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國家電網“復工號”:老鄉,你還好嗎?

上了國家電網“復工號”:老鄉,你還好嗎?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而早在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優先做好貧困地區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就已經被強調。
農民工就業一頭連著復工復產,一頭連著脫貧攻堅,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今年,尤為重要和急迫。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去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提供1萬個貧困農民工招聘崗位——4月1日召開的國家電網公司穩就業專題工作會議提出計劃,會上出臺的六大擴就業舉措還包括加大對湖北、“三區兩州”用工支持力度,招聘政策向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傾斜。服務“六穩”,央企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作用不容缺席。
摘帽與希望
3月19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除湖北外復工率均已超過90%,大量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也在加快推進。
當天,恩施東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復工,湖北省電網基建項目開復工的大幕由此拉開。

上了國家電網“復工號”:老鄉,你還好嗎?

4月18日,在恩施東500千伏變電站站內,湖北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員工對戶外220千伏 GIS設備檢查。張弩攝
兩週前,當地供電所派來的復工專車拉著譚萬奎和他的十幾名工友從恩施市白楊坪鎮洞下槽村出發,“點對點”抵達工程駐地,一行人開始隔離、備戰復工。
6畝青茶,刨去投入,每年五六千元的收入實在難以負擔母親的看病開銷和女兒的上學費用。在同村人的介紹下譚萬奎成為一名電網工人,今年2月脫了貧。譚萬奎今年51歲,他說,自己還要繼續幹下去。
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響鼓重錘。
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拉動作用顯著,早一日開復工,相關從業人員就能早一天有收入。
3月12日,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除湖北省外)所有在建3205項35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33項抽水蓄能工程全部復工復產,提前實現復工復產目標。4月14日,國家電網公司126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示範帶動項目在18個省(直轄市)集中聯動開工,今年將新增充電樁7.8萬個。
4500億元,這是國家電網公司今年初步安排的電網投資規模,可帶動社會投資9000億元。特高壓、充電樁等“新基建”項目加速實施,由此產生的輻射效應最終將沉澱在經濟活動最微小的個體——人的身上。


萬寶元老家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是全國唯一一個滿族蒙古族自治縣,2月底剛剛脫貧摘帽。外出務工7年間,萬寶元從一名普通電工做起,現下是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公交車站充電樁項目的負責人,每月工資約8000元。近幾年綠色出行成為潮流,他已經參與了不下五六個充電樁項目。4月18日,項目土建作業大體收尾,8個200千瓦的充電樁等待安裝。5月底公交車站投運,42輛電動公交車也會同步投入使用,鎮上居民去市中心將更方便快捷。
千里之外的武陵山區,湯正軍的家鄉也脫了貧。
鳳凰縣位於湖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省11個剛剛摘帽的深度貧困縣,7個在湘西,鳳凰縣也是其中之一。2014年,一場大火使湯正軍家因災致貧,一家人全靠湯正軍在勞務公司做工掙錢,但來的活並不多。“那個時候,做一點算一點吧。”湯正軍回憶。
幾次工作上的交集後,當地供電公司瞭解到湯正軍的情況,他的勤勉、踏實令人印象深刻。2015年7月,他被鳳凰縣供電公司吸納為勞務派遣員工,承攬電力110搶修工作,從此有了穩定收入,第二年就摘掉了貧困帽。如今縣裡復工火熱,忙著提供供電服務的湯正軍每天都很充實。
摘帽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湯正軍深知。

就業扶貧,防止返貧,充足的內生動力才能保障長久的美好生活。
3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於做好定點扶貧縣貧困農民工就業幫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中央企業做好吸納貧困農民工就業上崗服務保障工作。國家電網公司穩就業專題工作會議結束後,1萬個貧困農民工招聘計劃迅速落實。
記者瞭解到,近期,國網各省級電力公司紛紛因地制宜細化穩崗擴就業舉措,擬定並上報自己的招聘人數;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擬在國家電網公司定點扶貧的長陽縣、秭歸縣、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舉行專場招聘會,幫助當地農民工就業。
青海省瑪多縣也是國家電網公司定點扶貧縣之一,正在施工的110千伏冬格措納(黑海)輸變電工程是當地“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重點項目。4月4日,海拔超過4000米的瑪多大雪紛飛,尕讓措第一天上工。一個月後,她將拿到5000元的月工資。

上了國家電網“復工號”:老鄉,你還好嗎?

4月8日,在110千伏冬格措納(黑海)輸變電工程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用臨時架設的索道向山上運送塔材、沙石等物資。雒文清 攝
丈夫去世後,尕讓措獨自撫養6歲的兒子,一直想開個家庭餐館。工程預期6月下旬結束,她離攢夠兩三萬元開店的目標也能大大近了一步。“做完這個工程,我也能有些經驗,我要繼續工作。”尕讓措說。
尕讓措家離工地只有三四公里,就地就近就業在疫情之下更具靈活性,而除了取得收入,對於就近從事電網相關工作的農民工而言,他們的付出還有特別的意義。
去年,19歲的康沂被招聘到施工隊參與當地抵邊村寨電網建設,他的老家是有“遼東第一村”之稱的丹東綠江村,與朝鮮隔江相望。村子山水秀麗,卻地處偏僻、耕地稀少,三年前剛脫貧摘帽。
3月15日,國家電網公司啟動“三區兩州”、抵邊村寨配網工程百日攻堅行動,衝刺的勁頭瀰漫了康沂所在的工地。康沂特別期待5月份工程竣工,他告訴記者,這裡家家戶戶都有電磨,主要用來磨玉米、搞養殖,電更足的話,電磨跑起來也更有勁。
仁增平措也有相似的念頭。他是阿里聯網工程包7標段的一名駕駛員,參與工程建設後他總在想,以後,村裡人就能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冬用上電暖器了;有了更充足的電,自家的犛牛養殖和牛肉乾生產也能經營得更好。


