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在人們的通常印象中,中世紀的騎士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階層,他們總是騎著高頭駿馬,十足的高富帥派頭。但實際上,騎士同樣是一個呈金字塔形分佈的群體,在金字塔頂端的騎士自然是光鮮亮麗,而然在金字塔的底層則是大量經濟拮据的貧困騎士。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為了維持身為騎士的“體面”,他們不得不想盡辦法去賺取錢財。而在賺取錢財的方法上,往往就不那麼“體面”了。

底層騎士為何經濟拮据

通常情況下,經濟拮据不外乎有兩個原因,收入低且花銷大,那些中世紀的底層騎士們正是因此陷入貧困。

  • 收入低

騎士的收入依託於土地,也就是中世紀獨具特色的分封采邑制。

在采邑制度下,土地被一層層分給公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只要手裡的土地足夠多,領主們為了增強自己的勢力,就不會不斷地將土地分割出去來尋求對自己效忠的附庸。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在此過程中,土地不斷被分割,最終分成無法再被細分的小塊,就像組成物質的夸克那樣。

土地可以分成多細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基本上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最次也得能夠滿足供養一名騎士的開銷。

由於土地的總量是大體不變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會越來越多,最底層的騎士數量隨之增多。

由於數量冗餘,底層的騎士能分到手裡的土地越來越少,甚至乾脆分不到土地了,也就產生了所謂的“無地騎士”。

無地騎士基本上是和長子繼承製一同出現的,沒辦法,土地已經到了沒有辦法繼續往下細分的地步,如果還諸子均分,那就只能一起做窮光蛋,甚至還有可能會掉出貴族圈子。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只能讓男性長子來繼承財產,次子們要想生存,只得自謀出路。

對那些少地或者無地的騎士來說,生活就像無本之木,如何“開源”就成了讓他們十分頭痛的問題。

  • 花銷大

中世紀的戰爭是有錢人的遊戲,而作為戰爭的主角——騎士,也相應成為了十分燒錢的職業。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騎士之所以稱之為騎士,那就是因為他們擁有坐騎。騎龍雖然炫酷,但畢竟太不現實,中世紀的騎士普遍騎的是戰馬。

那時候擁有一匹優秀的戰馬就像今天擁有一輛法拉利,普通人家根本連想都不要想。

只有一匹戰馬還不夠,騎士還需要至少兩匹馱馬,一匹用來平時騎乘,一匹用來馱行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戰時戰馬體力充沛。

裝備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騎士的頭盔、大劍、長矛、盾牌、護腿、鎧甲都需要花費重金購置。以法蘭克王國時期為例,一把騎士劍的價格大約為3個索裡達,而一頭耕牛的價格大概為2個索裡達。全身裝備置辦下來,需要花費至少十幾頭耕牛。

更讓人絕望的是,就像遊戲裡的裝備通常都有耐久度一樣,騎士裝備都屬於消耗品,劍會鈍,矛會斷,盾牌也可能被打爛。重新置辦的話,又是一筆大開銷。

扈從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一名騎士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哪怕是堂吉訶德那樣“落魄幻想騎士”也沒忘記把桑丘忽悠成自己的扈從。

騎士需要扈從為他牽馬、扛裝備、看押俘虜,可以說扈從是騎士的必需品,而要供養扈從,又是一項大開支。

飲食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騎士由於從小就接受軍事訓練,他們的身體素質因此普遍超過常人。高強度的訓練在帶給他們強健體魄的同時,也提出了較高的營養需求。

他們不僅吃得多,而且還要吃得好,在那個食物缺乏的年代,僅是攝入動物性蛋白質這一項就是一項不小的負擔。

贖金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中世紀的戰場上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少會有騎士戰死。例如在12世紀發生的佈雷米勒之戰中,交戰雙方打來打去只造成了3人死亡,而被俘的騎士數量則達到了140人之多。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還是因為俘虜騎士比殺死騎士更加有利可圖。

因為按照中世紀的騎士規則,在被俘後是可以交出大筆贖金來換回自由的。可在戰場上誰又能常勝不敗呢?

