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老婆是一名蒙氏早教老师,多年的蒙氏学习和教学给了她不少的感悟,也经常与我一起分享她的观点和想法,让我受益良多。

随着身边朋友晋级做父母的人越来越多,怎么样做一个好父母的疑问,成了我们之间聊的最多的话题。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扮演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去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倘若孩子的父母可以做到用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那么他们一定是非常棒的家长。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热爱自己的孩子

科学家为什么往往都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而受人尊敬,源于他们对于自己研究的对象和事业是非常热爱的。如果孩子的父母也能够像科学家对待研究事业一样热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离教育成功就真的不远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家长如何做才算是热爱孩子呢?我想每个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自己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现实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发展漠不关心,认为孩子阻碍了自己发展的道路,也为自己增加了生活的负担;有些家长对孩子视如珍宝,一点苦也不能给孩子吃,不让孩子做一点点事,不给孩子玩任何有危险的东西,孩子要买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一个热爱孩子的家长,会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对于孩子的需求给予及时的回应,并且对需求做出相应的判定:孩子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对于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问题,及时出手相助。在相互帮助的环境中,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客观公正的观察孩子

科学家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是公正客观的,他们从不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只是默默的观察,发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不同。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像科学家们多多学习,做一个优秀的观察者和发现者,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观察者,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逼迫孩子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学没有兴趣的课程,家长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孩子长大后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这么多的良苦用心,究竟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还是借孩子发展之名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或者以过来人为名,抹杀了孩子的梦想。

最近足球小将陈昱帛上湖南卫视《少年说》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陈昱帛今年14岁,从小热爱足球,他曾进入足球学校,不但成为了球队队长,还被建议去更好的足球学校进行专业训练,但是妈妈和大伯认为足球耽误学习,不希望他走上职业足球这条道路。尽管陈昱帛的态度很坚决,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妈妈的支持。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作为旁观者,确实可以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面对国内的足球形式和行业前景,确实对孩子走上专业道路难免心生疑虑,但是只要妈妈能够多观察孩子,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特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肯定可以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法,不至于母子俩针锋相对。

究竟是相信经验还是相信孩子,这始终是一个哲学难题,但是只要家长能够很好的观察孩子,再加上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成才之路应该不难发现。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与时俱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都说3年一代沟,家长和孩子之间差的可能不是代沟而是鸿沟。如何才能保持自身对孩子的吸引力呢,也许不断学习才是最好的答案,就像科学家一样,为了保持自己的研究能力,必须要不断的学习。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研究孩子。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也能够促进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试想一下一个爱看书的爸爸,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第二,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增加家庭讨论的几率,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第三,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带着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知识的好处,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热爱我们的孩子、客观公正的观察孩子、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那么我们一定会是孩子眼中的好爸爸,好妈妈。

#心晴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