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中最後一句是不是病句?魯迅先生為什麼不好好說話?

引自史時史事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後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說起近代中國的文人,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都絕對是魯迅先生,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卓越的貢獻,因為其文字犀利,精神太過深刻更是被稱為“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的影響著他的讀者們,影響著許許多多的中國人。

我們讀過他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讀過他的《狂人日記》,讀過他的《祝福》,每一篇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而曾經魯迅先生曾對他的學生孫伏園明確表示過他最喜歡《吶喊》裡的文字是《孔乙己》這一篇。

《孔乙己》中最後一句是不是病句?魯迅先生為什麼不好好說話?


《孔乙己》大家都讀過,中學課本必講課文,這篇小說極為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末期的底層知識分子形象,孔乙己這個人物可悲可嘆可恨可憐,人身上充滿著當時人們的矛盾性。

我喜歡魯迅文字的嚴謹和清晰,在文章開篇寫了孔乙己是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細節描寫很巧妙的表現了孔乙己模糊的身份地位,以及尷尬的現實處境。穿長衫的人應該都是坐在酒館的,只有短衣幫才站著喝,而孔乙己不屬於這兩者任何一類,站在所有群體的對立面,僅從這一句話便可聯想到孔乙己的尷尬處境。

而孔乙己穿著這長衫,可是這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在孔乙己失意與潦倒的一生中,“長衫”是他生存下去的唯一支柱,當時孔乙己所代表的那一代“舊文人”最求功名而不得的全部心酸無奈悲涼進皆通過長衫表現了出來。

《孔乙己》中最後一句是不是病句?魯迅先生為什麼不好好說話?


而最近又出來一個新的問題,《孔乙己》的最後一句“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到底算不算病句呢?我覺得是不算的,這種結局大概是魯迅先生的刻意為之。我前面就說過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先生遣詞造句的嚴謹,在他的小說中,無論是人物描寫還是環境描寫,所使用的的詞語都是非常生動鮮明的,在一部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中應該也不會範這種低級錯誤。

現在主流的說法,一種是這最後一句是方言,魯迅先生曾說他很喜歡在作品中歇一歇方言土語,可以拉近人物和讀者的距離,而在紹興的方言裡,確實有一種四音節組成的詞語,在兩詞連用時,例如文中的“大約的確”用來表示一種推測。

第二種說法是從音韻修辭的角度,這句話的重點是後半句,這麼寫既寫出來孔乙己的結局,同時兼具音韻之美,文字之妙。

《孔乙己》中最後一句是不是病句?魯迅先生為什麼不好好說話?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句話是從社會意義的角度來說,“我”沒有直接的線索來確切的證實孔乙己死了。但是死亡幾乎是他這樣一個迂腐、麻木不仁的人的必然結局。他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物,有點錢就必來喝酒,這麼久沒來,要麼就是還沒弄到錢,要麼就是死了。

而最後一句裡的大約是介於文言詞語和白話詞語之間的存在,的確是個徹底的白話詞。這麼寫是否也象徵著中國再從半封建社會向著民主現代社會的邁進呢?我們不得而知。

參考文獻:

《孔乙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