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佈 | 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及康復專家共識

近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及康復專家共識”(中英文 第一版)正式發佈。

重磅發佈 | 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及康復專家共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蔓延。據統計,在疫情狀態下,腫瘤等低免疫人群受感染的概率遠遠高於普通人群,預後也更差,為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診療優勢,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腫瘤等低免疫人群造成的不良影響。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在會長馮利教授的牽頭組織下,以國際專業學術組織為平臺,中國、美國、法國等國內外專家,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及康復專家共識”,為世界範圍中西醫專家應對疫情,指導腫瘤等低免疫力人群,平安度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貢獻中醫智慧和中國力量。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

2020年4月2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及康復專家共識(第一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 COVID-19)的流行,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20 年 1 月 20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2020 年第 1 號)將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腫瘤患者普遍免疫力低、營養狀態差,是新發重大傳染病的高危人群。放化療、手術等引起全身免疫抑制狀態,使之更易感染。根據世衛組織-中國 COVID-19 聯合調查團的報告,癌症患者患 COVID-19 的風險估計是普通人群的 2 倍;武漢地區惡性腫瘤患者新冠肺炎的發病率為 0.79%, 也高於同期武漢地區普通人群 0.37%新冠肺炎的發病率;與非惡性腫瘤患者相比,惡性腫瘤患者發生重症風險更高,發病前接受化療或手術的患者比未接受化療或手術的患者有更高的臨床嚴重事件風險,且惡化更快、預後差。此外,患者外出就醫不便,也造成診療時機的延誤。因此,在當前嚴峻形勢下,亟需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及合理的應對策略,使疫情對腫瘤患者的影響降至最低。特別是近期,疫情在全球多國持續蔓延,世衛組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呼籲各國採取緊急的、積極的行動。在此情況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根據全國特別是武漢中西醫結合防治經驗,討論並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西醫結合防治及康復專家共識”,本共識旨在為世界範圍中醫專家指導新冠肺炎期間腫瘤患者合理應對提供範本,平安度過新冠肺炎疫情。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診療優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惡性腫瘤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

日常防護

1.減少外出、作息規律

新型冠狀病毒對所有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對於已遭受癌細胞侵襲的腫瘤患者,如果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將會受到雙重打擊。所以腫瘤患者應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應規律作息,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 7-8 小時。

2.增強意識、做好防護

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隨時做好手衛生、勤洗手。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可考慮戴一次性塑料手套。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不少於 15 秒;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自己衣袖遮住噴嚏、咳嗽,不噴向他人,同時及時更換口罩。如果必須去醫院看病或開藥,防護措施要加強。

3.居家隔離、適度運動

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家中適度運動,避免長期臥床,切勿進行劇烈活動。可以練習太極拳、八段錦、醫學氣功、五禽戲、瑜伽和康復操等,每天 30 分鐘左右,以身體微微汗出為佳。

4.合理膳食、營養充足

日常飲食中適當攝入蛋白質食物如蛋、奶、魚、肉、豆類及堅果等;增加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葷素搭配,避免生、冷食物;不吃野生動物;增加飲水量,每天不少於 1500ml。

5.自我調節、心情舒暢

正視疫情信息。理性、客觀認識疫情的信息,營造安全感、保持放鬆。可以聽快樂輕鬆音樂,音樂療法。如果自己的心理狀況持續惡化,如嚴重的失眠、焦慮、抑鬱等,而且無法通過自我調適得到緩解,可尋求相關專業醫生的幫助。

6.預防方:

方一:適合未感染腫瘤患者的預防。

防毒抗癌湯:薏苡仁 20g 黃芪 10g 生白朮 12g 砂仁 6g 白蔻仁 10g 蘆根 10g 桔梗 10g 紅景天 10g 山藥 10g 蘇葉 10g,梨半個。每天一劑,水煎服或煮水喝,代茶飲。可以連續服用 5-7 天。

