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老婆是一名蒙氏早教老師,多年的蒙氏學習和教學給了她不少的感悟,也經常與我一起分享她的觀點和想法,讓我受益良多。

隨著身邊朋友晉級做父母的人越來越多,怎麼樣做一個好父母的疑問,成了我們之間聊的最多的話題。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和老師應該扮演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正確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內在驅動力,去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倘若孩子的父母可以做到用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那麼他們一定是非常棒的家長。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熱愛自己的孩子

科學家為什麼往往都能獲得事業的成功而受人尊敬,源於他們對於自己研究的對象和事業是非常熱愛的。如果孩子的父母也能夠像科學家對待研究事業一樣熱愛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們離教育成功就真的不遠了。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家長如何做才算是熱愛孩子呢?我想每個家長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自己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現實未必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發展漠不關心,認為孩子阻礙了自己發展的道路,也為自己增加了生活的負擔;有些家長對孩子視如珍寶,一點苦也不能給孩子吃,不讓孩子做一點點事,不給孩子玩任何有危險的東西,孩子要買什麼就給孩子買什麼.......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一個熱愛孩子的家長,會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對於孩子的需求給予及時的回應,並且對需求做出相應的判定:孩子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對於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問題,及時出手相助。在相互幫助的環境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客觀公正的觀察孩子

科學家對研究對象的觀察是公正客觀的,他們從不加入自己的主觀想法,只是默默的觀察,發現研究對象的特點和不同。在這一點上,家長應該像科學家們多多學習,做一個優秀的觀察者和發現者,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觀察者,他們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逼迫孩子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學沒有興趣的課程,家長還美其名曰:“都是為了孩子,孩子長大後會明白我們的苦心的。”,這麼多的良苦用心,究竟是為了孩子的發展,還是借孩子發展之名實現自己的夢想。又或者以過來人為名,抹殺了孩子的夢想。

最近足球小將陳昱帛上湖南衛視《少年說》的視頻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陳昱帛今年14歲,從小熱愛足球,他曾進入足球學校,不但成為了球隊隊長,還被建議去更好的足球學校進行專業訓練,但是媽媽和大伯認為足球耽誤學習,不希望他走上職業足球這條道路。儘管陳昱帛的態度很堅決,但是最終還是沒有獲得媽媽的支持。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作為旁觀者,確實可以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面對國內的足球形式和行業前景,確實對孩子走上專業道路難免心生疑慮,但是隻要媽媽能夠多觀察孩子,就一定能夠發現孩子的特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肯定可以找到一個相對較好的解決方法,不至於母子倆針鋒相對。

究竟是相信經驗還是相信孩子,這始終是一個哲學難題,但是隻要家長能夠很好的觀察孩子,再加上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成才之路應該不難發現。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與時俱進,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都說3年一代溝,家長和孩子之間差的可能不是代溝而是鴻溝。如何才能保持自身對孩子的吸引力呢,也許不斷學習才是最好的答案,就像科學家一樣,為了保持自己的研究能力,必須要不斷的學習。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去研究孩子。

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受益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也能夠促進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試想一下一個愛看書的爸爸,孩子的閱讀能力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第二,在學習中能夠發現問題,增加家庭討論的幾率,促進家庭關係的改善;第三,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帶著孩子一起發現學習知識的好處,培養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

  

  如果我們可以做到熱愛我們的孩子、客觀公正的觀察孩子、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那麼我們一定會是孩子眼中的好爸爸,好媽媽。

#心晴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