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04/24 19:00 開拍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2

雪 萊(Percy Bysshe Shelley) 致書商

談及歷史名著的重要親筆信


信箋 一張二頁(附畫像一幀)

1815年9月27日作

36.5×21.5cm 13.5×9.5cm(畫像)

RMB:90,000-150,000


著錄:The Letter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珀西·比希·雪萊書信集》),Volume 1, p446~447, Roger Ingpen, London: Sir Isaac Pitman & Sons, Ltd, 1909.


上款簡介:威廉·梁(William Laing),英國書商,雪萊等著名文學家的固定供書人。


說明:作為最著名的英語詩人之一,雪萊與拜倫並稱英國浪漫主義的巔峰。惜雪萊英年早逝,手稿極其罕見。一百年前便出版著錄的手稿更是不多。這是一封雪萊於1815年9月27日致書商威廉·梁(William Laing)的親筆信。對我們瞭解雪萊閱讀古代經典的範圍與方式多有裨益。雪萊在信中寫道: “在拆開從愛丁堡寄來的包裹時,我發現以下這些書由於疏忽而漏掉了: 德拉蒙德的《學術問題》、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希波呂託斯》、歐里庇得斯的悲劇《赫拉克勒斯》、霍賀芬《小品》。如果您能將這些書毫無差錯地寄來,我將不勝感激。地址: 石頭街12號胡克漢先生。” 從這封信中,讀者可以看到詩人的趣味,並從中窺見雪萊詩風的成因。雪萊和拜倫一樣,對中國現代文學有極為深重的影響。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極其推崇雪萊。郭沫若在《小引》中寫道: “雪萊是我最敬愛的詩人中之一個。他是自然的寵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兒。”


作者簡介: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國著名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但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Queen Mab),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倩契》(Cenci Beatrice),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0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有關妻子

及名作《永別了,武器》親筆信


信箋 一張一頁(帶實寄封,附證書)

1942年3月31日作

27.5×21.5cm

RMB:18,000-30,000


說明:內森·戴維斯(Nathan William Davis)和艾米麗·戴維斯(Emily Davis)上款。內森為著名藝術贊助人,1929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與海明威相識於1931年,是海明威最親近的友人之一。1959年戴維斯還主持了海明威六十歲生日派對,足見二人友誼深厚。此為海明威1942年信札,作於其旅居古巴期間,談及其成名作《永別了,武器》。此時,海明威業已完成了其另外一部代表作《喪鐘為誰而鳴》,迎來文學創作上的又一高潮。《永別了,武器》為海明威自傳體小說,意在揭示戰爭的荒唐和殘酷的本質,反映了戰爭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殘殺以及戰爭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毀滅。在信中,海明威並談及其妻子、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之一馬塔·蓋爾霍恩(Martha Gellhorn)。二人於1940年結婚。次年,馬塔因工作關係來華,海明威亦隨之來華。信件保存狀況良好,信紙上有古巴地址抬頭,帶實寄封。


作者簡介: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製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策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1

伏爾泰(Voltaire) 致日內瓦出版商

親筆信及1820年藏家信件


信箋 一張一頁(附實寄封,附證書)

18×12cm×2;18.5×15cm

RMB:6,000-10,000


說明:此為法國啟蒙運動先驅伏爾泰親筆信,上款人克萊姆應是日內瓦出版商,談到了其神秘主義觀念及並作品的創作思路。十八世紀歐洲有關神秘學的知識相對打破了羅馬天主教在知識上的獨佔解釋權,逐漸成為啟蒙時代主流的理性力量,也開啟了現代西方科學發展的可能性。信大意如下:“我的嗜好與你的一樣,我喜歡把一些有關神秘的想法保密。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經將我的這些想法運用於公共事務或者出版在《第十二隻狼》(Lupus Duodecimus)的故事中。如果這些想法不在其中,我也不想把它們公開。我可以給你兩個建議:一是可以嘮叨已知的事;二是你可以把書中後續的故事順序顛倒。如果我還有其它的方案的話,那就是為你提供令人愉快的服務。”

