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2007年6月1日深夜,哈尔滨某豪华五星级酒店,一个貌似农民的中年男子正在房间上网。突然进来几名警察,男子脸上掠过一丝慌乱,他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但还是故作镇定地摆出一副惯有的木讷面容。警察蜀黍也不难为他,确认正是自己要找的“大鱼”之后,客客气气地把他带走。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不要小瞧这位长相憨厚、反应稍显迟钝的北方汉子,他曾经开奔驰600,车尾箱随时码着成袋成袋的现金,出入领导办公室像串门,拿大项目拿到手软,银行贷款动辄上亿。2004年胡润来河南选富的时候,也被这位“性格内向貌不惊人,却有着气吞山河企业雄心”的农民惊呆了,他以14亿元的身家理所当然成为当年的河南首富。

在成为河南首富仅仅三个月之后,关于他贷款欺诈、“失联”“出事”的说法开始在坊间流传,现在终于一切尘埃落定。孙树华,这个名字像他的外貌一样朴实无华的前“破烂王”,终于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被戳穿,一丝不挂地现了原形。

1

孙树华出生于河南淮阳县,当时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饥荒才刚过去。这块贫瘠的土地历史上曾多次闹饥荒,豫剧《陈州放粮》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包拯铲除恶霸救济苍生的英名千余年来传扬。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孙树华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三,可以想象要喂饱这一大家子是何等的艰难。小树华只读了三年书就辍学,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所谓贵人语迟,这孩子性格木讷寡言,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迫于生计,小小年纪的孙树华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卖过油条、烧饼,蹬过三轮车。当地的环卫工人还记得孙树华小时候和哥哥在龙湖边炸油条,兄弟俩烫得满手泡。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说,孙家娃儿的油条烧饼就是好吃,而且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淮阳是国家棉花生产基地,废旧塑料地膜随处可见,有厂商常年收购。19岁的孙树华看到其中利差,挂靠曹河乡供销社作为据点,将走村串户收购的废旧塑料薄膜销往济南、上海一带。起早摸黑苦心经营了几年,孙树华成为远近闻名的破烂王,破旧的衣服口袋渐渐丰满起来。

直至现在,这样收破烂的大军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他们像蚂蚁一样辛勤劳动,在废物利用的同时,也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报酬,孙树华只不过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就在这时候,孙树华碰到了他事业上的一个贵人。孙树华废旧塑料生意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一个上海客商前来洽谈长久的合作事宜。不料就在考察期间,客人突然重病住院,孙树华端屎端尿毫无怨言伺候了一个月。这个背景极大的上海商人感激不尽,身体康复之后第一句话就是:“兄弟,我要在你这里建厂,交给你来干!”就这样孙树华不仅建起了他的第一个工厂,还获得了一个莫逆之交,这也是他以后巨大“能量”的来源。

关于孙树华如何发家,在淮阳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有一年孙树华在油条摊上救了一个晕倒的老太太,老太太来自北京,专程来淮阳太昊陵赶庙会。这个老太太身份非同一般,她回去没多久,上面就拨款扶持淮阳工业。这就不难解释孙树华以后为什么能拿到那么多大项目了。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更为官方的说法是,1992年,孙树华利用当时曹河乡乡长帮他从信贷社贷款的100万元,与当地合作,办起了一个小型的塑料农地膜厂。孙一直把这个乡长当作自己的恩人,以后还让他当了一个厂的厂长。

以上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孙树华是个心肠好、知恩图报的厚道人,也因此得到了贵人相助。淮阳人对他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官方,他是一位“听话,嘴严,并且会来事”的老板;在民间,他是一位“没有架子,心肠好,只会做事”的乡亲。

九十年代初,有产品就有市场,孙树华很快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仅仅半年,就赚了两百万。曾经的破烂王终于扬眉吐气,他给父母在县城买房,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2

就在这个时候,孙树华遭遇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变故,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而他以后的一系列大胆行为,也许与此不无关系。

1994年5月,孙树华在去郑州途中横遭车祸,虽然经抢救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成了毫无知觉的植物人。工厂顿时群龙无首陷入瘫痪,工人各奔东西,甚至连机器都搬走,曾经火热的工厂人去楼空。

神奇的是,昏迷了2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孙树华竟然活过来了。消息传开,乡亲们放起了鞭炮,满大街都是孙树华的“离奇”传闻。迷信的工人们相信老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纷纷跑回来上班,工厂的机器又轰鸣起来。

经过这一变故,奇迹“复活”的孙树华好像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变成了一个绝好男人,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做大事”成了更加沉默的他嘴里蹦出来最多的话。他的性格也变得怪异了,动不动喜欢发脾气。

全力做大事的孙树华果真把工厂做大了,1997年,原来的小厂迁到县城,更名为沪光塑料有限公司,当年创产值1200多万。接着98年的大洪水让农地膜需求大增,一“膜”难求,孙树华抓住绝佳机会,一连建了几个工厂。2001年,华林集团横空出世,员工上千、产值2亿,成为当地少有的大企业。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就在这年,曾经的破烂王坐上了当时的顶级豪车奔驰600,据说当时整个周口地区仅此一辆,而北京车牌更彰显主人特殊身份。孙树华成了当地人艳羡的对象,生子当如孙树华成了不少家长的期盼。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但是什么农地膜、塑料篷布不是什么高科技,看到有钱赚大家一拥而上,很快市场就饱和了。上马一些重量级项目,快速做大做强成了孙树华的目标,他为此走上了一条没有方向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孙树华先后拿下中原地区最大的锂电池项目,为国家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配套的聚乙烯管线生产项目。一个乡镇企业能拿到这样有影响力的大项目,领导对他刮目相看,接着更多的大项目陆续有来:投资3亿元的万锭纯棉纺纱厂,投资72亿元的天池岩蓄电站,投资65亿元的哈尔滨三环路工程,投资21.6亿元的周口至商丘高速公路,投资2亿元的华林鲲鹏中学……

