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河史話

作為老哈河主要支流之一的錫伯河,秉承老哈河的職責,一直在源源不斷地滋養著喀喇沁旗人民,被譽為“喀喇沁旗的母親河”,它發源於喀喇沁旗西部茅荊壩梅林溝,上游有三條支流,在位於旺業甸國家森林公園境內匯合而成錫伯河,蜿蜒東流,注入英金河。


錫伯河史話


錫伯河歷史上曾稱為“陰涼河”。據宋代沈括使遼親臨此地後撰寫的《熙寧使虜圖抄》記載:“崇信館……北三十里至中頓……又十餘里,過陰涼河,至松山館(今赤峰西郊木蘭城)”;喀喇沁旗龍泉寺院內原立有“大元國上都路松州南陰涼河川獅子崖龍泉寺常住山林地土周圍四至碑”,所記之“陰涼河”就是今錫伯河。


錫伯河之名始於清朝,史料中也寫作西白河、西白噶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李調元因公務路過此地,在所著的《出口程記》中記道:“由石碑溝溯河而行,平川青草,兩岸榆林,牛羊遍野。”“石碑溝”指的就是錫伯河。在《赤峰風情》一書中,認為“石碑溝”是由蒙古語“希伯根”演繹而來;喀喇沁旗哈斯巴幹先生經研究認為:所謂的“石碑溝”實際是“西白噶”即“錫伯格”之訛。希伯根、西白噶、錫伯格均出自同一詞源,即“沙不楞格”,蒙語“泥”的意思。


錫伯河史話


在道光年間,山西張穆撰的《蒙古遊牧記》,曾參照《大清一統志》《水道提綱》等書對“錫伯河”作更詳細記載:喀喇沁右翼旗“札薩克駐錫伯河莊”,注:“《一統志》作西伯河北、《會典》作錫伯河西。按:錫伯即西白。《水道提綱》:‘西白河,一名西白噶河,源出旗西默沁察罕陀羅海山(即今茅荊壩)。’”


光緒年間,吳祿貞、善耆、陳祖墡、貢桑諾爾布等奉旨到內蒙古東四盟巡視後,吳祿貞曾撰寫《東四盟蒙古實紀》一書,其中“蒙古之道路”一節中也有記載:“由喀喇沁至翁牛特境之赤峰,兩岸熟地,間有沙石,尚平坦,錫伯河流亦可厲揭(厲揭是指徒步涉渡)。”


錫伯河史話


古代,錫伯河流域沃野連綿,林茂草豐,河水清澈,風景秀麗。康熙六十一年,噶勒藏病死,與所尚和碩端靜公主合葬時,當時的陵地柳條溝內古柏蒼松,蓊鬱相連,風雨不透。據傳,先以數百人所斫木為徑,靈柩方得運入墓地。可見錫伯河流域植被的豐茂。


在錫伯河有這樣一個傳說,喀喇沁旗的蒙古先民就在這錫泊河流域繁衍生息,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靜生活。有一天,他們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了……


錫伯河史話


那時錫泊河不叫錫泊河,叫仙女河,因為經常在月光下有一位非常美麗的仙女,人們知道她是河裡的女神,在岸上修建了她的廟宇,塑了她的神像,從此這地方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因為河畔修了仙女廟,所以這條河也叫仙女河。


這仙女河畔有一戶蒙古人家,老兩口靠給富人放馬度日,育有一子,取名查干呼。轉眼之間,查干呼長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力大無窮,且馬上功夫嫻熟,射箭技術更為傳神。在百步之內,小夥子指哪射哪,百發百中。但因為家貧和居住偏僻,小夥子一直沒有意中人,老人年紀大了就把馬群交給了查干呼,查干呼晝夜辛勤放牧,經常用馬馱著帳篷遊牧,和馬群住在一起。


