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精準施策治理臭氧汙染

治理汙染物排放源頭、實施停限產分級政策、加快產業升級綠色發展

廊坊精準施策治理臭氧汙染

經過持續多年的攻堅抗“霾”,空氣中的PM2.5顆粒物大幅削減,而大氣汙染另一個“元兇”——臭氧,卻逐漸成為影響空氣質量改善的區域性難題。近年來,廊坊市科學謀劃、及早部署,通過徹底整治“散亂汙”企業,開展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專項整治,實行重點VOCs企業夏季錯峰生產等措施,引導全民共同應對臭氧汙染難題。

日前,廊坊市出臺《臭氧汙染管控實施方案》,按照目標定量化、措施精細化、治理協同化、管理差異化的原則,深化工業源、移動源和生活源綜合整治,實施差異化管控和生產調控等措施,加大臭氧前體物協同控制,降低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汙染物排放濃度,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20年,力爭全年臭氧濃度不高於196微克/立方米,因臭氧汙染損失的優良天數不高於70天。

●“夏病冬治”,治理汙染物排放源頭

作為京津冀治霾戰場“1+2”核心城市、“2+26”傳輸通道城市,廊坊市連續7年攻堅,持續推進壓能、減排、治企、降塵、控車等措施,PM2.5汙染濃度大幅度下降。2019年,全年PM2.5平均濃度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然而從京津冀城市整體來看,臭氧汙染卻一直呈整體上升趨勢。

“臭氧防治是世界性難題,近年來,PM2.5等5項汙染指標持續改善,唯獨臭氧汙染持續加重,2019年全市因臭氧汙染損失的優良天數達76天。”廊坊市大氣辦專職副主任李春元介紹,2013年到2019年,廊坊市臭氧濃度年最高值由237微克/立方米上升至286微克/立方米。

依據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再結合本地產業結構、行業分佈、重點排放企業空間分佈等特徵,廊坊構建了較為系統科學的臭氧汙染防治政策和措施體系。“追本溯源,基礎性減排是防治臭氧的首要舉措。”李春元說,本著“夏病冬治”、標本兼治的思路,廊坊市深入開展能源清潔化替代工程、工業汙染深度治理工程、揮發性有機物(VOCs)深度治理工程、移動源治理、精細化管理提升等6項系統工程,在傳統行業汙染整治、重型柴油貨車汙染整治、建築行業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整治、生活面源汙染整治方面均取得有效進展。

河北廊坊精準施策治理臭氧汙染

在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生產全過程以及汙染物控制情況,都可以實時地在集控室裡顯示。 通訊員盧豔麗攝

順著永清經濟開發區最高的一根大煙囪所在方向,筆者來到了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一家國內著名的特種玻璃生產企業。

“雖然採用清潔能源天然氣做燃料,但燃燒環節還是會產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我們經過電除塵、脫硝、脫硫、布袋除塵等環節處理,再將廢氣排到大氣中。”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武林雨告訴筆者,他們的煙囪雖大,冒出的“煙”卻幾乎無害。經過處理後,最終排出的氣體中氮氧化物含量每立方米200毫克,二氧化硫每立方米含量50毫克,均低於國家標準。

在公司脫硫脫硝集控室,所有這些汙染物的處理全程會在一套煙氣連續在線監測系統上實時顯示。“我們在電腦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排放速率、流量,從而精準地採取防治措施。”武林雨說,去年,他們投入150萬元升級為目前最先進的在線監測系統,數據可直通省、市生態環境部門。

原輔材料封閉進棚,原料採用袋裝包裝,物料輸送採用封閉廊道,轉運點、投料口加裝袋式除塵器,廠內道路定時灑水、吸塵……在南玻公司,每個易產生汙染的環節都在企業的精細管理之下,實現了汙染物的超低排放控制。

“臭氧汙染嚴重的季節是夏天,但我們在全年任何時候都不會放鬆對汙染物排放的控制。近兩年,公司還為每臺環保設備都安裝了備用設備,並且用一備一,哪臺設備出現故障都可以隨時切換。”武林雨介紹,近年來南玻公司在環保設施的投入已超過1.4億元,年運行費用近千萬元。

