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

甲午戰爭。 [1]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日本第一軍司令部各將校。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第一軍朝鮮仁川登陸。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混成旅團步兵第二十一聯隊朝鮮龍山萬里倉宿營圖
混成旅團步兵第二十一聯隊連隊長武田秀山。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黃海海戰中,赤城號軍艦被北洋水師軍艦炮擊後留下的諸多彈痕。
可恨黃海一戰北洋水師命中無數,可就是沒有擊沉一艘敵軍艦隻。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赤城號桅杆上的彈痕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航海海戰後赤城號會長崎大修,可惜沒擊沉她。
赤城號由日本小野濱海軍造船廠(Onohama,Kobe)建造,
開工於1886年6月,1890年8月竣工並交付日本帝國海軍,被定為一等炮艦。
艦長46.94米,寬度8.23米,排水量622噸,
吃水2.95米,輸出963馬力,速度10節,儲煤75噸。
武裝為120mm炮4門、47mm炮4門、30mm5連裝機炮2座。
赤城號甲午戰爭中參加了黃海海戰,戰役中被北洋水師集火重創,


海戰中被擊中31彈,死11人傷17人。艦長坂元八郎太被擊斃。
1904年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七戰隊,被列為二等炮艦。
1904年5月18日在旅順外海濃霧中與大島艦相撞,大島艦被撞沉。
1905年1月12日被編入第三艦隊。
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
1912年3月22日被出售給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為“赤城丸”。
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購入,航行於瀨戶內海。
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島遇颱風沉沒。
1946年初被打撈起來,1月又在瀨戶內海觸雷沉沒,於1951年再次打撈起來。
該艦最後於1953年在大阪解體。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西京丸上拍攝的黃海海戰照片
西京丸原為日本郵船公司的一艘商船。該公司成立後的第三年,西京丸號下水,開始營運。
甲午戰爭前因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隨聯合艦隊出海參戰,
臨時將“西京丸”徵用,加裝艦炮,改裝成代用巡洋艦。
該艦排水量2913噸,387匹馬力,航速12節。
在隨後的黃海海戰中僥倖逃脫,未被北洋艦隊福龍號魚雷艇發射的魚雷擊中。
1895年3月15日西京丸被編入日本的南進艦隊。1904年日俄戰爭被徵用為醫院船。
1927年夏季因船體老化在大阪*無川被拆解。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西京丸上拍攝的黃海海戰照片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超勇號軍艦沉沒實況照片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超勇級撞擊巡洋艦,世界上第一級完全擺脫風帆時代窠臼的非裝甲巡洋艦。
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師倫道爾設計。
超勇號撞擊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承造,後船體部分轉包給米切爾船廠建造。
造價65萬兩白銀,於1880年11月4日下水,1881年11月22日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超勇艦長64米、寬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噸、
動力為2座往復式蒸汽主機,6座圓式燃煤鍋爐(日本“筑紫”為4座),雙軸推進,
功率2600匹馬力、航速15-16節、續航能力5000海里/8節,煤艙正常載煤250噸,最大載煤量300噸。
艦身為鐵質外包鋼板、甲板裝甲0.27寸,炮塔裝甲1寸,司令塔裝甲0.5寸,
艦艏水線下11英尺處裝有撞角,全艦編制137-140人,按照《北洋海軍章程》規定該艦管帶為參將銜。
初建成時的超勇號主要武器:
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門(每門炮重25噸,26倍口徑)、
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門、阿姆斯特朗9磅炮2門、
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37mm單管哈乞開斯炮4門、
4管諾典費爾德炮2門、艦載杆雷艇2艘(分別命名為“杆雷”’守雷“)。


軍官:
“超勇”艦 首任管帶林泰曾(1881年8月任,1885年10月調),
繼任管帶黃建勳(1887年4月代,1889年2月20日署)。
“超勇”艦幫帶大副楊用霖(1885年調),翁守瑜(1892年任),福建閩縣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
“超勇”艦船械大副鄭文超。
“超勇”艦槍炮大副劉冠雄(1894年之前任)。
“超勇”艦二副周琳,船生出身。
“超勇”艦總管輪黎星橋,光緒六年參軍,機匠出身。
“超勇”艦大管輪邱慶鴻,機匠出身。
“超勇”艦二管輪葉羲恭,機匠出身。
1894年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師主力護送陸軍往大東溝登陸,“超勇”、“揚威”隨隊同行。17日中午10時30分,“鎮遠”艦前桅哨兵發現日本艦隊,戰鬥警報響徹北洋各艦,丁汝昌下令艦隊起錨迎戰,“陳舊的超勇、揚威二艦,照例拔錨費時,落在後邊,後亦疾馳,配置就位”。12時20分,丁汝昌命令艦隊將陣形變換為“犄角雁行小隊陣”,以“定遠”二鐵艦為先導,迎擊日本聯合艦隊。“超勇艦”被編於右翼末端。12時50分旗艦“定遠”右主炮發出一聲怒吼,聞名中外的黃海海戰就此爆發。

戰鬥打響後,日本第一遊擊隊見北洋水師來勢兇猛,又因“畏定、鎮二船甚於虎豹”,故在距離北洋水師五千公尺以外突然向左大轉彎,直撲右翼的“超勇艦”。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在進至距“超勇”三千公尺時,開始炮擊,“高千穗”、“秋津洲”、“浪速”隨之開炮。“超勇”雖處絕對劣勢,仍拼死作戰。下午1時零8分,“吉野”被擊中,甲板上發生爆炸,“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後中彈受傷。但“超勇艦”終究敵不過新式的日本戰艦,下午1時20分,一顆敵彈擊入受傷累累的“超勇”艦艙內,引發大火,全艦頓時被黑煙籠罩。在日艦的不斷炮擊下,“超勇”右舷逐漸傾斜,但“猶以前部炮火發射不停”,當日本軍艦“比睿”闖入北洋艦隊陣中,企圖抄近路與本隊會合時,恰好和“超勇”相遇,“超勇”官兵在烈焰升騰中,一面救火,一面發炮攻擊“比睿”。之後,日本本隊繞到北洋艦隊陣後,聚攻“超勇”,孤立無援的“超勇”在日艦炮火的集中攻擊下,於下午2時23分最終沉沒於東經123度32分1秒,北緯39度35分的黃海海域之中。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黃海海戰後,西京丸號甲板實景
注意照片左側的阿姆斯特朗47mm副炮。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黃海海戰中被炮彈擊穿的西京丸號甲板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日本海軍臨時基地照片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平壤之役被俘的清軍
注意左下角哪位盤坐的清軍,應該是個軍官,眼神還是很剛毅的。右邊那群都是沒魂的人。
還有就是鬼子是真矮,金鉤步槍的刺刀是***d長。


中日甲午戰爭真實圖片

日本第一軍兵站監部職員在朝鮮義州。
看照片日本和朝鮮的身高沒多大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