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移交儀式

1999年12月31日,世紀之交前夕,全世界都在準備迎接下一個新千年。

但是對巴拿馬人而言,這一天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迎接千禧年,而是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正式收回了巴拿馬運河。

和很多中東國家以石油為生一樣,巴拿馬主要靠運河過活,整個國家的經濟主要依賴於運河收入和與運河相關的產業。因此,對巴拿馬而言,收回運河就相當於收回了一個“金飯碗”,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與巴拿馬人相反的是,美國對於交出運河,或多或少心有不甘。

在1999年12月14日的交接儀式上,美國總統克林頓、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均藉故沒有參加,代表美國簽字的是前總統卡特——卡特政府在1977年與巴拿馬簽訂條約,條約規定美國經過23年過渡期,於1999年12月歸還巴拿馬運河主權。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卡特總統


雖然談不上喪權辱國,但把早已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多少有些丟面子。卡特後來未能成功連任總統,除了伊朗人質危機處置失當之外,放棄巴拿馬運河也是重大的失分項之一。

這事既然是卡特辦的,而且卡特現在也還活著,那就讓他辦到底,克林頓才不想給他背鍋,這才出現了上面那一幕。

位於中美洲地峽的巴拿馬運河,是與蘇伊士運河齊名的運河,它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極大地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距離,方便了美國的商船航行和軍艦調動,而位於運河兩岸的14個軍事基地,則是美國控制南美局勢的重要力量存在。

對美國而言,巴拿馬運河有極大的政治、軍事、經濟價值,是決不能放棄的利益生命線。然而,在20世紀的最後一個月,美國還是放棄了巴拿馬運河,箇中原因,值得一說。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行政區劃


01、巴拿馬運河歷史賬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後,踏上美洲的西方殖民者,不斷尋找橫穿美洲大陸的最窄處。1513年,西班牙軍官巴爾博亞以印第安人為嚮導,用25天時間穿越了巴拿馬地峽,最終確定這是橫穿美洲大陸的最短路徑。

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驅使土著人,在巴拿馬地峽鋪了一條鵝卵石路,以便將從太平洋沿岸掠奪的財富轉運到大西洋沿岸,再運回西班牙本土。

西班牙政府曾不止一次地想在巴拿馬地區開鑿一條運河,以打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但這一計劃直到西班牙勢力退出美洲大陸都沒有實現。

1821年,巴拿馬獨立,不久併入哥倫比亞。哥倫比亞也想開鑿運河,但是它沒錢沒技術,只能求助於英、法、美、荷、西班牙等強國。

開鑿國際性大運河,不僅涉及資金和技術,還涉及大國政治博弈,短期內很難達成一致。除了美國在1855年斥資750萬美元修建橫穿巴拿馬地峽的鐵路之外,其他國家沒什麼大動靜。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南美國家獨立


直到1878年,法國人最終從哥倫比亞政府手裡獲得了運河的開鑿權。大約10年前,法國人成功開鑿了蘇伊士運河,這一次,他們有經驗,信心滿滿。

1883年,巴拿馬運河項目破土動工,主持工程的雷賽布,照搬之前開鑿蘇伊士運河的經驗,結果被經驗主義坑得血本無歸,還把自己搞上了法庭。

沙漠和叢林是兩個世界,埃及的地形、地質、氣候、水文、交通,與巴拿馬完全不一樣,後者更復雜,更難搞。投資成了無底洞(已耗資2.87億美元),工人大批死亡(熱帶疾病),加上運河公司管理混亂,貪汙行賄,1889年公司破產,巴拿馬運河項目成了爛尾工程。

1894年,法國政府牽頭組建了一個公司,說是要接手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工作,其實是來處理爛尾工程的。

這一年,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開始走向世界,追逐星辰大海。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美洲航線


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奪取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賓,在戰爭中,美國深刻感受到了兩洋調兵的不便,開鑿兩洋運河的呼聲高漲;另一方面,從地緣政治考慮,美國主張“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實際上想把南美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控制巴拿馬是最好的一步棋。

1902年,美國以4000萬美元接盤了已爛尾多年的巴拿馬運河項目,第二年,美國與哥倫比亞政府簽訂了條約,規定美國自承建運河起,對運河區有100年租借權,並可以無限期續約。美國給哥倫比亞政府1000萬美元,每年再給一定的租金。

