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公知大V大多喜歡吹捧宋朝呢?

少年不大冷


因為宋朝軟弱、無能、崇文抑武,宋朝內王外聖自毀長城,膽小怕事花錢買平安,寧贈友邦不予家奴,搞得民心盡失國破家亡,這正是漢奸敵寇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極力吹捧傳播負能量,妖言惑眾顛倒黑白禍亂中國,如此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中國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


紅楓葉66241741


因為他們希望今天的中國也像宋朝那樣啊!

一個人吹捧什麼、貶低什麼,一定是基於某種立場。

公知大V的立場是什麼?這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他們拿著西方的錢,替西方幹事;當然他說話的基本立場是站在西方利益上。第二種,是真的被西方徹底洗腦了,完全站在西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他們站在西方立場,鼓吹宋朝,因為他們希望今天的中國像宋朝那樣“又肥又弱”,誰都能來宰一刀、割塊肉走。

宋朝真的是這樣嗎?是的。

一、宋朝的基本情況:頂層架構重文輕武、崇文抑武,從此國家武力不振。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倆篡奪了後周的江山,然後他們當然怕手下武將也這麼幹。他們把武將全部解除兵權後,設計了複雜的互相牽制的制度,把武將的手腳徹底束縛住,然後把文官推向軍事鬥爭的前臺。

比如,北宋的軍隊日常管理在三衙手裡,調兵權在樞密院手裡,而最後派將出徵的權力都在皇帝手裡。一開始還派武將,後來就派文臣為主將、武官為副將。這導致北宋的戰鬥力極差。

這還沒完。宋太宗還設計了“陣圖”,規定出徵將領必須按照陣圖排兵佈陣。戰爭是最講究臨陣發揮的一種藝術,而宋太宗卻把將領手腳給束縛住了,可想而知戰爭結果,就是屢戰屢敗。

二、宋朝的另一面是:社會自由度很高,經濟發達,國家和社會富裕。

宋朝軍事不行,但內政還可以。宋朝整個社會給人民的自由度非常高,在古代王朝中大概能排第一。

老百姓有擇業自由、遷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結社集會自由、出版自由,你能想到的個人權利宋朝人基本都有了。尤其言論自由挺誇張的,當時唱戲的多以諷刺高官和皇帝為樂。

因此,宋朝創下了古代中國很多領先記錄:城市化率最高(現代學者考證,北宋城市化率在12~20%之間)、財政收入最高、手工業很發達、商業很發達、採礦冶金很發達。

三、在上述基礎上,宋朝成了外敵眼中的“肥羊”。

宋朝打仗不行、又富裕,因此成了別人眼中的肥羊。

1、對西夏,給錢給物,美其名曰“歲賜”

西夏在宋太宗時期就鬧獨立,宋太宗雖然很生氣,也發兵攻打了,但是打不過,只能承認既成事實。

等到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繼位,宋朝老打不過,就不願打了;宋朝答應每年“賜”給西夏白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兩萬貫,茶兩萬斤。

等到宋真宗的兒子宋仁宗時期,宋朝每年給西夏的“歲賜”加到了白銀五萬兩、絹十三萬匹、茶兩萬斤;逢年過節再給白銀二萬二千兩、絹二萬三千匹、茶一萬斤。

從這個趨勢看,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2、對遼朝,給歲幣買和平。

宋真宗時,遼國攻打過來,宋真宗害怕,就答應遼國的條件,最終達成澶淵之盟。大概要點: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3、對金朝,給歲幣還降輩分

等北宋被金所滅,南宋站穩腳跟之後,根本不吸取教訓,繼續不思振奮。對金稱臣納貢。以下是幾次屈膝納貢的史實:

  • 紹興和議要點:宋對金稱臣,受金冊封;宋割京西唐、鄧二州,及陝西商、秦二州之半給金;宋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宋高宗、秦檜等人把這種和議達成當作勝利看待)

  • 隆興和議要點:把金宋君臣之稱,該稱叔侄,宋主稱金主為叔父。宋歲幣銀絹各減五萬兩匹,並不稱歲貢。

  • 宋寧宗嘉定和議要點:金宋改為伯侄之國,宋主稱金主為伯。宋增歲幣為銀絹三十萬兩匹。宋別以犒軍錢三百萬貫與金。

從這些史實中看,宋朝就是典型的肥羊,誰來打一下就乖乖地給錢。

宋朝卻空放著眾多財富和人才不用,而甘願屈膝投降、花錢買和平。

結論:

宋朝這樣的朝廷,其實就是外部強權的代理人。

趙宋皇室所有努力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權而已,根本不考慮國家民族利益、不考慮人民利益。

他為了保住自己統治權,什麼都可以放棄,百姓、國土、民族尊嚴。

宋朝這樣的朝廷,其實相當於外部強權的代理人。趙宋皇室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外部強權收稅的。趙宋榨取自己百姓的利益,然後去向外部強權購買和平。而百姓和將領,空有力量卻不讓使,皇室當投降派,也不許人民起來反抗。

因此,在外部強權眼裡,宋朝這樣的王朝,既富又乖,是再好不過的肥羊了,它們當然喜歡了。

寫到這,題主應該明白那些公知大V為什麼拼命鼓吹宋朝了。他們鼓吹宋朝,希望中國還像宋朝那樣任人宰割。

而經過近兩年米國對中國的貿易戰、斷供等折騰,估計再也沒有人相信那種“自己造不如從外國買划算”、“西方人最有契約精神”這種鬼話了。那些公知大V也日益沒人信了。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有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不僅僅是所謂的公知和大Ⅴ們都喜歡吹捧宋朝,而且幾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領域的知識分子們也都喜歡吹捧宋朝,他們都夢想著回到宋朝那樣的氛圍之中,享受著宋朝時代輿論寬鬆自由的生活。究其原因:

其一,宋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個重文抑武的朝代。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就定下了重文抑武的國策,並定下了不殺大臣、不殺文官的祖制。因此,終其有宋一朝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文人墨客競逐大宋政治舞臺,諸如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蘇轍、蘇洵等均為大宋皇帝的心腹重臣。當前的公知和大Ⅴ們之所以嚮往宋朝,就是總想著以他們所謂的滿腹經綸,擠身於國家的管理上層,掌握著國家的話語權,左右著國家的施政權。他們覺得現在他們不被重視、不被重用而懷才不遇。

其二,宋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言論最自由、輿論氛圍最寬鬆、文人墨客最瀟灑的時代,在朝堂上大臣們和言官們可以肆意的相互攻訐、相互揭短、相互謾罵,稍不遂意就大鬧朝堂,而且大臣和言官們可以肆意的詰問皇帝,常常對皇帝的旨意表示疑問和反駁,更有甚者他們還往往有欺負皇帝的跡象,總覺得太祖有祖制,皇帝不能對大臣、文官、言官治罪,言者無罪,他們就恣意妄為。公知和大V們之所以吹捧宋朝、嚮往宋朝,就是期盼著在今日的中國也象在當年的宋朝一樣,任由他們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大放厥詞、隨意攻擊,而不受到任何的限制和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