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科技人才沉下去 生產效益提上來

無限好春光,科技顯魅力。

3月13日,商洛市委組織部、商洛市科協聯合下發《關於做好全市第28屆“科技之春”宣傳月相關活動的通知》,要求持續推進人才服務團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活動,引導廣大專家人才投身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升社會化科普工作效果,為加快追趕超越提供智力支撐。

連日來,商洛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層,奔赴一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助力復工復產和群眾科學素質提升,力推全市脫貧攻堅如期摘帽。

在商洛市各縣區的產業大棚、田間地頭、高山林地,科技人才服務團兵分多路,活躍在春天的農田中,爭當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廣者,為這個特殊的春天播下了“科技之種”。

商洛市:科技人才沉下去 生產效益提上來

專家下基層:群眾學到科管“真經”

商洛是核桃之鄉,核桃是商洛特產。核桃產業發展重在科管,要在技術,關鍵是把握時令。

園子怎麼建?何時嫁接易成活?怎樣進行科學管理?針對群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服務好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傳經送寶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確保疫情防控和科技服務核桃產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實現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關鍵之年開好局、起好步。”商洛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董紅梅說。

疫情期間,商洛市科協在全力做好嚴格防控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核桃產業協會科技人才優勢,上下聯動,緊密配合,不誤農時,利用互聯網遠程演示培訓和科技人才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把春季核桃產業田間管理的技術送進千家萬戶。

在董紅梅看來,疫情之下科技工作者更應該創新工作方法,藉助“科技之春”宣傳月普及科學技術,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服務“三農”,助力群眾增產增收脫貧摘帽。

3月17日,柞水縣科協與縣農技中心聯合舉辦了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35戶種植大戶受益栽培新技術。

錄製微視頻,開展遠程培訓實現科技服務“零距離”。3月以來,商洛市科協、市林業局組織市核桃產業辦、市核桃產業協會、市核桃研究所等單位7名專家,著眼於目前全市核桃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圍繞核桃整形修剪、科學施肥、病蟲防控、合理間作、霜凍預防、高接改造、豐產建園等七個主題,分別錄製了7個微課堂專題片,通過相關網站滾動播放宣傳。靶向田間管理技術難題,紮實開展春季核桃科管技術遠程培訓、推廣普及服務活動。

與此同時,商洛市科協號召動員林業科技人員,爭當科普現場的“排頭兵”,在直通基層科技人員及果農的“商洛核桃科技”微信公眾號,“商洛精英核桃群、核桃技術交流群、商洛林業”等微信群,“商洛核桃產業、為人民服務”QQ群等相關平臺轉發宣傳,紮實開展核桃科學管理實用技術遠程培訓,確保服務到基層、到果農。

洛南縣古城鎮寨子村核桃大戶董建峰興奮不已:“微視頻裡專家講的很受用。核桃專家還來園子現場演示,為我疫情防控期間科學管理60畝核桃園送來了‘真經’。”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所長陳新樂介紹,春節以來全市已組織實施核桃綜合科管176萬畝,採集儲備核桃良種接穗100萬米,落實核桃高接品種提純地塊10萬畝,實施核桃良種整地建園3.7萬畝,其中紅仁核桃建園0.69萬畝。

商洛市:科技人才沉下去 生產效益提上來

復產增效益:科技元素滲透“三農”

3月16日早上7點,洛南縣洛源鎮名貴藥材西洋參種植協會負責人郭彥川就戴好口罩,匆匆趕到地裡侍弄起西洋參。

“一年之計在於春,防疫不誤農時,我們得把疫情防控期間落下的活儘快趕回來” 。郭彥川一邊動手自己幹,一邊現場培訓著參農,“種西洋參就像照顧小孩,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農們間隔一米以上距離,平整土地、拉行打窩、收拾準備搭棚的材料……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商南縣城關鎮捉馬溝村現代農業園區,依託匯康生態茶業協會成立了陝西君悅康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三年來,公司以發展茶葉種植加工、花生油料種植加工、食用菌生產為主,帶動在冊貧困戶115戶。

可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公司處於停產停業狀態。企業不能復工,周邊閒置勞動力乾著急。在商洛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和商南縣科協的幫助下,企業重新恢復生產。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嚴格排查與湖北有關聯的人員,每天為務工人員測量體溫,發放口罩,定時消毒,建立健康檔案。目前,全村已有180餘人走上覆工崗位。”村黨支部副書記、陝西君悅康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羅鐮威說。

