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到來,回答“唐諾問卷”找到你的閱讀DNA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忽然有了一個讀書日,其實,在喜歡書的人來說,每天都是讀書日。惟一的分別是網店的促銷讓你目不暇接,為此又破費不少銀子。

  近日,理想國公眾號展開了一個問卷調查,這些問題都是很多愛書之人所經歷過所思考過的。很感興趣,寫下數千字,由於該公眾號字數所限,只發布了兩條算作回答,意猶未竟,餘下的回答在此發佈,與所有愛書人共勉。

  

  ������馬爾克斯推薦的書,和百萬人投票選出的書,你會買哪一本?

當然是馬爾克斯推薦的書了,我從來不關注那些百萬人投票所選的書或者各種榜單的書,正是看了馬爾克斯的《人見人愛的阿根廷人》開啟了我一場閱讀科塔薩爾的盛宴,那段時光,我沉浸在科塔的文字中,他彷彿消解了我過去很多的閱讀理念,甚至看世界的眼光。在讀的過程中,我一邊享受著一種說不出的愉悅,一邊又很害怕我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害怕我會在讀其它的經典中產生“曾經滄海”的感覺。科塔文字的魔力不是單一的那種,各種風格在他手中都能夠發揮到極致,就像一個絕世的武林高手,武庫中的各種兵器他都能使的虎虎生風。這正是我們在其他大家身上所看不到的,也正是科塔所帶給我的獨一無二的驚喜。老馬誠不我欺。還有《佩德羅.巴拉莫》,馬爾克斯那篇喜形於色的文字,讓我第一時間就去讀它,果然是好。《水滸傳》有一橋段,林沖為正在演示禪杖的魯智深喝彩一聲:“端得使的好,”眾潑皮就信服了,林教頭喝彩,必然是好了。我就是那眾沷皮中的一員,老馬的一聲喝彩,勝過千萬人的呼叫。

������重讀有必要嗎?

如果是經典,是必須是反覆重讀的,經典的價值正是在反覆的重讀中才能夠得到體現,它的神秘面紗才對你掀起。一本經典著作,不同年齡階段會讀出不同的況味,甚至早晨閱讀和晚上閱讀都有不同的感受。一段平時看似乾巴巴的文字,忽然某一個夜晚,說不定是一剎那間,電光石火般地,作者的靈魂突然與你在冥冥中產生了交匯,在文字的縫隙中有光亮驅散了你心中的黑暗,那種敞亮,痛快,使你很容易產生終其一生去追求激情,古人有“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掌上玩月。”對同一本書,也可作如是觀。年輕時讀卡夫卡的《變形記》,只感覺到它的奇怪,它的獨特,和些許沉重,我甚至覺得枯燥了。然而,且慢,過了許多年,我拉拉雜雜地讀了許多好的壞的書,而生活這本大書也讓我讀的身心俱疲。在某一個夜晚,暫且離開了塵囂,把自己丟到一個角落裡,重新拾起卡夫卡的《變形記》,彷彿在翻讀另一本書,全然不是年輕時讀到的那個《變形記》了。當初讀過的那些枯燥的乾癟的文字,此時一下子珠圓玉潤了。甚至擴張開來,形成很大的空間,讓你往裡邊填充好多好多東西,也使我一下子明白了中國詩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了。當我一字一句讀到葛雷高爾怎樣費力地打開門,躲在門後,露出半個身子,卡夫卡這樣描寫這個半人半蟲的主人公,這個有著人的靈魂,卻長著蟲子的外殼的主人公,首先他第一眼所看到的,作者這樣描寫:“這時候天色漸明,對街那排一望無盡的深灰色建築,有一部分清晰可見,是一所醫院,房子正面開了一排制式而呆板的窗戶。雨還在下,一顆顆、滴滴分明地打在地面上。”我當時在破舊剛剛清理帶著黴味的工棚裡,(在清理時竟然弄出了幾隻張牙舞爪的土蟞蟲,該不是葛雷高爾吧)讀到這裡時,渾身像電擊一樣,一下子竟淚如雨下。覺得幾百年前,千萬裡之外的卡夫卡的靈魂好像附在了我的身上。卡夫卡仍時時在他的文字中游蕩。中國有“望子成龍”但有一天你發覺,原來你是一條蟲,一條散發著臭味的蟲,雖然可以不時地躲在厚甲裡。


  

  ������如果註定流落荒島,你只能帶一本書在身上,你會帶哪一本?