附有1820年藏家信件一通,講到了此伏爾泰信的來源。


作者簡介: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Fran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等。他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儘管所處的時代審查制度十分嚴厲,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天主教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其著作和思想與托馬斯·霍布斯及約翰·洛克一道,對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響。出生在巴黎。先後在巴黎耶穌會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1717年,因寫諷刺詩影射宮廷的淫亂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獄關押了11個月,在獄中完成第一部劇本《俄狄浦斯王》,首次使用了“伏爾泰”作為筆名,這來自他在法國南部的故鄉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轟動,伏爾泰贏得“法蘭西最優秀詩人”的桂冠。1726年,遭貴族德·羅昂的汙辱和誣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出獄後,被驅逐出境,流亡英國,嗣後以他在英國的觀感和心得寫成第一部哲學和政治學的專著《哲學書簡》。1734年,此書正式發表,宣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的成就,抨擊法國的專制政體。174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46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去世後入葬先賢祠。著有《老實人》(或譯《天真漢》)、《形而上學論》等。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3

德國作家施萊格爾

致出版商有關《雅典娜神殿》期刊親筆信


信箋 一張四頁

約1798至1800年作

23×18.5cm

無底價


說明:弗雷德里希·馮·施萊格爾為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基人,而施萊格爾兄弟共同創辦的《雅典娜神殿》期刊則開啟了浪漫主義文學出版的先河。此通施萊格爾親筆信約作於1798年至1800年間,上款人或為該雜誌出版人弗雷德里希·威維格(Friedrich Vieweg,1761~1835)。此信體現了施萊格爾兄弟在創辦《雅典娜神殿》時的精誠合作。弗雷德里希·馮·施萊格爾在信中處處強調自己將尊重其兄長奧古斯都的意見。自1798年《雅典娜神殿》創刊起至1800年共出版三期,施萊格爾兄弟發表了諸多關於文學、藝術、哲學論文,對德國浪漫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弗雷德里希·馮·施萊格爾(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德國作家,出生於漢諾威。其父親約翰·阿道夫·施萊格爾為詩人與路德教牧師,其兄奧古斯都·馮·施萊格爾亦為德國早期浪漫主義奠基人。早年于格廷根、萊比錫學習法律、藝術史、古典文學與哲學,受柏拉圖於溫克爾曼影響開始文學創作。1794年至1802年於柏林教學並參加文學沙龍。1808年在科隆皈依天主教,1810年至1812年在維也納發表《論現代史》和《古代與現代文學史》。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9

馬克·吐溫(Mark Twain)

有關撰寫首部穿越小說的親筆信


信箋 一張一頁(附證書)

1888年8月25日作

22.5×14cm

RMB:12,000-20,000


說明:此為馬克·吐溫1888年致友人布倫(Bren)親筆信,圍繞世界上首部穿越小說《康州美國佬大鬧亞瑟王朝》之撰寫、出版進度而展開,文學史料價值極高。

這部小說情節詭異驚奇,獨創性地使用“穿越”手法重織時間網,開闢了文學新領域,獨居劃時代意義。當時馬克·吐溫文學正處於文學創作巔峰期,這是他在盛年從另一角度勇攀文學高峰的嘗試。

馬克·吐溫在信中重點著墨於他正在撰寫的一部新書以及他對該書的寫作計劃,還旁及某位學生作品和當時的股票市場。他寫道:“那很好啊,我尤其高興股市終於漲回來了……這可是極上乘的作品,他最早可是從我這裡學去的……在我西行之前(如果成行),我還剩下16個工作日可以趕稿,運氣好的話,在這段時間裡我可以為我的作品再添加12萬字。9月23、24日前我大概可以回家,而十月底前我可以將此書終稿。一年後我會將它出版。”

根據此信的內容,對比馬克·吐溫的作品出版年表,信中所提正在趕稿的作品當是《康州美國佬大鬧亞瑟王朝》(1889年12月出版)。該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來自康涅狄格州的典型美國工程師漢克·摩根(Hank Morgan)。由於大腦受創,漢克穿越回了亞瑟王統治期間的英格蘭。他試圖以現代化科技改變當時人們的生活,並使他們相信自己是一位魔術師,但最終他並無法阻止亞瑟之死,亦無法阻止天主教會對他的迫害。馬克·吐溫以此作諷刺君主封建制度,讚揚了勞苦大眾的創造力和民主價值觀,亦對資本主義的理想及工業革命的成果發出了質疑。