電,就這樣無聲又強烈地與幸福生活的希望聯繫在一起。而自己的勞動成為家鄉建設的一部分,這讓平措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
工資,健康與成長
穩就業是穩經濟、穩社會,也是穩民生、穩人心。事實上,在更強力的幫扶舉措出臺之前,散佈在電網工程、供電搶修、後勤保障等多類崗位上的農民工早已是國家電網這架大國重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工資不會跑,按時給,有保障。”談到和國家電網公司打交道,這是袁遠華的第一感受。
現年46歲的袁遠華是工地上的老手,架子工、木工、鋼筋工都幹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什麼都懂一點”。最近兩年,他跟著外包隊伍參建了一些電網工程,如今是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武漢換流站的一名泥工,每月工資8000多元。他漸漸有了“國家電網是塊金字招牌”的印象。

上了國家電網“復工號”:老鄉,你還好嗎?

3月30日,湖北紅安縣,陝北—湖北特高壓線路鄂1標段2510號塔施工現場,湖北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人員準備組塔。餘幫節 攝
金字招牌,這個頗具古典色彩的描述指向一種樸素的認可。
遠離家鄉、奔波勞碌,按時足額取得勞動報酬是農民工辛苦付出的最大動力,有過被房地產公司拖欠工資經歷的袁遠華尤其看重這一點,這也是他選擇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原因。因此,截至3月20日收到復工通知,雖然受困於疫情已在荊州老家呆了整兩個月,他也一直沒太擔心收入問題。
但與大企業的相處並不總是十分“美好”。質量與效率的權衡時刻發生,身邊偶爾有工友辭工,幹活要求嚴是主要原因。一些要求甚至不侷限在工作領域。“就像現在。”袁遠華忍不住吐槽,“要求勤洗手,洗一次還不行,一天得好幾次,還有人在旁邊盯著你。”
這是“金字招牌”的另一面——制度成熟、管理嚴格,有時甚至顯得不近人情,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重量級企業在危機來臨時能夠率先穩住陣腳並且進一步發展的原因所在。


3月中下旬,國家電網公司將“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確立為引領公司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繪就新的發展藍圖。戰略是宏大敘事,實則層層落地,與身處其中的每個個體息息相關,其強烈的張力或許就存在於每天一絲不苟召開的站班會、總結會,還有對員工安全和健康的高度關注裡。
3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萬利大廈的露天停車場,張普和他的另外八九個工友正式復工。5月上旬萬利大廈充電站項目完成後,10個120千瓦雙槍直流充電樁預計每天每樁將為7輛車提供服務。進場前,工人們出示“綠碼”、測量體溫;進場後,數十人分散在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封閉場地,人人戴著口罩,保持嚴格的安全距離。
穩定的收入和可靠的安全保障,回應了疫情之下務工者最迫切的需求。
而在基礎需求滿足之上,新的可能性還有更多——
在北京打拼的劉靜今年沒有回家過年,遠在陝西老家的父母都表示理解,小女兒是他們的驕傲。1993年出生的劉靜如今是中興西單物業中心餐飲部的副經理,正處在幹事業的好時候。

上了國家電網“復工號”:老鄉,你還好嗎?

4月15日,劉靜在進行早餐餐前準備工作。楊昭玉 攝
參加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成為“服務之星”、拿過各種獎項,國網中興物業豐富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完善的晉升體系為劉靜一路“打怪升級”開闢通路。9年時光,從前廳服務員到領班再到主管、副經理,她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紮實。
最初只是想找個“安穩的工作”,沒想到爆發小宇宙闖出一片天,劉靜獲得感滿滿。疫情發生以來,看到不少餐飲企業關張,不用為失業煩惱的劉靜很安心。清明節假期前,她剛結束了為期5天的基層管理人員線上培訓。成長,是劉靜的關鍵詞。
共同成長也是收穫,木工張春明在海外體驗著這一點。
2018年底,他從東北老家去到巴基斯坦參與默蒂亞里—拉合爾±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建設,高峰期一個人要帶領近20名巴方工人幹活。“中方人員算是‘軸心’吧。”他告訴記者,“巴方的工人技術弱些,也大多沒接觸過這麼大的工程,不過跟著幹下來他們成長也很快。”
一年多的相處,他和巴方夥伴默契漸濃:漢語、英語、烏爾都語、手勢、眼神,融合在一起,溝通幾無障礙。“他們還對我說要‘跟你去China’。”張春明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