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赤城:科技協作為產業扶貧“續航”

科技協作為產業扶貧“續航”

——赤城以科技扶貧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赤城:科技協作為產業扶貧“續航”

在赤城盛豐農業產業園內,新育的第一批秧苗長勢旺盛,不久將上市銷售。河北日報記者李豔紅攝

設立科技扶貧工作站,產業園區實現一對一技術幫扶

“你看看,就這個種子,我都泡了三天了,一點動靜沒有。”近日,在赤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廣明的辦公室裡,他把幾顆堅硬的、如豌豆粒大小的種子拿給筆者看。“現在,解決這個種子發芽育苗問題已經立項,科研項目主持人是由中科院的專家親自來擔綱的。”

張廣明手裡拿的是赤城縣土生土長的中藥材赤芍種子。近些年來,赤芍銷路好,價格高,當地不少農戶都種起了赤芍。由於沒能掌握育苗技術,種植成本相對較高。

2018年7月,北京市科委與赤城縣政府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組織北京科技特派員隊伍,建立赤城科技扶貧工作站。工作站專家組成員全部是來自北京各個農業專業領域的權威,除了對全縣農業產業整體發展進行建言獻策、技術指導、實地服務外,還對全縣15個農業產業園區實施一對一技術幫扶。

工作站下設蔬菜花卉種苗繁育、農業綠色技術推廣、農產品加工等6個技術中心。依託該扶貧工作站,赤城縣農業部門先後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起緊密聯繫。赤芍育種的科研項目立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

工作站開展工作的模式是一名科技特派員對接一個貧困村,實現專家服務“零距離”。目前,赤城縣已組建起由95名專家組成的赤城縣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每個鄉鎮均建立了科技工作站,專家服務團與各鄉鎮科技工作站緊密配合,精準幫扶全縣272個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280次。

建立智慧農業平臺,實現園區遠程“把脈問診”

近日,赤城縣盛豐農業產業公司的溫室大棚裡,新育的一批蔬菜苗綠油油的,一派生機。公司副總經理喬仲河打開手機上的一款APP給筆者看,在“環境數據”一欄裡,大棚的溫度、溼度、光照強度等數十個專業指標一目瞭然。“這套智慧農業系統,經由北京市科委幫助引進,已經在赤城縣15個農業產業園區全部上線。”喬仲河說。

“以前都是棚裡放個溫度計、溼度計,各個指標都需要人工檢測統計,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準確。”喬仲河說,這一套智慧農業系統的上線,大大提高了產業園的管理效率和質量。

不僅如此,對於實施技術指導的專家來說,也可以通過智慧農業平臺實時查看園區運轉情況,為專家給園區“把脈問診”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依託智慧農業平臺,赤城縣還開通了農業科技服務熱線,實現了用戶與專家團隊的線上對接。目前後臺在線專家庫已有25名成員。平臺從去年7月開通以來,4個月內點擊量達到5000餘次,通過平臺實現專家服務園區230次,累計解決各類技術問題100多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方共建科技扶貧示範基地,應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

2019年,赤城縣申請北京海淀區幫扶資金519.9萬元,在樣田鄉建起了一個佔地12畝、集現代農業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為一體的京赤科技扶貧示範園。

“可以說全國最先進的農業產業技術和項目都搬到這裡了。”張廣明介紹,示範園集中展示農業產業7個大類39個新品種,同時還配套示範有機基質栽培、漂浮板育苗、木醋液調節劑等21項國內最先進的新型實用技術。園區的建設對於新品種新技術在當地的推廣落地起到了強大的示範效應。

2019年,京赤科技扶貧示範園承接了北京市科委科技扶貧對接會、農業農村部全國科技成果轉化交流會等多個農業產業領域的重要會議,開展了全縣致富帶頭人以及貧困勞動力實地培訓。目前,示範園的示範效應已經在逐步釋放,有不少的新品種新技術都在落地中。

陽春三月,位於赤城縣茨營子鄉的現代農業扶貧示範基地內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大家正搶抓農時,為春耕備播做準備。“以前種玉米一年到頭才掙五六百元,現在一個月就掙2000多元,還有專家手把手教技術!”農民喬玉滿說。

2019年,張家口金融控股集團投資建設了赤城現代農業扶貧示範基地,當年就建成現代化大棚56座,吸納當地60餘戶貧困戶就業,戶均增收超過5000元。

現代農業扶貧示範基地是赤城縣實施科技扶貧、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的一個探索。全縣圍繞18個鄉鎮、272個貧困村和15個產業園區的科技需求,強培訓、引技術、抓示範、建標準,用科技補短板、接鏈條、提效益,以科技聚焦產業,以產業帶動扶貧,為脫貧攻堅插上了科技“翅膀”。

“‘先進技術入赤城,高端產品進北京’,這就是我們構建的農業產業發展目標。”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說,依託科技,赤城農業產業將迎來變革式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帶動扶貧產業發展,從而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河北日報記者李豔紅 通訊員王滿龍)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