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生門》是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陳為軍執導的紀錄片電影。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陳為軍是中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曾在國際上獲得多次的大獎,他拍攝的紀錄片都有一種純粹感,不夾雜自己私人感情在裡邊,只是將真實展現給每一個觀眾。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拍攝團隊耗時700多天,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

多機位跟蹤拍攝了兩年。素材量達500個小時,形成80多個故事,最後從拿到拍攝對象授權的40個完整故事中選取了這4個故事。

影片並未迴避在女人在生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有的問題極其殘酷。

在緊張之餘,鏡頭也沒有漏掉產房裡的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溫情,醫患之間帶有幽默感的交流、手術成功後在醫務室裡醫生放下心後的笑顏,這些瞬間都被真實拍攝下。

該片於2016年12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在觀影后與現場觀眾交流時,說起電影拍攝初衷時。

導演陳為軍說“這個電影做了三年,但現在大家看到的100多分鐘,我想說的話都已經放在電影中了,這部電影最終呈現的也就是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每個人都能從影片中看到自己,有不同的體驗和人生感悟,我在電影中呈現的每一句話,都是將人生活中所能呈現的多樣性呈現給觀眾,《生門》這樣一部紀實電影能夠被觀眾認可,這是我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莫大的榮幸。”

可惜的是電影上映的時候,並沒有帶來多大的轟動,豆瓣評分是8.5,拍片和票房都不如意,記錄片的春天還早。

在2017年,陳為軍將故事剪輯成電視劇的形式,在東方衛視播出,一經播出就在網上產生極大的討論。

劇集版的《生門》故事內容更加豐富,豆瓣評分達到9.5,有將近兩萬人給它評分。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在2018年11月,《生門》獲“第十九屆中國視頻榜”“年度節目”和“年度紀錄片”大獎,真的是實至名歸。

影片的真實在於他的畫面不凸顯技巧性,而更加追求有效。

陳為軍將《生門》看作“一個高度濃縮了的滾滾紅塵”。包羅世間繁蕪,鏡頭卻從未沾染灰塵,拍出來的片子乾淨、純粹。

片中沒有過多的煽情,也沒有沒有編纂,是用直面生命本身的真實鏡頭感動了觀眾。

影片雖然是紀實手法拍攝,但影片的劇情張力以及天人交戰的人性掙扎,很能感染鏡頭前的觀眾。

帶給觀眾的是不同於以往的觀影體驗和震撼感受,看過之後,你會對生育孩子有更多的了結,這將不僅僅是一個女人十個月的事。

影片以四個女人做主線,中間穿插其他病人的治療情況。

最嚴重的病人是產婦夏錦菊,為了生個兒子孕6次流產4次,第6次懷孕前置胎盤,孕26周就住進醫院以防危險。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她在胎兒娩出之後(幸運的是這次終於生了個兒子),孩子出生後,開始大出血,醫生建議要摘除子宮,一開始夏錦菊並不同意,她才三十三歲,不想摘除子宮。

在接近4小時的手術中,只有她父親一直在手術室外焦急守候,一直擔心著躺在手術室裡的女兒。

醫生出來告知他他的女兒生命垂危時,頭髮花白的他癱坐在椅子上抽著煙,眼神中都是無力。

在手術的過程中出血口一直堵不住,最終夏錦菊還是沒有保住子宮,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心臟停跳兩次生命垂危醫院給她輸血13000毫升,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4次,真的是在鬼門關走了兩次。

 經濟能力最差的是陳小鳳產婦一家,醫生說救下大人和雙胞胎孩子需要籌來5萬塊,否則無法繼續治療。她丈夫是個很老實的農村人,家裡有的都是窮親戚,根本沒地方可以借錢。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最仗義的是他丈夫的哥哥,一個人回家在村裡四處奔走,低三下四地借錢。借別人婚禮的聘金,借普通農婦的一千塊,那甚至還是兩三張紅色毛爺爺和其他零錢混在一起的一千塊。

 孩子出生了,雙胞胎女兒,早產。護士抱著說,恭喜,兩朵金花,丈夫說,我高興不起來。

然後他們商量著,希望能把這兩個女孩兒送人,因為負擔不起兩個早產兒將近20萬元的費用。而那個從雲南逃過來,比丈夫小十幾歲的產婦,從頭至尾雙眼無神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看著天花板,不管是怎樣的結果,她只能默默的接受,好在最終他們沒有把女兒送出去。


《生門》一個關於女人生育的記錄片


在《生門》這部紀錄片裡,你能看到在生育中女人遇到的許多問題,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女人和男人所採取的不同態度,這個記錄片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看過之後,真的是感慨良多。

我也曾看過很多不同的記錄片,都沒有這部帶給我的震撼大,最後借用陳導的一句話結尾“大家之所以關注這部作品,並不是因為我的拍攝技巧,我的剪輯技巧有多好。而是片子的故事感染了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