  毫無疑問,肯定是《聖經》了。到了荒島,遠離了塵世喧囂,也遠離了諸多人群中的紛紛擾擾,正是靈魂與神親近的絕佳時刻。《聖經》是解決人生中所有問題真理,也是解決終極問題的真理,而且又是必須反覆咀嚼的一部超越了所有經典之上的大書。其實,要想讀懂諸多西方經典,《聖經》又是打開這些寶庫的惟一的鑰匙,不懂《聖經》,對西方的很多經典的閱讀會降低到另一個層面上,是很可惜的。

  

  ������買錯書,你會懊惱嗎?

  當然不會為買錯書懊惱了,況且書永遠沒有買錯的時候,只有不對的時間,沒有不對的書。有些書,在當初購入時,很對那時的閱讀口味,讀來興趣盎然而且很投入的樣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回頭拾起,發覺已絲毫沒有了閱讀的興趣。反之,有的書在當時入手時高低讀不進去,然而,一個契機,你一下子就會對他入迷。在我最明顯的是科塔薩爾的《萬火歸一》,我現在也想不起來當時是什麼原因促使我買這本書的,也許是衝著人民文學出版社這樣的老牌出版社吧,我的好多書就是這樣莫明其妙地購入的。到了書店,就像賊不空過一樣,我絕對不會空手出來,沒有那段時期願望中的書,就會衝著這些老版出版社隨意挑一本,《萬火歸一》就是這樣來的。當時可是對科塔薩爾一無知,買回來後,試著讀了幾篇,竟找不到一丁點兒閱讀的愉悅,也就束之高閣了。直到那年讀了馬爾克斯《人見人愛的阿根廷人》,忽然想起這個作家似曾相識,連忙翻箱倒櫃找出來,一讀之下,竟一發不可收拾,我把凡是能夠買到的科塔的集子悉數收入,酣暢淋漓地讀了個痛快。這樣的買錯我願意多發生幾次。細究起來,我反倒會為許多失之交臂的沒有入手的書而懊惱,而這樣的懊惱幾乎時時發生,你眼看著你中意的書,欲購而由於種種原因(主要囊中物)未購,漸漸地漲價,又漸漸地在某一天脫離你的視野。又突然在某天遇見,而他已經是懸以你要咬牙才能到手的高價了,這樣的懊惱真是無法言說的。

  

  ������為什麼也要讀沒那麼經典的書?

  閱讀是很私人的事,甚至是很率性而為的事,在生活中也許只剩下閱讀可以是相對自由的了。在諸多大事小事上,尤其是普通的一員,生活太讓人憋氣了,閱讀是維一可以使人透一口氣的地方,所以,只要是能夠使人當下暢快,經典固然可以,不那麼經典的未嘗不可,而且,攀登經典不是一僦而就的,往往需要很多非經典的好作品打下雄厚的基礎。

  

  ������書讀不懂怎麼辦?