作者簡介:馬克·吐溫(Mark Twain,原名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1835~1910),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作品風格以幽默與諷刺為主,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馬克 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界的林肯”。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5

小仲馬 籤贈代表作《茶花女》限量版

(限量525冊之197冊)


書冊 一冊

1872年

26.5×24.5cm

RMB:10,000-20,000


說明:此為小仲馬籤贈代表作《茶花女》(La dame aux camellias),系1872年經由作者本人修改後再發行的限量版本。此次再版共計發行525冊(其中在荷蘭發行500冊,在中國發行25冊,這是第197冊)。該版本使用牛皮紙印刷,硬質外殼成書,品相良好,收藏價值頗高。《茶花女》是小仲馬的代表作,相傳此書即是小仲馬根據親身經歷創作,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悽婉的愛情故事。該作之於世界文學史、藝術史意義重大,《茶花女》發表後,小仲馬一舉成名,他又在威爾第的邀請下把小說改編為劇本,成就了這一世界最流行的歌劇。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一書還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國的西方文學名著(由林紓與法國歸來的王壽昌合譯,曰《巴黎茶花女遺事》),並由此開啟了西方文學的潮流。


作者簡介:小仲馬(Alexandre Dumasfils,1824~1895),法國小說家、劇作家。作家大仲馬同一個女裁縫的私生子。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貫穿其文學創作。小仲馬專寫現代劇。他的劇作不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取勝,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謹嚴,語言流暢,富有抒情意味。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間的重要作家,話劇《茶花女》也被視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開端的標誌。1875年被選入法蘭西學院。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6

傑克·倫敦(Jack London) 籤贈

《海狼》初版初印本


圖書 一冊(附證書)

1904年作

19×13cm

RMB:6,000-10,000


說明:今日為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傑克·倫敦逝世102週年。本標的是傑克·倫敦初版《海浪(The Sea-Wolf)》籤贈本。扉頁有作者於1913年所寫親筆贈言。此書於1904年發行,此為精裝版。爆發性的衝突情節和豐滿的角色人性深化了小說內涵,使得該書成為不可多得的海上題材精品佳作。而人們對該書的追求以及演繹也是孜孜不倦,它自問世起至今,就多次被搬上銀幕,作者傑克·倫敦便在1913年的電影版本中,出演了一位水手。倫敦生於貧困,早年坎坷,並且經歷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海狼》作為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完美詮釋了他創作題材的多樣性和創作思想的複雜性。


作者簡介: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原名約翰·格利菲斯·倫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國現實主義作家,商業雜誌小說界先驅,第一批成為世界名人的作家之一。生於舊金山,肄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早年經歷坎坷,曾到遠東採訪日俄戰爭,自己建造船隻環遊世界。著有《野性的呼喚》《海狼》等。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4

雨果(Victor Hugo) 流亡前

表政治決心的親筆信


信箋 一張一頁(附證書)

1850年5月5日作

19.5×15.5cm

RMB:6,000-10,000


說明:此為法國文豪雨果親筆信,雨果在信中感謝友人寄來的譯文,並回應道:“鄙人不過是響應天下人的心聲,這正是我力量的源泉,也是我那些對手的軟肋。他們妄想用過去取代未來,可謂是逆天意而行……但他們人數眾多,讓我們同他們鬥一鬥!”語氣之堅定,足以見得其當時的政治決心。此信作於1850年,彼時的雨果仍積極活躍於政壇之上。他曾在選舉中支持拿破崙三世,並先後多次發表公開演講,呼籲普選和義務教育,倡導廢除死刑。但拿破崙三世於1851年發動政變,宣佈帝制,雨果也因公開反對拿破崙遭到驅逐,被迫逃往根西島,開始了近二十年的漫長流亡生涯。


