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讓我們看到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近最火的劇《都挺好》終於落幕了。

《都挺好》讓我們看到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一個偏心強悍的母親、一個懦弱自私的父親、再加上三個性格各異的兒女,共同演繹了一出似曾相識而又觸目驚心的家庭大劇。

作為一個父親,劇中我最心疼的要屬小女兒蘇明玉了。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但因為媽媽重男輕女,所以蘇母經常用語言羞辱明玉。

對待女兒升學卻因沒錢供其上學選擇扼殺她的“清華夢”;原本是老二的問題最後都歸咎於“明玉”的出生本就是一個錯誤。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明玉因為媽媽的偏心和她發生了爭執,於是媽媽便罵她:“我們給你吃,給你喝,養你這麼大,我們有罪了是不是?你要是有能耐,你就別用我們錢吶!”

《都挺好》讓我們看到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因為劇中蘇明玉的遭遇,讓我想起平時的自己,也會因為豆豆犯的一些錯誤而發了脾氣。

孩子有時候不認真或者是做錯事時,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經常會數落孩子,恨不得說些難聽的話,以為這樣可以刺激到孩子,讓孩子立馬改正錯誤。

但其實這無形當中對孩子施加了“語言暴力”。

電視劇中,在語言暴力中長大的蘇明玉變得“不近人情”:母親抑鬱前,她斷絕了和家庭的聯繫,母親去世後,她也未曾流淚,在職場,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面對多年夥伴的求情,她也無動於衷。

雖然這只是電視劇,但現實的家庭環境中,語言暴力頻繁出現,只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

美國兒童統計局US. Children's Bureau統計,美國每年有300萬兒童遭受過語言暴力。

國外如此,國內也不例外,數據顯示,國內有超過2/3的兒童是在這種語言暴力的環境中長大的。

《都挺好》讓我們看到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的概率也相當的高,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行為。

因為很多家長隨口胡謅,不予重視,這種語言暴力造成的傷害造來得更為無聲無息,更為慘烈。

如一把鋒利的匕首,這些語言暴力讓孩子們時刻被噩夢困擾他們的大腦會啟動應對式的調節,不斷讓自己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逐漸也就形成了兩種病態人格。

一種是”退縮型人格”,孩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形成社交障礙;另一種是“攻擊型人格”,孩子暴躁易怒,做事衝動,想法偏激。

這讓豆爸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泰國的一個悲劇:

一位父親看到兒子終日沉迷於電腦遊戲,不務正業,於是他終於忍不住了,拿著一把上好膛的手槍,扔在兒子面前,憤怒地說道:“有種你就別活了!”

《都挺好》讓我們看到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誰知就在這個父親轉身的一瞬間,兒子拿起手槍就往腦門上扣動扳機!等父親回過神來,兒子早已癱倒在地上,沒了生命體徵。

語言暴力,真的可以殺死孩子。有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洩,只是在當時的場景下,所有生活中的壓力,都想宣洩給孩子,孩子的錯,成為父母情緒宣洩的藉口。

我們常對孩子說過的話:

一、我都是為了你好。

二、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三、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四、真的是白養你了...

其實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父母所說的話語;孩子的心靈也是脆弱的,往往因為家長一句不經意的責備蒙上長久的陰影。

所以,停止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家長義不容辭

作為家長,孩子犯錯了我們生氣惱怒的情緒也屬正常,但是我們要清楚的認識自己不滿的情緒很可能並不是來源於孩子

《都挺好》讓我們看到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心理學上,專業的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也就是這種情緒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緒”引起的。

當孩子任性、不聽話或成績差時,作為家長常常感到憤怒,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評價情緒”在作怪:

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代表了我是什麼樣的人,孩子的成功與失敗,意味著我的成功和失敗,孩子成績不好,我會很沒有面子、很丟人。一感覺到丟臉,家長的火就上來了。

所以家長常常不自覺地強迫、控制孩子,有時候我們不經意流露出的語氣,都會讓孩子們接收到訊息。

所以,當下次控制不住,想要發火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自我覺察一下, 感覺這些情緒是否來自於自己,而不是孩子,才能夠真正從底層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