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同樣需要深耕,

我本人殘疾,生活在偏遠山區農村,有多餘的時間來觀察思考近些年農村,農民,農業的變化,讓我收穫很對,感悟頗深!

比如今天的農村勞動力價格日益增長後,人們就沒有時間養耕牛來耕田了,絕大多數人家,都把耕牛賣掉了!種莊稼取而代之的是小型旋耕機的普及!可是,在生產中逐步的就暴露出旋耕機的缺點了,那就是土地不能深耕,只在表層的10釐米左右?過去用耕牛耕過的田,土層要深翻到30釐米以上,這樣,土壤的通透性才好,才有利於農作物的深紮根,獲取更多的大地的養分,從而獲得農業的大豐收!

生活同樣需要深耕,

這是一個方面的農民對農業生產淺表化,還有一個實例更是經典的勞動生產淺表化,那就是施肥!這裡是大山區,大多的土地是山坡地,由於降雨豐沛,農民們靠天吃飯,在雨水到來時,人們將玉米種子播下,然後,打上除草劑就可以了!由於勞動力價格高漲,農民就不願意多花勞力投入的,有的老人想投入,它也做不動了,所以,農民這幾年普遍流行的施肥的新辦法,讓人們更是可笑!當把玉米種下後,等玉米長到20釐米株高時,如果是天下雨了,人們就背起化肥口袋到地裡,將化肥一勺一勺的舀來放在靠近玉米株附近十多釐米的地表面上,過去是兩個人操作,一個人拿鋤頭挖泥土來把化肥蓋住,以便作物更好的吸收養分!可是,今天,也不用鋤頭蓋上一點泥土的,遠遠看去白乎乎的一片,這樣的施肥有兩個浪費,一是被晚上再下大雨沖走,二是日曬被蒸發掉,需要幾天時間的潮解才能滲入土層的!可農民們也不傻,它們也知道浪費嚴重,所以,它們在施肥時就加大施肥量,因為化肥也不值錢的!這樣,就會被雨水衝到河裡後,造成河水的富養分化,汙染環境!

山區的農業,由於山地的原因,勞動強度大,勞動效率低,並且無法使用大型機械化耕作,農民們就只好用淺表化的手段來應付的!我寫到此,我舉這兩個農業生產的實例,來表達我的一種憂慮,那就是我們的社會,由於發展的步伐加快,今天還有哪些方面也同樣在生活中也存在著人們來淺表化的應付問題呢?看後請大家說出你身邊的案例吧?用以促進我們大家今後對生活的“深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