作者簡介: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浪漫主義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人道主義代表人物。1823年曾與浪漫派文藝青年繆塞、大仲馬等人組成“第二文社”,明確反對偽古典主義。1827年寫下《克倫威爾》的長篇序言,是著名的浪漫派文藝宣言。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義的小說。1841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51年路易拿破崙發動政變,宣佈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達19年之久。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7

“桂冠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致評論家路易斯親筆信


信箋 一張一頁

1877年6月27日

18 x 11cm

無底價


說明:丁尼生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及最具特色的詩人,其代表作《悼念》享有盛名。1850年,丁尼生當選英國“桂冠詩人”。英國文學批評家,劇作家,小說家喬治·路易斯上款,其因與小說家喬治·艾略特有著長達數十年的聯繫而聞名。此為丁尼生親筆信,丁尼生在信中告知了對方自己接下來數日的行程,並解釋了之前未給答覆的原因。信使用“法令德福莊園”信箋。1853年後,丁尼生多數時間生活在自己位於法令福德的莊園中,大獲成功的《國王敘事詩》就誕生於這座莊園。與信同年,他創作了歷史戲劇作品《哈羅德》。


作者簡介:阿爾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1809~1892),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及最具特色的詩人。他的詩歌準確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占主導地位的看法及興趣,這是任何時代的英國詩人都無法比擬的。代表作品為組詩《悼念》。1842年出版的《詩歌》《拍岸曲》《阿瑟王之死》及《洛克斯利大廳》,贏得了評論家及公眾的熱烈歡迎。1850年,丁尼生當選英國桂冠詩人。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08

拉斯金(John Ruskin)

評論克萊克著作的親筆信


信箋 一張兩頁(附證書)

17.5cm x 11cm

無底價


說明:拉斯金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藝術批評家,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被稱為“美的使者”。此為拉斯金評論戴娜·克萊克(Dinah Maria Craik,1826~1887)著作 《紳士》(John Halifax,Gentleman)的親筆信。此書是克萊克的代表之作,描述了孤兒約翰·哈利法克斯通過勤奮的工作取得成功的勵志故事,此書在急速變遷工業時代尤受追捧,更是被多次改編成了影視節目。拉斯金在信中高度讚揚了此書,尤其針對書中“人人都能通過努力成為哈利法克斯”這一觀點表示認可,認為這是一本具有真正價值的書。1879年拉斯金隱居於蘭開夏郡科尼斯頓湖畔的布倫特伍德鎮,其父去世後,拉斯金聲明社會主義者與富裕不可兼得,將所得遺產分贈給各家教育機構。該信即寫於此地。


作者簡介: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被稱為“美的使者”,同時也是藝術家、哲學家、教師和業餘的地質學家。1843年,他在其所撰的《現代畫家》一書中高度讚揚了畫家威廉·特納而一舉成名。他還是興起於19世紀的“工藝美術”運動的精神指導者,工業設計思想的奠基者,喚醒了人們對工業革命之後藝術現狀的反思。其思想對威廉·莫里斯等人的影響巨大。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5

尼克松(Richard Nixon)有關共產主義講稿


文稿 一頁

1958年作

31.5×20.5cm

無底價


展覽:“崛起之路——中國近現代對外交往文物展”,華東師範大學,2015年。(出版於展覽圖錄第131頁)

說明:這是一份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有關國家安全策略、外交政策以及對待共產主義態度的重要手稿,作於其當選為總統之前,是作為原始素材提供給他的傳記作者厄爾·梅佐(Earl Mazo)的。在這份手稿中,尼克松以提綱的形式寫下關鍵詞:“國家安全。主要的問題——維護和平的主要威脅——共產主義——但我們的目的必須聲明……美國的聲音……和平,國家獨立,不可分裂的自由……”他在下面接著寫道:“有助於和平。共產主義——最大的威脅。”並且列舉:“不畏軍事力量;強調非軍事方面;經濟、政治、外交和意識形態戰爭。”尼克松又提出一個問題:“最少要的需求是什麼?”“軍事、同盟、拉丁美洲/但最大的威脅在非軍事領域——意識形態……金錢不是唯一的答案……指出它的邪惡,但我們與他們勢不兩立(point out it’s evils but we don’t stand for things as they are)……”然而尼克松在最後寫道:“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改變。人們不希望與我們粘在一起反對共產主義——這同樣關係到他們自己的利益。”