  這一點我非常推崇陶淵明的那句話“喜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讀書的至上法寶,千萬不要刻意求懂,有些作品,我們只要氤氳到那樣的氣氛中就可以了,享受那樣美妙的感覺就滿足了。就像我們看梵高的畫,有幾個是能夠看的懂的,我只享受他帶給我的衝擊,和他試圖要表達的那種飽滿的激情即可。

  

  ������請說出一件因為閱讀而發生的美好的/記憶深刻的事。

  

  談不上有多美好,但記憶深刻的確有幾件。給我特別深刻的是童年時閱讀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向同學借來的,需馬上歸還。那個年代,找到一本喜歡的書,真是一件奢侈的事,後邊排著好長一大串人在等著閱讀呢,一本書到手要趕快讀完,我的快速讀書也許得益於那個年代的鍛鍊。記的那是個週日,我向同學借回的是其中最厚的一冊。本來那天父親給安排下了農活,那時,我們的週日和假期被好多農活佔用,難得一天休息。那個星期天,為了讀《福爾摩斯探案集》,我連早飯都沒有吃,早早地躲到附近村集體果樹園裡,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那本大書。我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一輪紅日已漸漸西沉,一整天沒有吃一頓飯的我竟然沒有絲毫飢餓的感覺。書讀完了,才猛然想起家裡的農活,我準備著回去挨父親的一頓老拳。回到家裡,我怯怯地站在門口,手裡還拿著那本福爾摩斯。父親,母親,和二哥正在吃晚飯,聽到他們稀哩呼嚕的吃飯聲,我一下子感覺到了飢餓,但是我仍然怯怯地站在那裡不敢動彈,等待著父親的老拳或者責罵。出乎異料的是,父親竟然一言未發,連我到底幹什麼去了也沒有問,吃完飯,下炕,開門,關門,到院子裡去了。母親連忙給我稱了一大碗和子飯塞到我的手裡… 多少年過去了,那段童年的閱讀經歷經留下了不泯的印記,父母親也先後離我而去了,父親到去世的那一天也沒有理解我的痴迷於讀書,他認為正是那些閒書使我荒廢了學業,導致了以後的沒出息。而我自己也未嘗能夠理解我這樣的痴迷,有什麼辦法呢?

  

  ������你喜歡在什麼地方(場景)閱讀?

  什麼場景都可以,閱讀隨時隨地可以拾起。最喜歡的是一天的勞作之餘,整個身體再不屬於別人了,你的時間也是你自己的了,那時,軟綿綿的你,隨手拾起身邊的一本書,博爾赫斯也可以,艾略特也可以,李白,杜甫,李清照都行,隨便讀進去,把一切都丟到腦後,直到手倦拋書。幸好每天有一個夜晚!

  

 ������你心中理想的書店長什麼樣子?

  

  能找到喜歡的書即可,什麼樣子都行。

  

  ������太忙了沒空讀書你會怎麼辦?

  

  我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問題,只要想讀,怎樣都會有空的,飯桌上可以讀《隨園食單》,側上可以讀《詩經》,工作的間隙可以反覆讀唐詩宋詞。即使邊幹活也可以背讀以前讀過的詩詞。現在有了手機聽讀了,更加不是問題,去年曾經邊幹活邊聽了二遍《史記》一遍《追憶逝水年華》。

  

  ������如何尋找你的下一本書?

  

  下一本書就在以前讀過的所有的書中,已經滿滿地排了好長的一個大隊。

  

  ������你認為,閱讀帶給你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閱讀帶給我最好的禮物是隨著歲月的更替能夠明明白白地過好每一天,對世間的榮辱得失漸漸看淡,對生老病死也慢慢接受。對別人的青眼白眼就像看一場表演秀一樣應付自如,看這樣的鬧劇怎樣收場。還有,不盲從,不跟風,不隨眾。

  

  ������你有沒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

  

  我的閱讀方法就是沒有方法,得空就讀,逮著書就讀。

  

  ������你覺得讀小說有什麼用?(為什麼我們要讀小說?)

  

  讀小說沒什麼用,就像人活著沒什麼用一樣,但是,只要地球上人類存在一天,小說就會以變幻莫測的手段伴隨著人物存在下去。因為人類的困惑永遠如影隨形,小說也就永遠有解不完的迷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