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现存传统典籍说“我要补充一下”

众所周知,目前所有我们可以看到的古代典籍,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幸保存而流传下来的只是古代典籍的一小部分。单以《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记载的书目考证,十不存四,尤其是诸子百家的典籍失传情况最为严重。至于后世那就更厉害了。

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现存传统典籍说“我要补充一下”

自从春秋战国开始,各诸侯为了自己的统治,对诸子的部分典籍,经常是“恶其害己“而采取“去其籍”的做法,只要你的书影响到了诸侯的利益那么就把你的书全部消灭。到了秦一统六国,称霸天下。这个行为就更加膨胀了,秦始皇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只保留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而历史方面的书籍,只要“非秦纪”那么全给你烧了,甚至百姓私藏的《诗》《书》还有诸子学说典籍的,也都查抄出来被烧掉,只在咸阳皇宫保存了一些。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项羽来了就直接办理。一入关,项羽杀了投降的秦三世子婴,没收了“宝货妇女”。意犹未尽就“烧秦宫室”,这一把火烧了三个月才熄灭。这么一来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典籍已经被摧残的差不多了。如果秦始皇没有焚烧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典籍,项羽这一把火也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现存传统典籍说“我要补充一下”

取秦而代之的汉朝,破除了秦朝的这些弊病,尊崇儒术,专门成立了书籍收藏的制度和校书官吏,这些典籍才得以喘息。可刚喘口气,脚还没站稳,王莽又来了,烽火长安,少不了点上一把。王莽也只是昙花一现,到汉武帝时期,统治者重视经文典籍,各地的“鸿生巨儒”都带着典籍不远万里接踵而至。这下算是站稳了脚跟。汉代之后也就到了大家熟悉的三国直至魏晋南北,虽然战火不断,但对典籍流传所造成的影响远远没有之前的厉害。

然后隋唐时期历史也是惊人的相似,开元盛世仿佛历历在目,来了个安史之乱。肃宗代宗虽然加以修补,可经不起黄巢之乱。宋代虽然在庆宗历宗时期爆发了一下,女真兵祸又至。元代自公元1271年到公元1368年这么一段时间,只有20来年没有战争,一个奔跑在“战争之路”的朝代,这个背景下图书典籍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待遇。到了明代,继续故事,李自成继续一把火。


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现存传统典籍说“我要补充一下”


清朝算是离得比较近了,前期虽然没有兵祸,但有著名的“文字狱”。什么涉及前明史料,弘扬民族大义攘夷之类都会获罪。甚至“刻书送版订书者,一应俱斩”。到乾隆时期《四库全书》开馆,名义上是在搜罗各类遗书,暗地里干着销毁典籍的勾当。

“若有诋毁本朝之书,或系稗官私载,或系诗文专集,着即行据实呈送,交《四库全书》处检查,如有关碍者,即行撇出销毁。” 《乾隆东华录》

据统计修四库全书时销毁的典籍约有十万部,除了销毁,还有大量的篡改,让不少典籍成为了残卷或者是“修改版”。过了“文字狱”这个坑,又迎来了“太平天国”运动,没二话,接着烧。到了清道光帝,一场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踏入国门,此后的数年间,各类典籍被侵略者劫至海外。日本人重野成斋仅以十万元,就把陆氏皕宋楼、守先阁、十万卷楼之书运去了日本,抗战之际,日本人又以四十万元获得李盛铎(木斋)的遗书,哈佛大学又以六万美元托燕京大学代购方志,且悬有征访书目,照单全收,然后又扩大目标至各类善本书,后来的敦煌典籍又被道士王园肆意变卖,精华部分大多数被外国人购得。造成了现在“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不在中国”的现状。不禁让人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