作者簡介:尼克松(Richard Nixon,1913~1994),美國第37任總統。1952年,作為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56年再度當選為美國副總統。競選失敗後,先後在洛杉磯和紐約從事律師工作。1968年重返政壇,擊敗民主黨人休伯特漢弗萊和獨立競選人華萊士,當選為美國第46屆(第37任)總統。1972年連任第47屆總統。執政後,對內的目標是抑制通貨膨脹,重振美國經濟。對外提出尼克松主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接觸。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3

“絲綢之路“提出者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有關著作研討的親筆信


信箋 一張二頁(附實寄封)

1875年2月7日作

20.5×13cm

RMB:4,000-8,000


說明:李希霍芬是德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近代中國地學研究的先驅。他從1868年起到中國進行地質考察,直至1872年,歷時4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並將其考察是成果著書出版,為中國地質、地理之研究,作了奠基性、開創性的貢獻。“絲綢之路”的概念即由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提出。值得一提的是,李希霍芬還是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的老師。

此為李希霍芬親筆信,1875年2月7日作於柏林。李希霍芬在信中回應了上尉有關兩位軍官加入地理學會的事宜,並邀請上尉參加接下來舉行的一系列有關李希霍芬地理學著作的研討活動。時李希霍芬已離開中國,回到柏林,並在1873年到1878年間擔任柏林地質學會主席,信中所及“學會”應是指的柏林地址學會。


作者簡介: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德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近代中國地學研究先行者之一。生於卡爾斯魯厄,卒於柏林。早年從事歐洲區域地質調查,旅行過東亞、南亞、北美等地。多次到中國考察地質和地理。曾任波恩大學、萊比錫大學和柏林大學教授,柏林大學校長。提出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學。首次系統地論述了地表形成過程,對地貌進行形成過程分類,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類型。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4

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致醫護同事親筆信


信箋 一張四頁(附證書)

1884年6月17日

20×13cm

RMB:8,000-12,000


說明:南丁格爾是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女護士,她的名字是護士精神的代名詞,“5.12”國際護士節為此設立在南丁格爾生日的這一天。

此為南丁格爾致埃德蒙·布爾諾瓦的親筆信。埃德蒙·布爾諾瓦是馬裡萊本醫務室的工作者。據信,南丁格爾感謝布爾諾瓦邀請她參加就職典禮,並表示自己未及時答覆的原因是出於焦慮和對公共場合的不習慣,且她的健康狀況比平時糟糕,但她依然十分願意繼續她的事業。信末她詢問布爾諾瓦典禮的時間和邀請她到會的原因。這封信充分展示出南丁格爾在護理事業上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願克服諸多困難為自己一生熱愛的事業盡一份力。


作者簡介: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在德國學習護理後,曾往倫敦的醫院工作。1853年成為倫敦慈善醫院護士長。克里米亞戰爭時,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為士兵提供醫療護理。通過分析堆積如山的軍事檔案,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及在戰場上受傷後沒有適當的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餅圖以說明這些資料。1854年和38位護士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士長,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又稱“提燈天使”。由於她的努力,讓昔日在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1

朗之萬(Paul Langevin)

《科學如何服務於和平》完整文稿


文稿 三頁

27.5×21.5cm

RMB:30,000-60,000


說明:朗之萬是法國著名物理學家,他曾在皮埃爾·居里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後成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對次級X射線、氣體中離子的性質、氣體分子動理論、磁性理論以及相對論研究的拓展作出的極大貢獻。索爾維會議時,朗之萬即坐在愛因斯坦右側。

