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報復性消費沒有來,等到最後撲了個空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原因,所有人被關在家裡。實體店失去很多消費者。很多人認為疫情結束會有報復性消費,來彌補之前的消費空虛。甚至拿出03年非典過後的情形,對這次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消費做了很大的預估。結果事與願違,非但報復性消費沒有到來,反而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不少人感到失望。

大家把報復性消費沒有到來歸於這次疫情使大家收入減少,捂緊錢包。我之前也這麼認為,但是這段時間我有了新的見解。其實在疫情之前,人們的消費慾望已經在同比降低。這樣的結果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肯定脫不了關係。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成本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同樣消費慾望降低呢?

這個跟社會進步有很大的關係。就拿非典時候來說吧。近20年前,中國人民很大一部分人經過改革開放的政策和國家經濟的大力發展,錢包鼓了,人心有人在膨脹。中國人以前很窮,在物質方面虧待了自己,包裡有錢了,肯定要讓自己得到補償。當初因為非典,被禁足在家,那些吃的玩的看的,還沒有消費滿足,那肯定一開大門報復性消費就來了。

而這次新冠發生在近20後的今天,隨著社會進步,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們在自己能承受的消費領域已經享受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人們的認知裡也不是那麼有新鮮感,感覺一切也就那麼回事。加上降薪,生活成本提高等客觀因素,消費慾望自然就降低了。而且現在的人一個比一個活得明白,活得透徹。早已經不像之前那麼好愚弄了,所以現在的生意如果你還在先想著自己能掙多少的話,那你真的就落伍了,現在的生意應該想的是客戶需要什麼,先做好服務客戶的需要,再來考慮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