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父亲一次吃下十斤肥鹅十碗卤面,高品味吃货的养成有多难

魏文帝曹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元代也有一个类似的谚语说:三代仕宦,学不得着衣吃饭。

大致的意思是,一个真正有品味的吃货的养成,通常需要几代的富贵积累。这种说法用在明末文学家张岱身上,最为恰当。张岱留下过许多饮食文字,这里就不细说他的种种经验,只看看他家世积累的绵厚。

张岱的高祖张天复,号内山,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在吏部、兵部等处任职,后来做了云南按察副使。他的儿子也就是张岱的曾祖父,名叫张元汴,号阳和,隆庆五年状元及第。

张岱的父亲一次吃下十斤肥鹅十碗卤面,高品味吃货的养成有多难

张天复是一个很会享受的人,当年回乡之后,在绍兴南面的鉴湖边上建造一处宅第,周围林木环绕。张天复对儿子张元汴有些忌惮,每天和一帮朋友在宅中饮宴,又担心被儿子撞见,受到责怪,饮酒时总要派一个小童子爬到大树上,一看见张元汴的船远远驶过来,童子赶快进去通报。张天复那边立刻撤去酒席,换好衣冠,端坐着等儿子进门。儿子一走,重又开始豪饮。

后来张元汴考中状元,张天复乐疯了,大张宴席,饮酒赋诗,以志庆贺。结果乐极生悲,得了一个痹症,六十二岁就死了。

张岱的祖父张汝霖,号雨若,万历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做过清江县令、广昌县令。万历三十四年,在做山东乡试副主考时,因为行事不当,失去官职。张汝霖归乡,开始蓄声妓,弄丝竹,过了一段潇洒日子。张岱对于富贵生活的记忆,许多都来自祖父在世的那一段日子。

张汝霖讲究吃,给张家做厨子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菜做得不好,可能会挨打。张岱在《快园道古》中说,祖父有一次嫌肉炖得不好,把厨子痛打了一顿。厨子委屈极了,哭道:“老爷要炒炒,吃过了;老爷要熩熩,吃过了。别无煮法,叫小人怎地?”

从厨子的抱怨来看,张家老爷爱吃肉,不停地改换烹制方法,吃腻了就要求厨子换一换花样,可厨子又做不好别的,好不为难。

张岱的父亲一次吃下十斤肥鹅十碗卤面,高品味吃货的养成有多难

张汝霖曾经组织了一个饮食社,成员包括杭州的包应登和黄贞父先生等人。

黄贞父是一个讲究的食客,经常与杭州的许次纾一起宴会。包应登,字涵所,担任过福建提学副使,非常有钱,在西湖边筑有几处别墅,又建造高大的连体楼船,一条船上可以摆宴席、观戏剧,另一条装载书画,再一条收藏美人。楼船往来于西湖之上,载歌载宴,称得上穷奢极欲。

张汝霖和许次纾、包应登这样的人一起琢磨饮食,其精致可以想像。几个人还痴迷戏剧,张汝霖从万历年间开始先后组建了几个小戏班,烧钱败家的营生干了不少。

吃过玩过之后,张汝霖又编了一本《饔史》,一共四卷,内容大多参考稍早前的《遵生八笺》。张岱不大喜欢,认为“犹不失椒姜葱渫,用大官炮法”。后来张岱自己动手,对《饔史》加以削删增改,搜辑订正,名之为《老饕集》。张岱在餐桌上的阅历当然不能和祖父相比,所以他说“穷措大亦何能有加先辈?”

可惜,张岱经手的这一本《老饕集》并没有留传下来,估计其中不会有多少独特的菜肴。张岱说过“割归于正,味取其鲜,一切矫揉泡炙之制不存焉”。据此推测,张岱强调食材本身的滋味与品质,反对过分烹饪,可能也和祖父的铺张做法有些关联。

张岱的父亲一次吃下十斤肥鹅十碗卤面,高品味吃货的养成有多难

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字尔弢,屡试不第,一直到了五十多岁,才在鲁王府中谋得一个职位。张耀芳身躯庞大,食量惊人,早年曾经和表兄弟比赛饭量,每个人吃下一只十斤重的肥鹅之后,张耀芳又用煮鹅的汤汁做面卤,连吞十几碗面条。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还和往常一样吃了许多东西,最后无疾而终。

其实到了张耀芳这一代,张家的家境已经大不如前,但张家人对于饮食的讲究丝毫不减,张家菜品之精致远近闻名。有意思的是,张氏兄弟们对于饮酒都没有半点兴趣,也没有酒量,沾酒就会脸红,最夸张的是,吃下一点糟茄子他们的脸都会大红。所以吃饭之时,端上来一盘好菜,他们会一扫而光,却滴酒不饮。遇到宴请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

当地有一个人名叫张东谷,十分贪酒,对张氏兄弟的饮食习惯不以为然,说:“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不吃,不知会吃不会吃。”

张岱的父亲一次吃下十斤肥鹅十碗卤面,高品味吃货的养成有多难

张耀芳的地位,与他的父亲张汝霖、祖父张元汴根本不能相比,张家的经济全靠张岱的母亲陶氏经营,稍稍有一些积蓄。陶氏死后,张耀芳的财物大半被小妾占有。分到儿子们名下的就十分有限。即便这样,到了张岱这一代,张家最初也还勉强算一个中产之家。

张岱继承了祖辈的嗜好,讲究饮食,在给自己写的墓志铭中,如此总结自己的喜好,精舍、美婢、鲜衣、美食、骏马,样样喜欢,样样费钱。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