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心慌都是心臟病,這5種心慌需要區別對待

很多前往心內科就診的患者,幾乎都有著相同的症狀,那就是心慌。


但心慌是否就意味著心臟有問題了呢?


什麼是心慌?

心慌,醫學術語為心悸,即患者自覺心跳過快或心前區不適感。一般認為心慌與心臟活動過度有關,它可以是疾病的前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應。


不是所有心慌都是心臟病,這5種心慌需要區別對待


心慌就一定是心臟病嗎?

雖然心臟病都有心慌、胸悶、胸痛等症狀,但是不能反推過來認為有了心慌症狀,就一定是心臟病。心慌也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心律失常

竇房結髮出信號刺激心臟跳動,這種來自竇房結信號引起的心臟跳動,稱為正常的“竇性心律”,頻率為每分鐘60-100次,即每分鐘心跳的次數。當心髒內的激動起源或激動傳導不正常時,就會引起心臟跳動變得過快、過慢或過早搏動,即心律失常,從而出現心慌的現象。


藥物性

服用麻黃鹼或腎上腺素等藥物後,心臟搏動增強而使患者感到心慌。


病理性

心室肥大、貧血、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引起心輸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使心臟搏動增強而引起心慌。


不是所有心慌都是心臟病,這5種心慌需要區別對待


生理性

正常人在體位改變、體位活動、食物消化、情緒焦慮或激動、飲酒、飲濃茶或咖啡、吸菸、妊娠等,都可加快心率,使人感到心慌。


心血管疾病

心肌炎、心肌梗死、低血壓,以及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等,都可引起心率加快,使患者感到心慌。


那麼心慌需要治療嗎?

如果存在引起心慌的誘發因素,例如心律失常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就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對症處理才是關鍵。患者還需要警惕除了心慌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症狀,例如胸痛、胸悶等,並在就診時如實告知醫生。


每天跪坐30秒可減少心慌

跪坐即雙腿跪地,屁股坐在腳上,此時,脊椎呈自然狀態,腰椎沒有特別受力,背肌可正常發揮效力,也可保持穩定性。對於很多人而言,跪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實,跪坐是一種利大於弊的姿勢,同時也是一種鍛鍊。


還可通過以下方式干預心慌症狀:

1、減少誘發因素

例如抽菸、喝酒、熬夜、情緒激動、心情焦慮、過度勞累、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等。


不是所有心慌都是心臟病,這5種心慌需要區別對待


2、定期體檢

容易出現心慌的患者,要定期做這些檢查項目: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常規、甲狀腺功能、血生化、冠脈CT。另外,抗心律失常藥會影響電解質,因此服抗心律失常藥的患者還要定期檢查電解質。


3、改變不良的生活作息

拒絕深夜晚睡、熬夜等不良作息時間,同時每天要睡滿8個小時,減少賴床的現象。


4、保持有氧運動

例如慢跑、散步、太極、排球等,每天早上適當鍛鍊,可提高氧耐量,增強體質。


微信搜索並關注“良知關愛”公眾號,獲得更多疾病健康知識,我們與您一起擁抱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