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我們一直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社會不會對任何人縱容包庇,小時候偷的懶,以後要用一生來償還。

電視的綜藝節目也不斷出現“小神童”、“少年天才”等等讓人望而興嘆的小孩。

而且當孩子步入小學以後,老師對孩子的成績要求也是極高的。自然而然,大部分家長都會進入一個焦慮的狀態。

每天輔導作業、督促學習,在考試中一次又一次的對比成績,成了小學幾年來家長的“心病”。

然而,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人生百態,也一定讓我們看清了:決定人生未來的,絕不僅僅是成績。


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這裡我們不談那些自詡高分、高能力、家境好的個別人士是如何去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他們的愚蠢;

我們只談,小學,這個教育的第一階段,

除了成績,家長更應該重視哪些能力培養。

科學研究發現:每個人一生中會用到的能力,都將在小學打下基礎,這是人類大腦的發展規律

也就是說,小學6年是培養孩子未來能力的關鍵期。

如果按照年級順序將大腦功能外化出的能力概括為6個核心能力的話,那麼他們分別是:

一年級控制力;二年級定向力;三年級評估力;

四年級切換力;五年級統籌力以及六年級檢驗力。

每個能力都有它的專屬定義。


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這些核心能力發展的順序是固定的,但啟動時間會有個體差異。

你的孩子可能在幼兒園已經達到了一年級的能力水平;也或許有孩子四年級了,還停留在三年級的階段。

如果發展的快,那咱們就提前培養下一個能力;如果發展的慢,那就抓緊時間補起來。

雖然能力發展的快慢會因人而異,但順序是固定的。

如何判斷孩子的能力發展到哪個階段了呢?

可以這樣做:

就拿寫作業這件事兒來說,你會發現一年級孩子寫作業總是處於神遊狀態。思維很發散,很難按時完成作業。

大多數家長認為這是孩子不認真導致的,事實上這是孩子的能力問題。

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一年級很多孩子的大腦還是由默認模式網絡主導,這個網絡的特點就是發散。不支持孩子把注意力集中起來。

所以一年級的核心就是訓練孩子的控制力,讓他增加對身體的控制感,形成行為習慣。知道到點兒去寫作業就行了。

等到了三年級,小孩應該能判斷語文和數學作業相比哪個用時長、哪個耗精力了。

而且如果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問家長:“媽媽寫作業有什麼意義啊?”

這說明:孩子大腦的凸顯網絡已經啟動,他們開始對寫作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估,貼上不同的標籤;

有的孩子給寫作業貼上無聊沒意思的標籤,學習主動性肯定受影響。

雖然你無法左右孩子貼什麼標籤,但你可以讓他多貼點標籤, 看到事情的多樣性。

而不是讓他形成寫作業最無聊,玩手機最有趣這樣狹隘的觀念。


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到了四年級,孩子可就以做到安排作業順序,高效的完成作業了。

五年級,就應該有更強的計劃了,他寫作業是帶著“完成任務”這個目標為目的的。

最後六年級,孩子應該可以通過寫作業的過程反省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並提出改進的方案了。

最後,我們來做個總結:

1.小學是孩子一生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種發展與身高發育一樣,是不可逆的。

2.一到六年級對應的6個核心能力分別是:一年級控制力;二年級定向力;三年級評估力;

四年級切換力;五年級統籌力以及六年級檢驗力。

3.他們發展的三個原則:

第一、順序性原則,能力的發展有順序。

第二、關鍵期原則,能力的形成有關鍵期,錯過之後很難再彌補。

第三、峰值原則,核心能力的發展有峰值,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小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什麼?


我猜你現在一定很關心,自己的孩子所在的年級和新能力要怎麼去培養。

這的確是個很好的話題,但是現在,我已經佔用了你太多的時間,那麼,就讓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再探討吧。

其實即使小學經常滿分,可不會獨立學習和思考,沒有對應能力,到了初中,成績一落千丈的現象也並不少見。

相比成績,我們更該在意的是: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