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七十年代

明天,最年輕的70後和最年長的70後將分別迎來不惑和知天命之年。

生於七十年代的那群人,終於雙鬢染霜。大叔們與禿頂和大腹便便作戰,阿姨們與白髮和肥胖死掰。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曾經純淨如水的少女,雖雙眸不再清澈,但內心不再焦躁,捧著泡了枸杞紅棗的保溫杯,期冀家人健康平安,生活小有意趣,工作順利無波瀾,和生活徹底和解。

唱著“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裡花朵真鮮豔”的歌,在“為革命,保護視力,眼保健操,開始!”的口號中揉捏一下日漸昏花的眼睛。

這是我們學生時代,最熟悉的歌曲,最熟悉的課間運動。冬天的時候,一群群擠成一團取暖,名曰“擠油渣”;男同學拍紙片啪啪啪,女同學甩起橡皮筋跳繩,邊跳邊唱馬蘭花開十二朵;操場泥土地上劃滿了“房子”,下課就在房子裡蹦來跳去。雞毛鍵子飛來飛去。生於七十年代的孩子的課間十分鐘,熱氣騰騰,熱熱鬧鬧,喧譁聲不斷。一旦上課鈴響起,迅速作鳥獸散。我們的童年,雖不富足,但足夠快樂!

生於七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

我們永遠都是那麼慷慨激昂,積極熱情,充滿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文章開頭: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的春風吹過大地!文章結尾: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鬥!每當寫到這,豪情萬丈,深為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一顆螺絲釘而自豪,而熱淚盈眶。

我們參加課外勞動,去河邊抬河沙石子,自備小錘子敲打石子,揮汗如雨,為修建學校操場而灑下汗水,竭盡微薄之力。我們在三月的春風裡,上街學雷鋒。在三月的春風裡,在山坡上植樹。

生於七十年代

花仙子,一休哥,藍精靈,射鵰英雄靖哥哥蓉兒妹妹,梅超風,老頑童。女排的一記晴空霹靂,這一切如數家珍,過去的青春歲月撲面而來。

那個年代啊,是誰賴在有電視的小夥伴家裡,裡三層外三層,眼巴巴地等著花仙子等著梅超風老頑童。改革開放的春風,把香港黃金歲月的武俠劇,武打片,特別美的明星一起吹進內地。習慣了黑白灰,昂揚音樂的人們一瞬間發現這個世界的多彩。

男孩們整天吼吼哈哈地舞動花拳繡腿,女孩子沉迷於收集明星小照片製作日記本,抄歌詞本,精美句子摘抄本。用筆自己畫上插畫,精美的貼滿畫片的小本子差不多人手一本。

再後來汪國真,席慕容,瓊瑤風靡一時,人人都在吟詩,微蹙眉頭,細訴少年愁滋味。為至真至純死去活來的愛情,淚流滿面不能自持。

寢室裡總是有一把大吉他,最沒有音樂細胞的人也在室友認真而仔細的教導下,總算能撥拉出愛的羅曼史那經典的前奏,然後就沒了然後。

生於七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

經歷了物質匱乏的快樂童年和迷茫的少年,生於七十年代的人終於迎來了青年時代,考上中專大專的已經是佼佼者,本科更是天之驕子,更多的走入技工學校和社會大學堂。

生於七十年代的人,經歷了社會大變革的轉型,承受了改革帶來的壓力,但仍然捧著低學歷不斷前行。

考上大學的等到畢業那天發現已經沒了分配工作的福利,進入工廠的等來了下崗,結婚時沒了福利分房,生孩子時必須得有準生證只生一個。

面對社會的變革,這一代人從初起時的驚惶失措到坦然面對,拿著不高的學歷,在學歷學習的路上一路狂奔,下崗了另謀職業尋求新的人生定位。

新的段子描寫出這一代人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勤勞奮鬥的工作態度。工作中不要罵年輕人要罵那個中年人,年輕人無牽無掛不爽了抬腿就走,養孩子養房子的中年人只能默不作聲認慫。這認慫的第一批中年人就是生於七十年代的人。

這一代人是計劃生育唯一的擔當者,100萬失獨家庭大多來自這一代人,這一代人,在孤單中為社會扛起了責任。

我們已曾年輕過,火熱的青春裡有努力有奮鬥有無奈,幾十年滄桑鉅變,我們伴隨著祖國成長。過去不可企及的夢如今變成現實。

90年代,看著香港電視劇裡普通家庭有獨立衛生間,獨立廚房,有電話,有車,那真是不敢想象的日子!有個電話多好啊!想找到誰就能找到。那個時候,誰會料到從BB機到大哥大到手機,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實現了天方夜譚裡的能看到遠方的夜明珠的功能,能日行千里的魔毯變成了天上的飛機!真正實現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們,看到長大成人的孩子,就看到了比我們的青春歲月裡更美好的青春。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們,不惑而知天命,我們的內心,仍然年輕。雖然捧著泡滿枸杞的保溫杯,內心仍然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切經過的苦和累,回首時滿是懷戀。

祝福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