此文稿題為《科學如何服務於和平》,通篇三頁,上有多處修改和增刪痕跡,故可見這是朗之萬的創作文稿,文章探討了“科學發展究竟是為了服務戰爭還是造福人類以及現代科學家的使命”,據內容推測,此文稿應是作於二戰期間。科學之利弊的探討由來已久,而此爭論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愈演愈烈,直至頂峰,軍事力量的進步使得戰爭的代價大到難以估量,甚至可能演變成毀滅人類的災難,在此基礎上,作者寫下此文,對科學在軍事領域的快速發展提出自己的疑慮,同時呼籲世界科學家竭誠聯盟,教育公眾,建立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作者簡介: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法國物理學家,他發展了郎之萬動力學和郎之萬方程。他是1934年2月6日極右翼暴動後成立的反法西斯組織“知識界反法西斯委員會”的創始人之一。他是皮埃爾·居里的博士生,後來成為瑪麗·居里的情人,1944年至1946年任人權聯盟主席,法國共產黨黨員,支持中國的抗戰事業,推動成立了中國物理學會。這是一份體現著名科學家關於如何將科學運用於和平這個有極大吸引力觀點的重要文獻。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2

傅立葉(Joseph Fourier)致市長親筆信


信箋 一張二頁(附證書)

23.5×19cm

RMB:3,000-6,000


說明:此為傅里葉致格勒諾布爾市市長親筆信,信末及封上有署Fourier。傅立葉是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1807年,傅立葉研究熱傳導理論,創作論文《熱的傳播》,從中推導出著名的“熱傳導方程”,20年代,傅立葉繼續深化其理論,出版了專著《熱的解析理論》,“溫室效應”的概念最初就是由傅立葉在當時提出。傅立葉雖專心致力於熱學研究,但事實上,他在數學領域貢獻更甚。他在計算熱傳導方程時,意外發現解函數可以由三角函數構成的級數形式表示,從而提出任一函數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數的無窮級數,即傅立葉級數,而後為了處理無窮區域的熱傳導問題又導出了當前所稱的“傅里葉積分”,三角級數收斂性問題更刺激了集合論的誕生。


作者簡介:傅立葉(Joseph Fourier,1768~1830),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1817年,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1822年,擔任該院終身秘書,後又任法蘭西學院終身秘書和理工科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敕封為男爵。主要貢獻是在研究《熱的傳播》和《熱的分析理論》,創立一套數學理論,對19世紀的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6

戴安娜王妃(Diana Spencer) 簽名照


明信片 一幀(附證書)

14×9cm

無底價


說明:此為戴安娜王妃(Diana Spencer, 1961-1997)簽名照一幀,內容為流傳甚廣的戴安娜王妃明信片圖,畫面裡王妃笑容可掬,親切友好,身邊群眾難掩對其喜愛敬仰之情。

在慈善的世界裡,戴安娜是幾乎可以與特蕾莎修女並駕齊名的“天使”。她資助籌建了20多個慈善基金會,出訪過北非、印度、安哥拉。巴基斯坦等貧困地區,被聯合國授予人道主義獎。她的公益善舉,顛覆並且拯救了英國王室高高在上的冰冷形象,被英國首相布萊爾盛讚為“人民的王妃”。


作者簡介:戴安娜王妃(Diana, Spencer,1961-1997),是愛德華·斯賓塞伯爵的小女兒,1981年7月29日與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結婚。她是查爾斯的第一任妻子,亦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親生母親。1987年6月,戴安娜將她所拍賣的79件服裝所得350萬英鎊,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她的品行深深地感動了普通人,尤其是苦難之中的人們。1996年8月28日解除婚約,1997年因車禍死於法國巴黎。2019年6月1日,為紀念戴安娜王妃,巴黎市政府計劃以戴安娜命名廣場。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7

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致德國藝術贊助人的親筆信


明信片 一張

14×9cm

無底價


說明:此為理查德·施特勞斯致德國藝術贊助人威利·萊文的親筆信。寫於一張荷蘭風景照明信片之上,畫面為阿姆斯特丹的赫林拉赫特運河,照片下方邊界處有黑色墨水簽名“理查德·尤·波利娜·施特勞斯”(Richard u. Pailine Strauss),用德文寫道:“今夜,第一場家庭音樂會。很快再見!”背面上書“施特勞斯寫給德國藝術贊助人威利·萊文Willy Levin”,蓋有1904年10月5日阿姆斯特丹郵戳。保存良好。