今年48歲的陳道林,是捉馬溝村河東組貧困戶,四口之家母親常年患病,17歲的女兒上初中,因病缺勞致貧。勤勞憨厚的陳道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家庭拖累,總是難以脫貧。近幾年,在駐村工作隊和科技工作者的幫扶下,他栽培天麻、種植白芨和魔芋,一年下來能收入2萬餘元。

去年9月,君悅康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陳道林簽訂長期用工合同,每月工資3000元。今年3月1日,隨著復工復產,按照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入企務工後除草、施肥、澆水、炒茶逢活就幹,陳道林高興地合不攏嘴:“在家門口乾活,還能照顧老人孩子,一天能掙一百元。”

商洛市委宣傳部駐村第一書記楊月治告訴記者,該公司負責人羅鐮威夫妻曾在南方打過工,頭腦靈活,科技意識強,示範作用明顯。累計帶動貧困戶41戶,增收17.4萬元。

復工復產,企業受惠群眾得利。據統計,開春以來該公司已生產商品羊肚菌400斤,產值24萬元。銷售花生油1800斤,銷售收入36000元,採摘加工明前茶400餘斤,產值30餘萬元。支付務工工資10餘萬元。

商洛市:科技人才沉下去 生產效益提上來

科普常態化:鄉村振興彰顯“硬核”

“戰勝疫情的有效途徑就是技術下鄉,發揮科技優勢,幫助群眾科學生產,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上去。”董紅梅表示。

3月6日,商洛市科協、市林業局聯合組織科技專家把“科普流動課堂”開進丹鳳縣棣花鎮四方嶺1200畝核桃示範園,開展春季核桃防蟲害科管等實用技術培訓和無人機一噴三防示範推廣活動。

4月3日,商洛學院在洛南縣巡檢鎮舉行第28屆“科技之春”宣傳月暨人才服務團科普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商洛學院黨委書記龍治剛希望,通過人才服務團科普下鄉活動的開展,教職工能夠勇於擔當、甘於付出,為農村發展帶去更多活力和智慧,在商洛鄉村發展的廣袤大地上“大顯身手”,在鄉村振興發展中“建功立業”。7位專家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分別針對巡檢鎮社區服務站和產業基地開展中藥材種植、鄉村旅遊、食品加工、健康診療等技術服務活動。

活動當天,龍治剛、王新軍、董紅梅、宋林宏、張巍一行赴各個技術服務點,參觀並現場指導巡檢鎮橡子加工、冷水魚養殖、五味子種植等產業生產。

在山陽、商州、丹鳳、鎮安等縣區,“科技之春”的嘹亮號角吹響秦嶺腹地,人才服務團紛紛奔赴脫貧攻堅主陣地,鄉村振興主戰場,甘當增產增收“主力軍”。

科技點燃春耕生產的火炬。商南縣科協組織科技工作者奔赴一線,近距離服務基層群眾,圍繞小麥、油菜、馬鈴薯、養蜂、獼猴桃、茶葉等產業發展,開展精細化指導、微課堂服務、釘釘群培訓等活動,效果良好,群眾滿意度高。

科學普及常態化,夯實鄉村“硬”基礎,商洛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與時間賽跑的商南縣林業站,從2月11日開始,為科技人員配發防疫物資,抽調7名技術人員下鄉,利用一週時間採剪核桃穗條6萬米;抽調6名技術人員,為期10天採剪板栗穗條4萬米,儲藏冷庫以備嫁接。目前,全縣組建3個技術服務隊,33名科技工作者經過20余天時間,嫁接板栗7000畝。

“茶葉一芽一頁採摘正當時”“果樹春季要追肥澆水”“天麻栽培適宜短棒單層,行間須開溝排水”……人才服務團下鄉支招, “硬核”實力不斷彰顯。

脫貧攻堅增添智能力量,鄉村振興加足科技馬力。商洛,在第28屆“科技之春”期間,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科技精英屢建奇功,農業生產耕耘樹藝,為如期摘帽和鄉村振興繪製出一幅美妙絕倫的春天畫卷!

商洛市:科技人才沉下去 生產效益提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