不仅如此,当地经营困难的四五酒厂、三元化工、自来水厂也被“拉郎配”,被华林集团兼并。就这样孙总或许想做大事,或许身不由己,短短两年时间,将触角伸向交通、能源、路桥、教育、化工等多个领域,使产值不到2亿元的华林集团总资产猛增至47亿元。

但这么多项目抓到手,运营起来却并非易事,很快这些项目就一地鸡毛。

2004年,因为环保不过关,仓促上马的锂电池项目首先夭折,3000多万投资打了水漂。而被各方寄予厚望的聚乙烯管线项目,在一期工程投产,请来明星大腕庆典之后,因开工不足经营艰难,合作方撤资走人。在讨要几千万注册资金无果后,合作方后悔莫及,将华林集团告上法庭。而那些工程项目也纷纷流产或停工。

孙树华动辄几十亿的大项目,他对赖以起家的塑料业再也提不起兴趣,2004年8月,渐渐走下坡路的沪光塑料厂也“寿终正寝”。至此孙树华像搬包谷的猴子,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却两手空空。

3

2004年,国家压缩银根,银行贷款手续变得更加严格。这一年孙树华向某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到企业实地查看,结果工作人员看到华林集团仓库里的所谓“进口原料”,原来只是被粉碎的废品和半成品。银行一怒之下,不但没有新增贷款,还要求收回原来的贷款。

消息传出,闻讯前来讨债的银行络绎不绝。为了制造生意兴隆的假象,孙树华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命令公司的货车司机拉着产品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来回转,给人以货如轮转的错觉。但这只是劳民伤财,银行数十亿的贷款一分也不会变少。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眼看放出去的数以亿计的贷款要不回来,有银行把事情捅了上去,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何况本来这匹骆驼就步履蹒跚。

从2005年开始,孙树华为了避开银行和媒体的围追堵截,就很少在公司出现,他的奔驰600也悄然换成了丰田越野车。

当然这个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招牌怎能就此轻易倒下,尽管有关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救助,甚至帮助偿还了6000万贷款,但在苟延残喘了两年后,孙树华还是被立案调查。华林集团终于树倒猢狲散,这对此前为其吹捧的人真是一个莫大的嘲讽!

警方查明,2000—2005年,孙树华用制造虚假信息材料、土地重复抵押等方式,从金融机构骗取贷款13.6亿元,其中有巨额资金去向不明或转入个人账户。随着孙树华的被抓,这一闹剧终于收场。

4

华林集团短短数年就玩完,除了与地方有密切关系,有人说它是被捧杀,当然与孙树华本人的性格缺陷也有很大关系。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老实,不爱说话,心眼好,对人实在,讲义气”,这是邻居对孙树华的一致评价。一位跟他有业务来往的人说:“孙树华的性格十分要强和执着,在处事上有着非常高的情商。”他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但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孙树华跟人打交道显得非常客气,态度极其友善,甚至给人傻呵呵的感觉,让人对他没有防备心理,很快建立起信任,从而“帮助”他。他能办成很多“大事”,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这种“傻大胆”。

孙树华虽然能跑来项目,但就算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吃得还不如普通员工,一心扑在工作上,仅凭这些并不能运营好他那么多大项目。

孙树华不懂经营,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企业管理团队,公司重要岗位被家人、恩人、熟人占据。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财务部长是一位刚高中毕业、毫无财务知识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做账,只管签字付款。孙树华的家人一度浑水摸鱼,假冒他的签名从公司支取钱,孙总为此大发脾气:“谁胆敢再冒我的名字签字领钱,我×他妈!”有这样的财务部长,公司账目自然混乱不堪,生产车间对不上帐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对于公司所有的项目上马、兼并,孙树华从来没有做可行性分析报告,只要他拍脑袋,大家照着做,从来没人怀疑对错。

更为荒唐的是,有一次车间出了报废几吨原料的生产事故,集团上层竟然一点不知情,几天之后从“小道消息”才知道,可见公司管理是多么混乱。

孙树华就是用争项目、征地、贷款这样的模式,打造出一个貌似强大的“华林帝国”,在最高峰的时候,他从各家银行拿到的贷款总额高达40亿元。在孙树华落马后,所有产业分崩离析,集团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只留下被征地的农民看着荒废的大片土地徒劳地问:“我们还能收回这片土地重新种庄稼吗?”

植物人复活变富豪,傻大胆骗贷终落网:河南“破烂王”神话的覆灭

孙树华的故事令人深思,是谁把这个最沉默的老实人推上舞台,让他成了大戏的主演?他就像穿上了红舞鞋,永远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大家都纷纷为他叫好,极力维护这个神话。其实他就像那个什么也没穿的皇帝一样荒唐可笑,但是那些极力赞美皇帝的新装的看客,是不是更加荒唐可笑呢?

创业财富故事,成败得失人生,关注我【实体店开讲】,天天有坚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