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易延慶,字瑞世,號餘慶。宋代人(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三月生)。千春北鄉欽仁團(今江西省上高縣田心鎮人)。

易延慶,唐狀元——易重之曾孫,南唐雄州刺史易贇之子。宜春上高易氏族譜記載:重公生璠公,璠公生贇公,贇公居筠州(今上高)生延慶公。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延慶公自幼聰慧,涉獵經史子集,尤長聲律,長慈順,以德行稱。顯德四年(公元957年),周師克淮南,贇歸朝,授道州刺史;以父蔭為奉禮郎,亦授大名府兵曹參軍,後為大理評事、大理寺丞,屢知臨清縣,再改知端州。

宋乾德末(約公元968年),贇卒。延慶公居喪結廬於墓側,手植松柏數百株,旦出守墓,夕歸伺母。未幾,有紫芝生於墓之西北;翌年,又產玉芝十八莖。葩萼扶蘇,遠近從觀者以百計。能文者贈之詩賦歌謠,或有繪而為圖。翰林徐公鉉、諫議薛公映,俱作有詩,頌揚其孝感。本州將表其事,延慶懇辭。逢父生日,延慶公五鼓往拜,乃設酒鋪餚如父生時,奉養盡恭。至暮而返,告母曰:父似今日喜歡矣!

服闕,未幾,會詔下,採天下忠孝之士,與選。延慶以母疾固辭,不赴,未仕。至太宗朝復詔,擢大理寺丞。居官所得秋毫,均置母處,酌可受者受之。凡人有饋物,必先告母曰此自何人為何事送來,問母可否?母曰可受即受之;母曰否,即重寶皆不受也。

歷數年,母卒,以葬辭官,後藁殯數年,嘗司建安市徵,及母葬有期,私歸營葬,掩塘而返。知軍扈繼升,言其擅去職,坐免所居官,復廬墓側數年。母平生嗜慄,延慶乃植二慄樹於墓側,後長而連理枝生。蘇公易簡、朱公臺符,俱有讚頌褒美。

尚夜行,無一人侍,值虎盛,聞山中有聲曰:“孝子來,避一時!” 延慶公以孝行感召天地,當時朝野文人士大夫均稱其為純孝先生,宋太宗也倍受感動,加封延慶公為“純孝先生”,後旌賜其坊曰“純孝之門”。延慶公也成為天下皆知的大孝子。“孝”文化流傳千古,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化。

後來,延慶公出任知端州。

現南昌、九江、撫州、萍鄉、吉安、宜春、上高等地易氏族譜記載,延慶公之子:開、遷、興、音、立、綸為各地開基祖,其堂號以:純孝堂、玉芝堂、紫芝堂、瑞芝堂、植慄堂命名。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四川、重慶、廣東、福建、廣西、雲南、貴州、陝西、臺灣等地,凡涉上述堂號的易氏族人,均由江西、湖南遷徙而去的延慶公後裔。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後記:

此文根據

1、《宋史》第456卷•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孝義篇《易延慶傳》

2、江西省宜春《袁州府志》

3、宜春《上高縣誌》

4、各省、市、縣、地方《易氏族譜》

上高田心延慶公後裔:

易秋根 收錄整理

2019.11.29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易秋根近照

編後記


“純孝先生”的純孝精神的感召下,千百年來,上高大地乃至全國各地,相續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孝子孝媳,膾炙人口的經典事蹟。

現在,“延慶純孝”巨型大理石浮雕樹立在上高縣錦陽廣場上。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錦陽廣場巨型浮


易延慶:永載中華純孝文化史冊的上高人

關注上高飛微信公眾號,閱讀上高故事。

相關閱讀:

1、上高人文歷史星空摘星:狀元在上高

2、上高人文星空擷星:劉伯溫學藝上高

3、上高人文星空擷星:蘇轍筆下的上高

4、【上高人文】上高縣第一位榜眼:鄭秉恬

5、【人文歷史】上高進士之首:易重狀元

6、【上高會戰】磻村易氏祠堂曾是上高會戰的臨時學校?還是宣講機構?

7、【上高人物】黃懋材:近代中國外交家、地理科考學家

9、【上高人文】孝感天地的“純孝先生”易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