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無老可啃",如今他們的"現狀",值得反思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啃老"這個詞語意味著孩子到了該獨立自主,並且承擔起贍養父母的年齡時,卻不願意獨立自主,不但不贍養父母,還如幼童那般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

這種行為是被人看不起的,但在"啃老族"看來,這種行為是非常正常的,而在"啃老族"的父母看來,這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能幫就要幫。

案例

村裡李大爺今年已經60歲了。他是中國第一批啃老族,由於是他家裡的獨生子,所以他父母健在的時候,對他呵護有加,簡直把他當成小皇帝一樣供養著,他從小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當時李大爺的父母收入也都不錯,所以也能讓李大爺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李大爺高二那年和學校的同學關係不好,所以也產生了厭學,不願意再去上學。李大爺的父母也同意讓李大爺輟學。於是李大爺高中沒畢業就在家裡啃老,也沒出去外面找工作,因為他覺得工作實在太辛苦了。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

李大爺的父母也不願意讓孩子出去上班,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也讓孩子在家裡啃老。由於李大爺沒有工作,所以也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他就這樣在家啃老到他父母雙雙去世後,無老可啃的時候,才去撿廢品,以賣廢品維持生計。

"啃老族"認為可以在父母的庇護下這樣衣食無憂地過一輩子。但目前中國第一批的啃老族已"無老可啃",今他們的現狀,值得讓人反思

啃老族的現狀

1、 只能出賣勞力維持生計

啃老一族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衣食無憂,所以他們也沒有任何工作技能以及經驗,如果父母雙雙離去,他們無老可啃,也就只能出賣勞動力來維護生計。比如:工地搬磚、搬貨物、搬家等等。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

2、 變賣傢俱

啃老一族在父母的庇護下,缺乏獨立能力以及自理能力。他們也因此而變得非常懶惰,就算無老可啃,他們也會選擇變賣傢俱來維持生計。但這個辦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他們的傢俱終會賣空,當無傢俱可賣時,他們最終會走向滅亡。

3、 沒有上進心和鬥志

啃老一族習慣了父母健在時,安逸而自在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他們失去了上進心和鬥志。

當他們的父母雙雙離去,無老可啃時,他們有的只能去當乞丐,沿街乞討,有的也會得到政府的援助,有的也會得到親朋好友的幫助等等。但這樣的幫助只能治標不治本,他們沒有上進心和鬥志,最終只會讓自己走向滅亡。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

如何避免孩子"啃老"

1、 不做包辦父母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包辦父母,他們覺得孩子並不能照顧好自己,所以會包辦孩子的所有事務。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習慣了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自然也成為了啃老族。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對孩子最偉大的愛就是對孩子放手,不要做包辦父母,父母要放手並且給予孩子動手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獨立能力。孩子長大以後才不會成為啃老族。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

2、 培養孩子責任感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太無私,無私到讓孩子沒有了責任感。比方說:有些父母會跟孩子說:"孩子,你長大了你過得好我們就開心了,我們對你的付出不需要你的任何回報。"父母這句話會讓孩子牢牢記在心裡,讓孩子失去了責任感,也成為了啃老族。

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平時可以跟孩子聊聊天,讓孩子明白父母養育他的不易,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樣才能避免孩子長大後啃老。

3、 讓孩子懂得正確面對挫折

有些啃老族之所以會啃老,是因為他們無法自己面對困難和挫折,因為很多父母在孩子面臨挫折時,會親自為孩子解決掉擋在孩子前面的挫折與困難。孩子長大後,更願意躲在父母的庇護下啃老。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

父母要想避免孩子啃老,就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與困難。鼓勵並且引導他們要如何去面對與解決,讓孩子擁有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啃老。

總結

中國第一批啃老族已"無老可啃",如今他們的"現狀",值得讓我們所有人反思。父母要懂得正確愛孩子,對孩子適當地放手,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啃老。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