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眸玉爪目懸星,群獸聞知盡駭驚","萬獸之王"獅子有何影響力?

提及獅子,第一個便想到《獅子王》,雖然影片是以動物為主角,但是它們對待困難的態度,人類同樣可以借鑑,尤其是辛巴的自我成長之路更是讓大家敬佩。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裡,獅子又是怎樣的存在呢?接下來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獅子的周邊。

一、獅子是否有天敵?

獅子的捕食對象豐富多樣,合作捕獵的生活方式大大拓寬了它們的獵物範圍。有種說法,獅子是百獸之王、草原之王,它們可以一口把角馬的脖子咬斷;在對付比較大的動物時,往往是三五頭大獅子協同攻擊,被包圍的獵物也很少有能逃脫的。

實際上,獅子並不是無所畏懼的,如果搜索獅子被(自行腦補各種大型動物,比如成群的野牛、大象)追/逼上樹的新聞,結果也是異常豐富的,在群體面前他們戰鬥力量相對薄弱,但作為一頭優秀的獅子,一定會謹記"好獅不吃眼前虧,該低頭時就低頭"的道理,它們會等對手散去了再重新行動。

二、關於獅子座的典故

說到獅子不得不提到十二星座之一的獅子座,獅子座被公認為是最具有王者氣質的一個星座。黃道第五個星宮是獅子宮Leo,太陽駐留在獅子宮的時間為7月23日至8月22日,出生在這個時段的人被稱為Leonian (獅子宮的人)。傳說每年七八月份時,埃及酷熱乾燥,為了避熱,獅群就經常出沒於涼爽溼潤的尼羅河河岸。定居在尼羅河兩岸的埃及人觀察到這時節經常出現獅子,於是就將對應星座以獅子命名。

獅子座中最耀眼的一顆星被稱為Regulus,意思是(小君王),它代表了獅子是遇到困難時臨危不懼,帶領眾人衝鋒的卡里斯馬(charisma)型精神領袖,這類名人不少,例如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托克維爾,通過他的兩本傳世著作,表現出了自己對舊時法國貴族光榮、勇氣、榮耀的無限眷戀,這也是典型的獅子座價值觀的體現。

三、獅子與人類的聯繫

2019年11月23日,埃及文物部(Ministry of Antiquitie)公佈了一系列來自薩卡拉墓地的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了相當罕見的獅子木乃伊。這是人們第二次發現古埃及人制作獅子的木乃伊,第一次發現是在2004年。此次公佈的發現包括5個野生貓科動物製成的木乃伊,經CT掃描初步鑑定,其中至少有2個應該是獅子幼崽。

此外,其他發現還包括大量的木乃伊貓、鱷魚等其他動物製成的木乃伊,以及大量木質與青銅的動物雕塑。這些文物屬於古埃及第26王朝時代(公元前664–525年),這一重要發現將幫助考古學家瞭解古埃及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

雖然獅子起源於約12.4萬年前的非洲東部和南部,但獅子不只是非洲的特產,亞洲也有。 從伊朗到印度的廣闊地區裡,古人留下了許多描繪獅子的藝術品。梵語中將獅子稱為siṃhá,由於佛教的東傳,整個東亞和南亞都深受佛教文化的薰陶,並深深烙下佛教文化的載體語言——梵語的印記。

中文中的"獅"是由波斯語的shir音譯而來,後者與梵語中的simha同源。 "獅"字是個形聲字,"犬"旁"師"聲。其最初的漢譯形式是"師",後來改為"獅"則是為了讓人們一看就明白它屬於獸類。

四、中國與獅子

最早在咱們中國這片神奇土地上,是沒有獅子的,中國本土不產獅子。獅子是西域的舶來品,就像中國的大熊貓一樣,獅子是外交界的 "珍稀神獸",西域的外交官知道了中國沒有獅子,於是不遠萬里送了一隻,所謂"物以稀為貴", 送獅子既能代表威武莊嚴,又讓人感覺價值連城。

古代進貢買一送二,獅子帶著佛教文化傳進中國,也把獅子的神話帶了進來。在各種神話裡,有啥厲害的,就說啥啥是佛的化身,獅子也一樣。佛教經典裡說,獅子便是佛的化身,稱佛是"人中獅子"。

自然而然的衍生品石獅子也成為了一種吉祥物,開始承載人類的365個祝福,成為大家心中的辟邪神獸,是百姓心中的先知,還是神仙保姆,照顧人類的衣食住行,大到預知大旱洪荒,小到吃飯前幫你試試毒。比如山西省長治市一直對石獅都有崇拜文化和祭祀習俗,村子裡的新生兒都要認石獅子為乾爹乾媽,認為可以驅邪避兇、健康成長,保佑平安,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重要節日都要燒香祭祀。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傳說神農在認識了獐獅以後,但凡遇見毒草,就先給獐獅吃一口,為古代人類的醫療事業做出重大貢獻。只要細心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現代的中藥房,還會配一隻小小的石獅子,就是表達了人們對獐獅的敬重。


石獅的形象在不同朝代受不同的文化影響,造型也各異,最初中國的石獅子外形是很兇猛的,民間還有吃人的傳說,只能擺在官府、銀行這些門口,小孩子平時瞟一眼都能直接被嚇哭。

到了唐代時的石獅,就跟我們現在見到的差不太多了。結合了影響深遠的"大仁"儒家思想,含威不露,獠牙也隨著時代發展被磨平,少了一些攻擊性——獅子的總體形象,都繞不過"十斤獅子九斤頭"的規律,不僅在舞獅上是這樣,石雕也一樣。一直到現在,獅子頭崇拜也是石匠之間的創作潮流。

在它們的神態變得憨厚的同時,頭上捲毛一點也沒有落後,從獅子的各個面看來,石獅子都是捲毛界的美髮擔當。後來由於一些石雕經過歲月的侵蝕,被磨平了一些稜角,加上群眾對石獅子的需求越來越多,訂單從春節排到了冬至,石匠就開始讓石獅子走極簡路線。同時民間百姓也積極發揮創造力,開始給獅子掛上一些鈴鐺和綢緞作裝飾,怕它們寂寞,還給他們個繡球玩兒——玩繡球的是男獅子,照顧小獅子的是女獅子,讓威武嚴肅的石獅子成了有點人情味的靈性獅。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某些年的瞬間,公園裡的小孩開始學會在地上打滾,野了心地要騎石獅子玩,石獅子一時間喪失了威嚴,成為了和現在的搖搖車沒有區別的坐騎。

結語:

瞭解完這些內容,最後用尼采的經典名言作總結吧,1844年,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出生。他曾說過,人有三種精神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但似乎缺乏智慧,聽命於人或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敢於說"不",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活在當下,實現新價值。讀者不妨自測一下,自己處在哪一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