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社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以丢掉真诚为代价

成年人身上的成熟与睿智,逐渐被虚伪抵消,只在儿时的回忆中,隐藏着人生仅剩无几的美好。

翻开鲁迅的书,再一次读到《社戏》,中学时在课文里读过,但不是全文,那个时候读《社戏》的时候,觉得只是鲁迅回忆儿时的一个事件而已,然而再读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慨。

其中的善恶美丑,人性的虚伪和现实,这些人性的撞击让自己又重新审视人生,不禁感叹,我们长大之后会变得成熟和睿智,但是也失去了人性最美好的那一份纯真。

中学的课文只是《社戏》的一大部分,删除了全文的前面两节,而这两节描述的是鲁迅回忆自己看戏时不愉快的两段经历。

在文章前前后后的细节对比之中,无不体现成人的套路,他们在自己的成熟中藏着麻木,在自己看似圆润的待人处事中,藏着势利眼的卑劣。

鲁迅《社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以丢掉真诚为代价

在1922年12月份,鲁迅将《社戏》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这篇文章读起来有一些《故乡》的味道,其中提到的小时候的玩伴,让我想起了《故乡》之中那个手捏钢叉,头戴项圈的闰土。

和《故乡》那篇文章比起来,《社戏》之中更多了小时候的顽皮,也使这篇文章增加了几分灵动。

文章开始的时候,也是我们中学课本删除的一部分,写的是鲁迅回忆自己两次看戏的糟糕经历,开篇便说:“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后面则是回忆自己在十一二岁的时候,由自己的母亲带着回到自己的故乡鲁镇,晚上和几个玩伴一起划船去赵庄看戏,回来的时候几个人又偷了罗汉豆烤着吃,几个孩童吃着豆开着船,那一份惬意和自由,将人瞬间带入自己小时候农村生活的回忆中。

在这一篇看似平淡的琐碎回忆之中,藏着的也是人性的虚伪和儿时淳朴的碰撞,这也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鲁迅《社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以丢掉真诚为代价

一:从戏里到戏外,三个人性现实的地方

01:胖绅士的不屑

鲁迅回忆自己第二次看戏时,用两元买了一张票,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本来以为不用争座位,就放心的去了,谁知道到了那里人都满了,连立足的地方都很难,只能站在远处去看。

当他不知道名角是谁,就向旁边一位胖绅士询问,但是胖绅士的态度却让自己有一些不悦,文章中说到:“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

02:铁头老生的懈怠

戏里戏外皆是人生,戏外是真实的人生,而戏内表现的同样是真实的人性,鲁迅回忆和玩伴一起去看戏,几个人辛辛苦苦的划船到了戏台旁,期待着铁头老生翻八十四个筋斗,但是几个人去的时候,铁头老师却懈了。

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有这样一个规矩,乡下的社戏是承包的,有固定的场次,或者是故意为了给白天营造上座率和留客率,在晚上的时候刻意会让台上的主角留一手,又或者因为晚上的时候人少了,台上的角也累了,就不再显露自己的真本事,只是应付着去唱戏,这样套路的安排,总让人觉得不够真诚。

鲁迅《社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以丢掉真诚为代价

03:六一公公对我的态度

我们看戏划船回来之后,摇船的伙伴说饿了,因为许久没有吃东西,就打算偷一些罗汉豆出来吃,于是立刻停船上岸,然后把豆偷来,几个人烤了吃了,担心到自己家田里偷的多,被自己娘发现要哭骂,于是偷了六一公公田里的一点。

第二天,六一公公发现之后就对我们说:“你们这帮小鬼又偷了我的豆吧,还踩坏了不少。”

六一公公带着责备的口气训斥我们几个小伙伴,但是六一公公看见我时,立刻把船停了。

笑着问我:“迅哥,昨天的戏可好?”

“豆可中吃呢?”

当我回答很好的时候,六一公公竟然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我今天也要送一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

这是一个非常和谐友好的画面,但是其中却存在着一些小小的讽刺,就是六一公公对我的态度,因为我是“从大市镇里出来读过书的人”,所以六一公公对我显得格外的亲切一些,看似友好的态度,其中也藏着自己对他的态度取决于这个人地位的人性现实。

鲁迅《社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以丢掉真诚为代价

二:触动内心的淳朴

人性之中有劣根性,但是人性更多的是美好,如果全是冰冷,没有阳光,那么我们怎么能生活的那么好呢。

在鲁迅的这一篇《社戏》中,讽刺了各种套路和虚伪,但是也有着完全淳朴的善良和美好,这一份美好全藏在鲁迅儿时的玩伴身上。

01:省去辈分的禁锢

乡野淳朴,农村人非常讲究辈分的差别,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即便没有太多的能力和地位,但是在辈分上绝不允许自己输了面子。

但是鲁迅和自己的儿时玩伴在一起时,辈分上虽有差别,孩子间也会大闹,但绝对不会用“犯上”来斥责对方,这就是来自孩子身上那一种没有拘束的自由。

02:完全真诚的陪伴

当我要去赵庄看社戏时,因为没有及早定船,错过了坐船时间,我有一些不高兴,甚至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安慰我。

下午朋友们去了,当朋友们回来高兴的和我说着看戏的经过时,看我闷闷不乐。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都讲究利益和回报,但唯独在孩子身上,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纯粹的快乐,当玩伴看到我没有去看戏时,十几个少年愿意一同开着大船陪我一起去看戏,这种从来没有考虑回报,只是单纯的让别人开心的心思,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早已“形迹罕至”。

临行的时候,母亲担忧我的安全,双喜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鲁迅《社戏》: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以丢掉真诚为代价

03:简单而又纯粹的美好

我们晚上看戏回来,摇船的伙伴饿了,因为许久没有吃东西,于是几个人提议要到岸上弄罗汉豆烤来吃,这个时候阿发说:“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一系列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场景和情节,展现的是一种无私和淳朴,讽刺的正是在大人身上看似热闹,实则虚伪,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连戏都不愿意好好演的功利性。

大人身上有的是智慧和权衡,但是唯独少了淳朴和真诚,用孩子的真诚与淳朴对比大人的不屑和白眼,显得人性多么现实和冷漠。

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感动,看到了现实,也看到了自己那一个快乐的童年。

当时光荏苒,当岁月从自己生命中消失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能留住自己那一份少年的真诚呢?又有多少人,还能在自己变得成熟的时候,留给自己一些无私呢?

大概再也不会有了。

所以鲁迅在最后便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end-


作者|今夜文学


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文学的归宿,用文字与您温暖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