一旦戰敗被俘,那就只能大筆贖金奉上,花錢買命。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此外,騎士們為了展現自己慷慨的美德,還經常得幹一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比如將戰利品賞賜給扈從、免除對方的贖金等。結果就是面子掙到了,但是錢袋子也變空了。

總之,中世紀的騎士都是實打實的氪金戰士,他們的開銷之大是遠非普通平民能比的。當收入低和開銷大同時發生,經濟窘迫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不算體面的脫貧路

  • 依附大領主生存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中世紀有錢有勢的大領主們十分樂於招募貧困騎士為自己效力,大領主們負擔騎士的花銷,騎士則對領主宣誓效忠。

這種方式原本無可厚非,畢竟這和采邑分封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很多騎士卻並不忠心,他們在向一位領主宣誓效忠後,為了得到更多的采邑,往往還會同時向其他領主宣誓效忠,由此形成了一種“多重效忠”的奇特現象。

在古代中國,英勇無雙的呂布尚且被罵為三姓家奴。但根據馬克布洛赫《封建社會》記載,在中世紀,曾有騎士先後向20位領主宣誓效忠,實在是毫無底線。

  • 搶劫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中世紀的歐洲戰亂連年,這些戰爭往往都帶有很強的目的性,那就是掠奪財富。《封建社會》中說:“首領送給騎士最好的禮物是授予騎士分配戰利品的權利。”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就為了利益轉變進攻方向,放棄瞭解救耶路撒冷的初衷,反而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在城中大肆燒殺搶掠,醜陋嘴臉暴露無疑。

如果說騎士在戰爭中搶掠財物還算可以接受的話,那在和平時期針對手無寸鐵的平民發動的搶劫行為就和土匪無異了。

很多生活窘迫的騎士會放棄尊嚴和榮耀,對商隊、修士、農民等任何他們能夠遇到得人群進行搶劫。

在《歐洲中世紀史》中就記載了“高貴”騎士們的搶劫罪行:“搶劫分子衝到農戶家裡搶東西,來不及逃走的人或被燒死,或被雙手反綁,抓去做人質交換贖金……到處都有頭盔在閃光,到處都都是戰旗,到處都是踐踏著田地的騎兵。有的人家被搶了錢,有的人家被搶了牛和驢,還有的人家被搶了羊群。

中世紀騎士搶劫平民的現象不是個例,在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有此類記載。

針對這種醜陋行為,當時教會甚至出臺了這樣的規定:“禁止以武力進入教堂或搶劫教堂;禁止搶劫農民的家畜;禁止襲擊非武裝的教士。

足以見得當時騎士的搶劫行為有多麼普遍和猖獗。

  • 比武大賽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騎士間的比武大賽又是中世紀的一項特殊現象,畢竟武力是騎士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戰爭不是時時刻刻都有。在和平時期,騎士要想合法地炫耀武力,那就需要通過比武大賽。

誠然,對那些身居高位的騎士來說,參加比武大賽的動機可能多種多樣,比如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榮耀、贏取貴婦人的芳心等。但對那些身處底層的貧困騎士來說,參加比武大賽的動機大抵是為了金錢:“參賽者們不是單純地為了展示他們的實力,而是為了戰利品。

這是因為在比武大賽中取勝後,獲勝方可以向敗方索要贖金,同時還能獲得對方的裝備和戰馬作為戰利品,這對那些在貧困中掙扎的底層騎士來說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此外,對底層騎士來說參加比武大賽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可以展露自己的實力。由於比武大賽都是公開進行,騎士如果在比賽中表現優異,就相當於給自己打了很好的廣告。一旦被大人物相中,那下半輩子就算有了著落。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只有在比武大賽中嶄露頭角,一身武藝才更可能賣出一個好價錢。

但需要注意的是,騎士間的比武大賽絕不是點到即止的比武切磋,更多時候是你死我活的賭命遊戲。對那些貧困騎士來說,一旦戰敗,重則喪命,輕則傾家蕩產,是十足的冒險行為。

漫漫脫貧路:中世紀底層騎士光鮮外表背後的不體面


結語

中世紀那些外表光鮮亮麗的騎士並非個個都是彬彬有禮的翩翩紳士,倉稟實方能知禮節,在廣大底層騎士仍然為了掙錢而發愁的時候,“騎士精神”在大多時候也就只能成為虛假的道德面具。

對大多數尚未“脫貧”的底層騎士來說,要想維持一名騎士的體面,就必須採取一些不怎麼體面的方式去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