺了投降的秦三世子嬰,沒收了“寶貨婦女”。意猶未盡就“燒秦宮室”,這一把火燒了三個月才熄滅。這麼一來百花齊放的諸子百家典籍已經被摧殘的差不多了。如果秦始皇沒有焚燒那些流傳在民間的典籍,項羽這一把火也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


秦始皇焚書,項羽火燒咸陽,現存傳統典籍說“我要補充一下”

取秦而代之的漢朝,破除了秦朝的這些弊病,尊崇儒術,專門成立了書籍收藏的制度和校書官吏,這些典籍才得以喘息。可剛喘口氣,腳還沒站穩,王莽又來了,烽火長安,少不了點上一把。王莽也只是曇花一現,到漢武帝時期,統治者重視經文典籍,各地的“鴻生巨儒”都帶著典籍不遠萬里接踵而至。這下算是站穩了腳跟。漢代之後也就到了大家熟悉的三國直至魏晉南北,雖然戰火不斷,但對典籍流傳所造成的影響遠遠沒有之前的厲害。

然後隋唐時期歷史也是驚人的相似,開元盛世彷彿歷歷在目,來了個安史之亂。肅宗代宗雖然加以修補,可經不起黃巢之亂。宋代雖然在慶宗歷宗時期爆發了一下,女真兵禍又至。元代自公元1271年到公元1368年這麼一段時間,只有20來年沒有戰爭,一個奔跑在“戰爭之路”的朝代,這個背景下圖書典籍自然沒有什麼好的待遇。到了明代,繼續故事,李自成繼續一把火。


秦始皇焚書,項羽火燒咸陽,現存傳統典籍說“我要補充一下”


清朝算是離得比較近了,前期雖然沒有兵禍,但有著名的“文字獄”。什麼涉及前明史料,弘揚民族大義攘夷之類都會獲罪。甚至“刻書送版訂書者,一應俱斬”。到乾隆時期《四庫全書》開館,名義上是在蒐羅各類遺書,暗地裡幹著銷燬典籍的勾當。

“若有詆譭本朝之書,或系稗官私載,或系詩文專集,著即行據實呈送,交《四庫全書》處檢查,如有關礙者,即行撇出銷燬。” 《乾隆東華錄》

據統計修四庫全書時銷燬的典籍約有十萬部,除了銷燬,還有大量的篡改,讓不少典籍成為了殘卷或者是“修改版”。過了“文字獄”這個坑,又迎來了“太平天國”運動,沒二話,接著燒。到了清道光帝,一場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踏入國門,此後的數年間,各類典籍被侵略者劫至海外。日本人重野成齋僅以十萬元,就把陸氏皕宋樓、守先閣、十萬卷樓之書運去了日本,抗戰之際,日本人又以四十萬元獲得李盛鐸(木齋)的遺書,哈佛大學又以六萬美元託燕京大學代購方誌,且懸有徵訪書目,照單全收,然後又擴大目標至各類善本書,後來的敦煌典籍又被道士王園肆意變賣,精華部分大多數被外國人購得。造成了現在“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卻不在中國”的現狀。不禁讓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