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故事

對於明末清初的吳三桂,後世大多給的評價是叛賊、漢奸之類的負面評價,唯獨“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事給他添了幾分多情的色彩。

其實,吳三桂的一生充滿了悲劇,就像水面的浮萍,隨波逐流。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不過是為了生存,或按兵不動以求保存實力,或歸順以求繼續做地方霸主。

當發現手裡的麵包被搶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別說作為一名武將,就是普通人也會反抗。至於“紅顏”陳圓圓被搶,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即便沒有陳圓圓,吳三桂還是會反抗。

【舊史新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故事

棄明

吳三桂出身官僚之家,父親是錦州總兵,用現在的話說也是富二代,不過並沒有沉迷於酒色之中,而是勤奮習武,還考取了武科舉人,也是一位有抱負的有志青年。

在大明被滅之前,吳三桂忠於職守,堅守在大明北面,就像一道盾牌阻擋著北方之敵,期間也曾多次與大清交戰,身先士卒,為大明奮力拼殺。而後,大明沒有被北面的大清擊敗,反倒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打得潰不成軍。堡壘往往是先從內部攻破,這句話對之前的歷史同樣適用。

在農民軍逼近北京城時,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命吳三桂救駕,吳三桂是走一走停一停,邊走邊看。直到收到北京城被攻破消息後,吳三桂領兵又回去了。

這是怎樣的心態呢?明哲保身,如果大明能撐得住,吳三桂就會來個裡外夾擊,打敗李自成的農民軍。如果大明撐不住,那也不用愚忠一個即將覆滅的王朝,為大明陪葬。

【舊史新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故事

反順

順是指1644年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吳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打不過數量眾多的農民軍。而李自成也看重吳三桂掌握的兵權,於是給了吳三桂白銀四萬兩,並許諾父子都封侯(吳三桂父親在北京城攻破時被俘)。

吳三桂盤算,打又打不過,現在對方主動給封侯,給軍費軍糧,自然是同意的。就在吳三桂去北京朝見李自成的路上,收到邊關來報,父親被李自成索要軍餉二十萬,不給就打,而且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搶去了。

這裡解釋一下,李自成曾發佈對農民三年免稅,龐大的軍費靠大明末朝的殘羹冷炙根本不夠,於是命令明朝三品以上官員強制要求捐軍餉,不給就打,四品以下官員自主捐獻,捐了有官做,不捐走人。

從李自成這邊收到的軍餉才4萬,結果還要反過來捐二十萬,這不欺負人嗎?加上女人被搶了,家裡房子也被農民軍燒了。作為一名武將,被欺負成這樣,如何歸順?馬上返回山海關,派人去找大清多爾袞,要聯合大清找李自成報仇。多爾袞正愁怎麼打敗吳三桂入關,得到消息後馬上回信答應出兵,並許諾可以封王。

【舊史新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故事

反清

大清開始也實現若言,給吳三桂封王,而吳三桂也處處表忠心。順治四年,吳三桂同八旗將領李國翰共同出兵鎮壓西北地區的抗清力量,最終將西北地區的義軍屠殺殆盡。

順治八年,吳三桂入川平定重慶、成都等地。順治十四年,攻打雲貴。順治十六年攻下雲南,而後攻打緬甸。

期間,吳三桂勤勤懇懇,毫無怨言,作為一名武將,就當如此,馳聘沙場,馬革裹屍還。

等仗打完了,吳三桂想著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希望可以在雲南安安穩穩做平西王,“世鎮雲南”。

【舊史新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的故事

事實證明吳三桂想多了,大清康熙首先收繳了平西大將軍大權,然後命令雲貴兩省督撫聽命朝廷,不僅如此,還剝奪了司法特權,完全架空吳三桂。

吳三桂作為一名將門之後的武將,無非是想建功立業,然後做一方諸侯,世世代代做權貴一族。若是在先秦時期,也許可能實現,歷史發展到大清這個時期,早就有一套成熟的中央集權制度,容不得國土上有實力強大的諸侯駐守。

吳三桂就像是水中浮萍,或是牆頭草,只想找個靠山,安安穩穩的做一方豪傑,結果大明覆滅了,大順燒了他的家,搶了他的女人,還要勒索他爹錢財,不給就打。最後投靠大清,服從命令南征北戰,滿心想著可以世鎮雲南,安安穩穩做一方諸侯,結果名沒了,兵權也沒了,最終啥都沒得到,反倒落個一身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