結果,哥倫比亞參議院拒絕批准條約。

巴拿馬是1840年加入哥倫比亞的,此前它是獨立的,儘管成了哥倫比亞的一個省,但巴拿馬對哥倫比亞認同感比較低,一直有分裂傾向,而哥倫比亞政府也一直壓制巴拿馬獨立,雙方不怎麼對付。

美國準確捕捉到了這個情況,派了一支軍艦前往巴拿馬,支持巴拿馬反叛者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哥倫比亞不是美國的對手,只能嚥下這個苦果。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


1903年11月,美國與巴拿馬簽訂條約,巴拿馬給美國10英里寬的運河區,以供美國修建、經營、保護運河之目的永久使用、佔領及控制,美國可以和運河區的主權者一樣行使一切權利和職權。有權在任何時候根據自己的決定使用自己的警察、陸軍、海軍或者建立要塞。

作為交換,美國負責保證並維持巴拿馬獨立,一次性給巴拿馬1000萬美元,此後每年給25萬美元的租金。

5億美元巨資投入,10年工期過去,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正式竣工。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施工場景


02、利益與鬥爭

毫無疑問,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受益國。

巴拿馬運河開通後,美國東西海岸的航程縮短了1.2萬公里,40%的對外貿易須通過巴拿馬運河進行,美國貨物佔運河年通行量的1/3,經過運河的船隻有70%來自美國或者開往美國。此外,美國運河公司每年還可以收過不少的過河費。

除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之外,巴拿馬運河對美國也有巨大的軍事價值。

從1910年起,美國以保護運河為名,在運河區修建了十幾個軍事基地,常駐軍隊1萬多人,大大加強了美國在中美洲和南美的戰略地位,運河也極大地方便了美國軍艦在兩洋的調動,增強了美國海軍機動性和戰鬥力,強化了美國勢力在亞太地區的存在。

為了保證軍艦兩洋作戰,二戰前美國軍艦的設計標準,就是按巴拿馬運河水閘室的大小確定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參數,都是按照這一標準設計的。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美國軍艦通過運河水閘


巴拿馬運河橫穿整個巴拿馬,相應地,美國控制的狹長的運河區也橫斷了巴拿馬這個國家,運河區相當於“國中國”,有美國駐軍和警察,懸掛美國國旗。巴拿馬沒什麼產業,它幾乎所有的商業、金融、運輸業和服務業,都是圍繞巴拿馬運河進行的,而這些產業都是被美國資本控制的,巴拿馬人的收入,主要靠給美國人打工。

本來1903年簽訂條約的時候,就有很多巴拿馬人不爽,認為代價太大,然而不爽歸不爽,誰都知道:沒有美國,巴拿馬不可能獨立,沒有美國,巴拿馬運河也修不成,所以暫時忍了。

時間一長,運河這塊肥肉的誘惑越來越大,部分激進的巴拿馬人想要收回運河區主權。美國當然不同意,但是也做了微小的讓步——1936年,美國將每年的租金增加到43萬美元,1955年,又將每年租金增至193萬美元。

在巴拿馬運河通航後的60年裡,美國從運河獲利約500億美元,而只分給巴拿馬6700多萬美元,換誰都得鬧。

二戰後,亞、非、拉國家民族主義運動高漲,很多國家和地區結束了殖民統治,走向了獨立。1956年,埃及人從英、法手中收回了蘇伊士運河,3年後,古巴革命成功,結束了美國的殖民統治,這兩件事情極大地刺激了巴拿馬人。巴拿馬人開始大規模遊行示威,反美鬥爭情緒高漲。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深色區域為美國控制的運河區


1964年1月9日,由於懸掛國旗問題(美國答應運河區同時懸掛美國和巴拿馬國旗,但後來只掛了美國國旗),巴拿馬學生衝進運河區懸掛巴拿馬國旗,美軍進行鎮壓,結果互有死傷(巴拿馬人死的更多),衝突愈演愈烈,巴拿馬人開始衝擊美國大使館,焚燒美國新聞處,美國則向運河區增兵。

