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滁州市位於安徽省東部,與南京山水相連,是千年文化亭城。近年來,滁州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全面實行林長制,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皖江城市帶“綠色之翼”。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堅定綠色理念,建設綠色滁州

近年來,滁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總目標,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紮實推進林業改革,大力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推動林業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全面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增強林業生態服務功能。

目前,滁州市森林面積達718.9萬畝,森林覆蓋率35.86%,森林蓄積量1750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426億元,創成6個省級現代林業示範區,林科所國家薄殼山核桃良種基地、紅琊山林場國家麻櫟栓皮櫟良種基地、老嘉山國家森林公園、來安池杉湖國家級溼地公園4張“國字號”綠色名片,助力建設綠色滁州、生態滁州、美麗滁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滁州樣板。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實施生態工程,夯實綠色本底

近年來,滁州著力實施百萬畝森林增長等八大工程,創成安徽省級森林城鎮63個,森林村莊358個。中心城區建設各類公園、遊園,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44%,綠地率3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88平方米。

據統計,滁州市適齡公民每年以各類形式參加義務植樹都在200萬人次左右,每年義務植樹900萬株以上,建設各類義務植樹基地612個,面積14萬畝。其中市直單位通過各類形式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30餘萬人次,建立西澗林場、大柳種羊場、市林科所等市直義務植樹基地17個,面積1.85萬畝左右。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保持在90%以上,義務植樹盡責率92%以上,“植綠、愛綠、護綠”已成為滁州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突出產業富民,締造綠色之本

滁州把“創森”與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扶貧相結合,堅定不移走生態富民之路。以城鄉綠化一體化、產業發展園區化、生態文化特色化為重點,聚力發展林業七大產業,重點培育 “三樹兩木”。2018年,林業總產值426億元。南譙區成為全國最大的麻櫟人工林基地,全椒縣形成了安徽省最大的薄殼山核桃基地。

精準扶貧,創新舉措紮實推進。採取“公司+集體+貧困戶”生態脫貧、聘用貧困戶擔任生態護林員、林業財政專項扶持集體經濟、珍貴樹種送貧困戶等模式,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如期穩定脫貧。

森林康養,提供優質生態服務。滁州現有琅琊山、皇甫山、韭山、神山和老嘉山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南屏山、白鷺島、紅琊山和龍窩寺4個安徽省級森林公園,池杉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女山湖、皇甫山兩個安徽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人家300餘家。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強化資源管護,助推綠色發展

滁州嚴格執行林地徵佔用和森林採伐限額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年採伐量減少52%。紮實開展森林督查、森林防火、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動物保護等工作,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滁州市276株古樹名木保護率100%,建立薄殼山核桃、麻櫟等國家級良種基地3個。

當前,滁州已全面開展森林資源監測工作,嚴格執行限額採伐制度,嚴格執行林地用途管制,嚴厲打擊涉林犯罪,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狠抓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長江之濱,松濤澎湃;淮河之畔,銀杏鎏金;醉翁亭旁,嘉木繁蔭;陽明祠外,風光旖旎。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滁州森林生態體系已初具規模。未來,滁州將進一步增強林業生態服務功能,開啟現代林業發展新徵程,當好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者。

滁州:綠色江淮門戶 醉美山水亭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