●精準管控,實施停限產分級政策

走進立邦塗料(河北)有限公司廠區,一套去年剛剛購置的沸石轉輪濃縮設備正在運轉。“我們公司是全國塗料行業第一家應用沸石轉輪處理廢氣的企業,VOCs廢氣通過沸石轉輪濃縮後,能被有效吸附於沸石中,處理效率可達90%。處理後,揮發性有機物VOCs每立方米的排放量僅30毫克,大大低於國內最嚴的地方標準。”立邦塗料(河北)有限公司環保經理田海龍說。

河北廊坊精準施策治理臭氧汙染

立邦塗料(河北)有限公司廠區氣體收集處理系統。 通訊員盧豔麗攝

在儲存原料的區域,去年,立邦公司還加裝了一套溶劑罐區,收集無組織排放的廢氣。“過去的處理裝置主要針對生產過程中有組織排放的廢氣,而存儲、運輸等環節產生的無組織排放氣體則一直底數不清。”田海龍說,如今廠內的所有廢氣幾乎都能被收集處理,根據《關於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立邦公司的績效評定為B級。

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期間,廊坊共7204家企業納入應急減排清單。市相關部門依據各家企業的生產工藝、汙染物排放、無組織管控、監測監控、排放限值、運輸方式,重新進行了A、B、C三級績效評級,涉及長流程聯合鋼鐵、玻璃、鑄造、煉油與石油化工、製藥、塗料等12個行業167家企業,最終評出A級企業6家,B級企業12家,C級企業149家。

按照企業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廊坊在提升秋冬季環境治理水平的同時,也為夏季科學實施防治臭氧重汙染天氣差異化管控提供了遵循依據。汙染物排放量與治汙水平,成為企業在夏季高溫時段是否限產的“定盤星”。

“對汙染治理實施超低排放的A、B級企業,可以不停產或少限產;對C級企業或者有汙不治、治了但不能達到超低排放要求或違法排放的企業,會依法依規受到嚴控甚至被依法關停取締。”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汙染防治中心主任劉煒介紹,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鼓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全行業提標改造升級轉型。

此外,為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和重大民生工程,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的要求,廊坊市有269家企業和17個項目列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其中第一批正面清單共150家企業和13個項目。“對納入正面清單的項目、企業加大幫扶力度,在夏季重汙染應急減排管控中,也像秋冬季一樣,予以優先保障,在確保汙染防治設施有效運行、嚴格落實汙染防治措施的情況下,不限產、不停產、不檢查、不打擾,鼓勵企業自主減排。”劉煒說。

●倒逼轉型,加快產業升級綠色發展

近日,筆者走進廊坊洪寬木業有限公司,6000張實木貼面板正裝車待發,運往杭州。“受疫情影響,公司在月初剛剛復工,這是最近的一筆訂單。”該公司文化中心總監何海兵介紹,他們公司生產的板材,原料均是進口木材,主要供應國內外高端市場。

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安人造板產業,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躋身國內四大人造板產業基地。但長期以來低端重複建設、生產工藝落後、經營管理粗放,不僅導致粉塵煙氣超標排放,企業生產過程中的VOCs汙染排放、運輸過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使其成為臭氧汙染形成的罪魁禍首。從2017年4月開始,文安打響了以左柳灘人造板集中區綜合整治、黏合劑更新換代集中整治和“散亂汙”企業無序排放治理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

“對於人造板企業來講,這次整治既是挑戰,也是轉型發展的良機。”何海兵說,從2017年起,公司將原有的生物質鍋爐更換為更加環保的低碳燃氣鍋爐,確保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達到國家最高標準30毫克以下。此外,在市縣環保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改造升級了除塵設施。與此同時,還通過改進膠水配方和生產工藝,降低了板材的甲醛含量,在公司年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產值比過去提高了5%到10%。

文安縣通過制定人造板行業整改標準,清理取締扒皮廠、粉料廠、劈板廠5000餘家,2000餘家生產型企業經過提升轉型為415家,淘汰1529臺工業燃煤鍋爐,組織編制人造板產業規劃暨產業集群總體規劃,帶動人造板產業綠色發展。

文安膠合板、霸州鋼鐵、大城有色金屬和保溫建材等傳統產業,都起步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曾經是縣域經濟的支撐,然而其暴露出的汙染問題也成為全市生態環保治理的深層之痛。近年來,廊坊打出了一套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的組合拳,大批企業通過轉型升級走上綠色發展之路。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動能,廊坊引導推動“7+6”縣域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去年13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到986.2億元。(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 通訊員盧豔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