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阿澤的偏愛

閒暇時光,比起看書,我更喜歡刷幾部好看的電視劇或者電影,而《請回答1988》必定是首選。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它的豆瓣評分高達9.7,而是劇情對1988年那個我們不曾經歷的年代還原度很高,人物刻畫非常爆滿,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每個家庭也都有各自的溫暖和問題,笑點淚點穿插,被劇情打動的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心靈的治癒。

劇中正煥,德善,阿澤三人的三角戀備受爭議。不少人為正煥6年的暗戀感到遺憾,也有許多聲音說他活該錯過了德善。的確,在這部劇刷到一半的時候我也超級希望正煥可以和德善成為cp。儘管正煥高冷,表面裝作若無其事,卻一直默默保護德善,這份愛,被他的言語緊密的遮掩著。

正煥從來沒有正面表達過對德善的喜歡,即使再逞強,終究是輸給了自己的內心。可大大咧咧的德善卻從未察覺到這些微小的細節———她不知道在顛簸的公交車上,正煥會用雙臂護住德善。雖然一句話都沒有說,可那隻用力到青筋直冒的手臂,暴露了一切。好多個深夜裡,正煥目不轉睛地盯著窗外,直到看到從讀書室安全回家的德善,才能放心去睡覺。德善只知道她在夜裡練習舉牌時,正煥會說“見鬼了”。冬天到了,德善說,“女生覺得冷,男生不應該脫一下衣服嗎?”正煥卻說,“我是瘋了嗎,我為什麼要那樣做?”

來自阿澤的偏愛


他總是這麼嘴不從心,遮遮掩掩,猶豫不決。所以從阿澤給德善打電話,主動約她一起在初雪夜看電影時,這個故事就走向了或許註定的結局。

​從小在家被經常性忽略,存在感極低的德善看似沒心沒肺,大大咧咧,卻也渴望得到關注。可為什麼她是德善就要很早懂事,小心翼翼,處處忍讓呢?這對她來說是不公平的,但她的處境是建立在家庭經濟基礎上的,所以善良的她只能委屈自己,才能給父母減少負擔。她心中缺少的那一部分是隻有阿澤的偏愛才足矣填補的。

來自阿澤的偏愛


得知德善被其他男孩子放鴿子卻還一個人去看演唱會的時候,正在看電影的正煥拿起衣服瘋了似的開車去見德善,想在德善最需要的時候第一個站在她面前。似乎是造化弄人,在正煥開車的這一路上被紅綠燈絆住了他,等到他到了演唱會門口時,卻發現阿澤比他先到了一步。在車裡的他怨天尤人,如果不是這一路的紅燈,也許在德善面前的那個人就是他了吧,而此時,車間的新聞讓他停止了抱怨和懊悔,因為比起他一路的紅燈,阿澤放棄了他的比賽跑去見德善,這是阿澤成為專業棋手以來第一次棄權,只是因為德善。

來自阿澤的偏愛


正煥也因此明白了:搞怪的不是紅綠燈,不是時機,而是他數不清的猶豫。

大結局之時,正煥還是跟德善表白了,以一種認真開玩笑的方式,德善嘴角含笑,眼裡含淚。其實德善,何嘗沒有喜歡過正煥,只不過一直沒有得到過確切的回應。

她,放棄了。

因為一切已晚,德善已經心有他屬-----那個滿眼都是她的阿澤。

每個青春期的女孩,心裡都住過一個等愛的德善。骨子裡帶著對愛情的渴望,以及擔心會錯意的膽怯。幸運的是,那些錯過的青春愛戀,只是錯過,沒有白過。或許我們今天的念念不忘,不過都是當時的忐忑遊移。正煥的逞強和細膩,德善的羞澀和退縮,是你,也是我。少年時代的愛戀,是每天早起的假裝偶遇,是故作鎮定的心慌意亂,是背靠著門偷笑的歡愉,是故意引起注意的口不擇言。

看劇的我們都在為正煥著急,看著他因為自己的猶豫而一次次的錯過德善。可是我們都明白,勇敢表白的阿澤只屬於偶像劇,猶豫不決的狗煥,才是我們的現實。喜歡是想要接近而又小心翼翼的悸動,可能那些愛情裡終究要錯過的遺憾,才是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