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聽書節來了 果麥文化:喜馬拉雅給出版社打了一劑強心針

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出版業的融合發展。線上娛樂及在線學習需求增加,帶來“耳朵經濟”新的“窗口期”。

4月23日,423聽書節期間,喜馬拉雅與26家出版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協同開發音頻產品,其中既有中信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青島出版社、譯林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北京科技社、現代出版社、華夏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等老牌出版社,也有磨鐵圖書、果麥文化、新經典文化、讀客、博集天卷、鳳凰聯動等知名民營出版社,以及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中原傳媒集團、江西中文傳媒集團、福建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等大型出版集團。

助力“在線新經濟”跑出加速度

日前,喜馬拉雅發佈“有聲圖書館計劃”,出版機構可以通過該計劃獲得更多流量、開闢新的收入渠道,加速孕育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做足出版業的“新增量”。喜馬拉雅將通過此項計劃加快版權佈局,實現文化IP的多元開發,喜馬拉雅將與社會各界共建有聲圖書館,助力“在線新經濟”跑出加速度。

喜馬拉雅將與出版社一同開發有聲出版物,幫助出版社多形態,多渠道增收;對出版類的頂級IP多元開發,如打造知識付費課程、明星有聲書、專家解讀版、少兒版、國際版等內容形式;推動精品有聲內容的紙質書和電子書出版;定期舉辦線上線下互動,幫助作家和出版社獲得海量曝光,擴大影響力;共同發掘和扶持潛力作家;舉辦音頻出版培訓,分享在製作、宣發、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最新趨勢等。喜馬拉雅也將為出版社提供百億流量支持和百萬優質主播共享。

據瞭解,磨鐵圖書與喜馬拉雅推出“千本精品圖書有聲化”項目,其中包括《明朝那些事兒》《自控力》《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法醫秦明》、東野圭吾系列等。《明朝那些事兒》作為超級IP,將重點投入資源,進行多元化開發。

磨鐵集團CEO沈浩波說:“我們希望以“千本精品圖書有聲化”項目為基礎,加強與喜馬拉雅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磨鐵也將藉助融合發展的東風,讓自身的內容優勢全面賦能電子書、有聲書、付費課程等領域,為全行業提供更加優質的內容產品。

果麥文化副總裁金銳表示,喜馬拉雅此舉給出版社打了一劑強心針。特別是頂級IP的多元開發,果麥已與喜馬拉雅開展了多個以重點IP為核心深度開發的付費內容,讓作品的呈現形式有了更多可能性。

青島出版社董事長總經理張化新表示,此次與喜馬拉雅在內容有聲化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對青島出版社的內容生產和供給,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青島出版社將加快數字轉型發展,在數字閱讀、數字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創造青島出版社新的業務增長點。

技術賦能、流量賦能、場景賦能

有聲閱讀契合新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成為新一輪的閱讀發展趨勢。

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意識到新商機的來臨,力圖在有聲書領域開疆拓土,找到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嘗試以“聽”帶“讀”,或“聽”“讀”並行。有聲讀物已經成為出版社整體出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紙電聲一體化的新出版模式也為讀者、作家、出版社、主播等行業參與者,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喜馬拉雅是業內最早佈局有聲書業務的平臺之一,先後與超200家出版機構合作,開發數萬本有聲書。喜馬拉雅副總裁殷啟明表示,三年前,我們還在告訴出版社有聲書是什麼。現在,我們要更專注於幫助出版社找到未來新的增長點

早在2017年,中信出版社與喜馬拉雅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精品圖書的有聲化。截至目前,中信出版社已在喜馬拉雅上線了超400本有聲書,橋水創始人達里奧的《原則》和《債務危機》,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的《週期》,維珍集團創始人自述50年商業冒險的《我就是風口》,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作品《貧窮的本質》等多部經典著作。

中信出版社2020年度重點圖書《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有聲書與紙書在喜馬拉雅同步發售,喜馬拉雅邀請著名媒體人兼財經觀察家秦朔錄製的《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解讀版,打通了知識付費和有聲書兩種內容形態,幫助出版社擴大內容產品的商業價值。

喜馬拉雅也在嘗試藉助平臺的明星、專家資源,開發明星朗讀版和導讀版。喜馬拉雅與新經典合作推出的有明星陳妍希播講的《撒哈拉的故事》,是由明星錄製全本有聲書的首次嘗試。

喜馬拉雅副總裁殷啟明表示,喜馬拉雅將通過技術賦能、流量賦能、場景賦能,依靠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推動紙電聲一體化,閱讀終端跨界融合,打造全媒體出版體系,進而帶動出版業的新增長。

近年來,喜馬拉雅持續加大車載場景和智能硬件的佈局,TOP 30的汽車品牌、90%以上的智能音箱均已接入了喜馬拉雅的內容。隨著智能手機、車載娛樂系統的普及,智能硬件有望成為人工智能大時代的超級入口,有聲閱讀將藉助場景優勢成為更適合現代人的閱讀方式。

有聲閱讀成為國民閱讀新增長點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成年國民和未成年人有聲閱讀繼續較快增長,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移動有聲APP平臺已經成為聽書的主流選擇。

喜馬拉雅的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結論。喜馬拉雅大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3月,有聲閱讀人數較去年同期增漲63%,總收聽時長更是增長了近100%。

名著經典是傳統出版社的既有資源,恰是有聲書開發的藍海。2019年路遙誕辰70週年,新經典與喜馬拉雅合作推出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有聲書。上線不到一個月,《平凡的世界》在喜馬拉雅的播放量超800萬,截至目前,播放量已超過1億,常年位居暢銷榜的前三名。新經典也在喜馬拉雅積累了近80萬粉絲。

作為一個從業十多年的傳統出版人,新經典有聲書出版部門主編劉恩凡說:“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其實是一個完整立方體的不同切面,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文字作品的光芒。有聲書有兩大優勢,一是有聲書的演播離不開演播者的二度創作以及後期製作的加持,呈現起來會更感性、豐富,耳朵先接受信息,再由大腦加工整合,給聽眾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聽體驗;二是有聲書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聽眾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碎片時間。”

月關是國內知名的網絡文學作家,他的作品在喜馬拉雅的播放量已超1億。月關認為,我們接受信息主要通過眼睛和耳朵,我們也曾用聽的方式共讀,吟唱一首詩,或者聚在一個空間讀書分享。科技的進步把一小部分人才有可能做的事情,服務給大眾。有聲書不僅是對閱讀具有普及促進作用,聽書也是一種很休閒的生活方式。

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朱鴻也會在喜馬拉雅聽馬爾克斯的小說,在朱鴻看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有聲閱讀得以興起且呈蓬勃之勢,這是健康文化、優秀文化。有聲閱讀還會繼續發展,並擁有美好的前景。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