接下來的幾天,巴拿馬全國舉行反美遊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巴拿馬政府宣佈同美國中斷外交關係,並向聯合國和美洲國家組織(美國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組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控訴美國。

弱者的控訴,很容易引起第三世界的同情,和對美國的憤慨。美國被搞得很糗,不得不表示運河主權區可以商量。這一商量,就“商量”了十幾年。直到1977卡特當選美國總統後,事情才迎來轉機。

卡特為人平和,對外實行“人權外交”和“忍耐外交”,比較好說話。正是在他的任期內,中美實現了建交,以色列歸還了埃及的西奈半島,美蘇達成了限制戰略武器的協議,伊朗扣押美國人質後,卡特也忍住沒對伊朗動手。總之,這是個好人。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地形


1977年9月7日,卡特與巴拿馬統治者托里霍斯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的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條約規定:兩國共同管理運河,運河區的司法和移民機構、海關、郵局等逐步交由巴拿馬;新條約於1999年12月31日期滿後,巴拿馬將全部承擔對運河的管理和防護。

巴拿馬和美國將保證巴拿馬運河永遠中立,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時期都保證巴拿馬運河的安全,並對一切國家的船隻開放。

這樣,巴拿馬理論上收回了運河。

03、撤離與不甘

卡特交還巴拿馬運河,美國國內的反對聲音不小,參眾兩院審議條約時,支持者與反對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和爭吵,最後於1978年3月以極微弱的多數批准通過。所以,很多美國人並不甘心。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諾列加


80年代,里根上臺後,對美國交還巴拿馬運河非常不滿,曾幾次傳話給巴拿馬,想修訂之前的條約,實際上是想反悔。與此同時,巴拿馬軍方人物諾列加成為獨裁者後,破壞民主選舉,引起了巴拿馬人的極大不滿,為轉移統治危機,諾列加祭出了民主主義大旗,激進反美。美國也想把他搞下臺。

雙方關係不斷惡化,甚至發生了巴拿馬國防軍槍擊美國駐軍事件。1989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老布什下令啟動“正義事業”行動——27000多名美軍輕鬆擊敗了16000多名巴拿馬軍隊(包括民兵),推翻諾列加政權。

按照常規思維,都出兵佔領這個國家了,運河就更不可能吐出來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後10年美軍竟然分批撤軍了,運河也如期交還給了巴拿馬政府。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美軍佔領巴拿馬


可不可以不還?其實也可以的,美國在古巴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就一直沒還,儘管古巴一直抗議且反美,但美國就是紋絲不動。

之所以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條約都已經簽了,只要巴拿馬不同意修改條約,美國就得執行,否則有損信譽和聲威。雖然推翻了諾列加,但美國扶持的恩達拉親美政府,在修約問題上毫不鬆口,讓美國很難辦,如果不撤,美國將面臨巴拿馬人無休無止的反美鬥爭,還可能重蹈覆轍,得不償失。

控制巴拿馬運河以及推翻諾列加政府,引起了拉美國家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反感和擔憂,而美國在拉美地區有較大的經濟利益,又視拉美地區為自己的後院,放棄運河可以改善和拉美國家的關係。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的價值在縮水。早在1973年,巴拿馬運河就出現了虧損,設備老化,水土流失,航道淤塞,船隻通過數量沒有上升空間,加之造船技術越來越先進,很多新造的巨型艦船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投入巨資,加寬河道,更新設備,劃不划算還兩說。

巴拿馬已解散軍隊,只留警察維持治安,反美政權已經打掉,新政權雖然對美國並不是服服帖帖,但只要不反美,這些都不是事,對美國也沒什麼威脅。另外,美國撤出運河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運河要永久保持中立,一旦運河的中立地位遭到威脅和破壞,美軍還是會出手的。

更何況,巴拿馬經濟對美國的依賴性極強,連法定貨幣都是美元,根本無法擺脫美國的影響力。


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美軍撤離巴拿馬


“自信可以掌控你,才會給你自由。”

【參考資料】

《星條旗從“飛地”降下——巴拿馬收回運河和運河區主權》

《美國為何歸還巴拿馬運河:1977年美巴運河條約評析》

《美國入侵巴拿馬的前前後後》

《淺析運河迴歸後的美巴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