錫伯河史話


查干呼在放馬時經常見到錫泊河女神和她的侍女在河畔漫步,對女神心生愛慕之意。一天將近黃昏的時候,天空驟變,無數朵烏雲蜂擁而來,腥臊之氣瀰漫仙女河兩岸,錫伯河女神帶領侍女揮舞寶劍迎向烏雲,烏雲中跳下無數的魚鱉蝦蟹,為首的就是被查干呼曾經因為偷馬而射瞎一隻眼的怪物。錫泊河女神和其屬下寡不敵眾,傷亡很大,錫泊河女神不幸被那獨眼怪物重傷,查干呼一箭射去,救下女神。


侍女抱著暈倒的女神邊哭邊呼喚,得知用男人中指的一碗血可以救公主,查干呼二話不說用刀把中指刺破,讓一滴滴的中指血滴到一隻玉碗裡,錫泊河女神被救起,睜開眼睛看到查干呼,似乎很驚奇,侍女說:“公主,是他用弓箭射中妖物救下你的,又是他用中指血救活你的。”女神站起來向查干呼行了一禮:“是你救了小女,小女子這裡拜謝了。”查干呼趕緊還禮,“你不要這樣說,你是我們牧人的保護神,年年讓我們風調雨順,草原豐茂,牛羊增多,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你,我為你出點力算什麼,這也算我們蒙古人對你的心意吧。”女神見查干呼相貌英俊,說話又那樣謙恭有禮,很是滿意。


錫伯河史話


交談後得知這怪物是一個修煉了幾千年的大蟾蜍,在距此百里之外的黑水潭居住,若要將其徹底消滅,須得女神外公相助,女神名曰水晶,女神外公乃東海龍王。商議後決定,水晶公主在此地拖住怪物,查干呼去龍宮借開天弓,闢地箭。此時公主已對查干呼另眼看待。待查干呼拿上開天弓、闢地箭後趕回仙女河畔後,眾人合力擊退蛤蟆精,怪物們慘叫連連,乘著滾滾黑煙向西逃去,後又循著蛤蟆精流淌的血跡,找到其老窩,一舉將其殲滅。完事大吉,查干呼和水晶率眾離去,回到錫泊河畔。從此以後,查干呼與水晶結成夫婦,保佑著錫泊河畔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錫伯河史話

攝影:賈顯偉


雖然是傳說,但是無不向眾人揭示錫伯河的神奇之處。錫伯河兩岸土地肥沃,山川秀美,故而有很多廟宇寺院、官第民宅。而錫伯河水源充足,灌溉良田沃土,是兩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乳汁。然而錫伯河流域在清末民初,由於人為因素,植被遭到極大破壞,已出現光山禿嶺等現象。那時的錫伯河由一個溫柔恬靜的少女,變成了一個洶湧狂躁的醉漢,平日干旱少雨,一旦雨量增多,洪波逐浪,滾滾而來,危及人畜安全。民國十年,一場山洪死傷數人,毀壞房屋田戶。錫伯河年年改道,不斷地侵吞著兩岸的肥田沃土,人們對錫伯河又愛又恨。


錫伯河史話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喀喇沁旗人在錫伯河流域植樹種草,退耕還林,加快綠化速度,建成了一條又一條的生態經濟溝。在生態環境治理上,先是以點帶面,後是全面開花,由單一的治山到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功夫不負苦心人,如今的錫伯河川已成為一條亮麗的旅遊風景線。峰巒疊翠,河水清澈,紅花綠草,藍天白雲,鳥翔獸聚,風光宜人。一到莊田缺水季節,就用甘甜的乳汁滋潤著乾渴的土地,為人們做出無私的奉獻。如今錦山地段的錫伯河更是風光旖旎,令人流連駐足。三座大橋橫跨南北,車來人往宛若穿梭;還有一座廊橋和一座彩虹橋,把錫伯河裝點得分外妖嬈。


錫伯河史話

攝影:賈顯偉


錫伯河兩岸青山靚麗,碧波盪漾,松樺柞榆,是鍾靈毓秀之地;


錫伯河兩岸文化薈萃,底蘊深厚,英豪輩出,是人傑地靈之地。


今天,錫伯河古老的生命正在煥發出極大的青春魅力,錫伯河正以她綽約風姿迎接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部分圖片:梅林

作者:風瞬作者團—小柒

參考資料:喀喇沁旗文史資料

本文為原創轉載須經作者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