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4月21號,一條微博熱搜把玉蘭君看呆了......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都說地上文物看山西,這座古橋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名為鐵梁橋,年代或可上溯至金、元時期。2007年這座鐵梁橋入選了忻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橋樑南北走向,佔地面積285平方米。跨度13米,橋身寬4.6米,矢高6.3米,橋頭石獅2對。難得的是望柱圖案各異,雕工精湛,人物、山水、花鳥活靈活現,精美絕倫,極具藝術鑑賞價值。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白姓處長對媒體透露,忻州市文物局正在現場調查、寫材料,“(我們)要求今天中午報材料”,作為“整改維修(的基礎)”。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山西省忻州市莊磨鎮連寺溝村鐵梁橋修復後的狀態。劉繼長 攝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忻州市鐵梁橋修復之前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原本橋頭所立石獅


連寺溝的鐵梁橋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橋欄板上尚存的浮雕圖案


鐵梁橋所在連寺溝,“地處丘陵山區,位於山西忻州西南27公里處,該村位於山溝,原與傘蓋寺相連,故名連寺溝。”


第一時間披露連寺溝鐵梁橋現狀的古建築畫家、《尋訪山西古廟》系列叢書作者連達在博文中寫道:“古剎傘蓋寺,相傳初創於唐初,以山勢秀美,奇松如傘而得名,因此亦曰‘青松傘蓋寺’。傘蓋寺在‘文革’中被搗毀,目前原址上重建的幾組建築之粗劣惡俗,真是不看也罷。”


鐵梁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連寺溝內則另有兩處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連寺溝泰山廟、連寺溝墓地。連達說:“從連寺溝泰山廟一直走,盡頭就是鐵梁橋,大約十幾裡。”在山西省文物局公示的信息中,連寺溝泰山廟是清代古建築,連寺溝墓地是商、周古墓葬,二者劃定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均不涉及鐵梁橋所處位置。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西側橋欄板上尚存的浮雕圖案(細部)


古建築畫家對比修復前後


2019年5月,連達在山西當地朋友陪同下來到連寺溝,第一次見到鐵梁橋。


在文物盜竊猖獗的今天,野外的石獅子居然還能安然倖存於原處,而且橋兩端各置兩尊,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尚存的西側橋欄板上浮雕圖案雖有殘損,但依稀有宋金風韻;橋洞卻是用規整的拱形條石沿著橋拱的弧度並列砌築,石拱有16道之多,此為極古之法。構造手法與河北的趙州橋如出一轍,這樣的古橋在地上文物大省山西,恐怕也沒有多少座。


據連達觀察,橋欄其中一根柱子上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歲次癸亥三月”的題記,很顯然是一次重修時的記錄。此外,橋南端尚立有一根風化嚴重的明代風格盤龍石柱,應也是此次重修所立。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橋兩側的望欄和石獅


連達說,“外側拱面上浮雕有云朵、獸頭、龍、馬、人魚等祥瑞題材的裝飾圖案,石拱之間以腰鐵串聯固定。”


顯然東側的4道拱券曾經垮塌過,當地以鐵絲捆綁、水泥粘和及木棍支撐等方法把塌落的部分又重新安裝上去。最南邊底部有一塊拱形石料格外細小,弧度也不對,明顯不是此處的原構件。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橋身東側的4道拱券垮塌後固定的痕跡


於是,他轉到橋身西側則發現,主拱券南邊還保留有一個小拱,雖然內部早已被毛石填死,但足以說明此橋最初曾是一個大拱券肩挑兩個小拱券的敞肩式結構,只是在後世的重修中,小拱券被廢棄了。由此可知東側那個纖細的拱形石料應該是使用了原來小拱券的舊料。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橋身上的元代年號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明代修復記錄


當時,寺裡的僧人指給他看,在橋拱頂上隱約可見兩處露出頭來的鐵棍,這是建橋時即安置在橋拱上的拉桿,用以加強各道石拱之間的聯繫,因而得名鐵梁橋。“這樣的構造形式與著名的河北趙州橋簡直如出一轍,也從側面反映了此橋之古老。”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橋樑結構


連達還說,他當時發現一輛至少一噸多重的越野汽車從鐵梁橋上緩緩開過。而他則剛剛以速寫描繪了橋下“搖搖欲墜的拱券”,對於橋體經受的重壓,他很揪心,下山回到連寺溝後找到村支書,請求其在橋頭設置路障、禁止車行。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鐵梁橋速寫 連達繪 2019年


時隔約十個月,4月18日,待疫情稍穩,連達請去年同行的山西當地友人查看鐵梁橋現狀,卻被整修後的樣子當場驚呆。“滄桑古樸的鐵梁橋不見了,曲徑通幽的山谷也被撕開了大口子,在疫情期間,鐵梁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除了整個橋體依舊是個拱形,其他幾乎和以前的鐵梁橋看不出任何聯繫。原來橋頂的那些文物級建築部件被悄然移走,取而代之的是簇新的現代石料。如此爆改,曾經的宋金古韻全無,連帶古橋承載的文物價值、藝術美感、歷史信息等也隨著這樣不可逆的破壞性修復,變得蕩然無存。


他用“一場悲劇的上演”形容已變得冰冷、生硬和醜陋的現場,“這真的是保護文物應有的方式嗎?”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修復後的鐵梁橋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修復前的橋面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修復後的橋面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如今的石獅子


參考資料:

《尋訪山西古廟(晉東南、晉南篇)》,連達

《元代的古橋,卻被修成了新橋 》澎湃新聞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元代古橋被破壞性修復,誰製造了“災難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