同年施特勞斯創作了交響詩《家庭交響曲》。1900年後施特勞斯已將主要創作精力放在歌劇上,鮮少創作交響詩。此信可能為施特勞斯創作完交響曲後發給贊助人的邀請函。


作者簡介: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出生於慕尼黑,德國浪漫派晚期最後的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同時又是交響詩及標題音樂領域中最大的作曲家。在作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時,理查·施特勞斯也享有指揮家的巨大聲譽,他擔任過柏林皇家歌劇院和維也納歌劇院的指揮和音樂指導。1920年與馬克斯·賴因哈特、霍夫曼斯塔爾等人一同創辦薩爾茨堡音樂節。代表作有《莎樂美》《玫瑰騎士》等。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8

褒曼(Ingrid Bergman) 大幅簽名照


照片 一幀(附證書)

25cm x 20cm

無底價


說明:此為好萊塢女星英格麗·褒曼簽名照一幀,畫面中褒曼身著白色禮裙,聖潔端莊,莞爾微笑,彷彿聖母一般神聖,令人仰望。1942年褒曼憑藉其主演的電影《卡薩布蘭卡》一舉成名,該片後來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此外,褒曼多次斬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等獎項。


作者簡介: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 ,1915~1982),著名瑞典籍電影女演員。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一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嘎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她是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畢業於瑞典皇家戲劇學院。1942年因主演電影《卡薩布蘭卡》而成名。1945年憑藉《煤氣燈下》獲得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1946年主演希區柯克執導的電影《美人計》。1957年憑藉《真假公主》獲得第2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73年擔任第2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1975年憑藉《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1978年出演演藝生涯裡的最後一部電影《秋天奏鳴曲》,並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19

“閃電”博爾特(Usain Bolt)

倫敦奧運會奪冠簽名照


照片 一幀(附證書)

25×20cm

無底價


說明:此為“牙買加閃電”博爾特倫敦奧運會奪冠簽名照。博爾特是牙買加著名的短跑運動員,亦是現男子100米、200米短跑和4×100米接力世界記錄的保持者。他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拿下了所有奧運賽事的短跑金牌,其餘國際賽事更是奪冠無數,被認為是“跑的最快的人類”。


作者簡介:博爾特(Usain Bolt,1986~ ),牙買加短跑運動員、足球運動員,2008、2012、2016年奧運會男子100米、200米冠軍,男子100米、200米世界和4×100米接力紀錄保持者,已於201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結束後正式宣佈退役。


四月大拍 |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精賞

圖錄號 2020

卡拉格、傑拉德等 利物浦俱樂部簽名球衣


球衣 一件(附證書) L碼

無底價


說明:此為利物浦俱樂部球衣,上有退役球星傑米·卡拉格(Jamie Carragher)、史蒂文·傑拉德(Steven Gerrard)、弗拉基米爾·斯米切爾(Vladimir Smicer)和路易斯·加西亞(Luis Garcia)的簽名。


作者簡介:1.傑米·卡拉格(Jamie Carragher),1978年生人,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中後衛,曾效力於英超的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現已退役。

史蒂文·傑拉德(Steven Gerrard),1980年生人,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場上司職中場,前利物浦足球俱樂部、英格蘭國家隊隊長,2003-2015年效力於利物浦,是利物浦俱樂部歷史上任期最長、參賽場次最多的隊長,也是隊史歐戰進球紀錄保持者 。2016年11月24日,史蒂文·傑拉德正式宣佈退役 。2017年,入選英格蘭足球名人堂,同年獲足壇傳奇獎 。2017年,傑拉德出任利物浦U18青年隊主帥 。2018年5月出任蘇超豪門格拉斯哥流浪者隊主帥。

2.弗拉基米爾·斯米切爾(Vladimir Smicer),1973年生人,捷克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前腰,現已退役,曾效力於英超的利物浦足球俱樂部。

3.路易斯·加西亞(Luis Garcia),1978年生人,西班牙足球運動員。在場上司職右邊鋒,現已退役,曾效力於英超的利物浦足球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