方二:適用於接觸過疑似新冠肺炎者的腫瘤患者的預防。

生黃芪 9g、北沙參 9g、知母 9g、金蓮花 5g、連翹 9g、蒼朮 9g、桔梗 6g。以上 7 味以水煎服,每日 1 次,可以連續服用 5-7 天。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治療應對建議

1.常規復查患者:

腫瘤患者在出院後可能出現一些不適反應或併發症,需要進行定期的常規復查。建議在不影響疾病預後的前提下,稍加延緩複查;複查提倡網絡會診,必要時再門診複查,儘量避免住院複查,減少在院時間,檢查期間避免交叉感染。

2.擇期手術的患者:

對於近期內需要手術但病情相對穩定的良性腫瘤患者,以及經綜合治療處於緩解期的惡性腫瘤患者,建議適當暫緩手術治療。對於進展期或早中期需儘快手術的惡性腫瘤患者,應在全面詳細評估患者身體狀態及手術風險後,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開展手術治療,確保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

3.化療期的患者:

對於定期進行化療的腫瘤患者,及時與主治醫生聯繫。建議在不明顯影響療效的情況下,適度減少或延長化療週期,或以口服化療為主。對於術後輔助化療患者,建議在非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執行化療。對於腫瘤化療期間引起的毒副反應,注重中醫藥對腫瘤的辨證論治的特色,充分發揮中醫藥減毒增效、減除症狀的作用。

4.放療期患者:

對於放療中的患者,建議按照醫生的整體安排有序繼續接受治療,在不影響腫瘤預後的前提下,根據主管醫生安排適度延緩放療。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減毒增效的作用,來緩和放療引起的毒副反應。

根據新冠流行強度及其對各地醫療機構的影響來決定延遲或更改手術、放化療方案,(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線多學科會診決策),限制極高風險情況下的手術和放化療;限制人員接觸,尤其是在治療場所。醫院嚴格管控,進入醫院,要追蹤旅遊史等。

5.長期隨診患者:

對於病情比較穩定的緩解期腫瘤患者,目前主要靠藥物控制病情,同時應及時與主治醫師進行溝通,彙報病情及目前藥物使用情況或維持原方案繼續治療。如藥物服用完後,徵求醫師意見,是否可以停藥靜養。如需補充藥物,需帶好相關材料,到定點藥店或定點醫院進行掛號開藥維持治療。

6.癌痛患者:

根據疼痛程度由醫生開具規定天數的藥物,藥物用完後,把資料儘量帶齊,病理、影像、既往出院證和診斷證明等,到就近相關非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進行診療。

鑑於惡性腫瘤患者自身疾病及體質的特點,和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條件限制,西醫治療手段中,優先選用保守治療、藥物干預,其次考慮創傷較低的微創治療,而手術等治療則儘量限定在急診情況,且需嚴密防護。雖然一些具體方案要適時改變調整,但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策略和原則不會改變。

腫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鑑別

腫瘤患者在放、化療等常規治療後可能出現感染的併發症,如肺部感染時引起的咳嗽、咳痰、發熱、白細胞偏低等情況,或者在腫瘤的病情發展中出現癌性發熱等表現,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也可出現上述情況,二者容易混淆,為確診增加了難度。治療上應該首先排除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因此,腫瘤患者患有諸如: 發燒、 乾咳、呼吸困難、倦怠、流鼻水、喉嚨痛、嘔吐、腹瀉、肌肉疼痛等症狀的時候,應該及時到就近發熱門診,做出鑑別診斷及治療。排除新型冠病毒感染以後,與腫瘤主治醫師聯繫,進行相關治療。

此外,腫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為 PD-1、PD-L1 抑制劑)治療後,由於免疫抑制劑和其他藥物聯合應用時,機體抵抗病原體的能力可能更弱,導致腫瘤患者更加易感,需要進一步加強上述日常防護措施。同時 PD-1 治療後有部分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免疫性肺炎等,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特徵存在與新冠肺炎極為相似,如出現此類情況尤其是在無發熱情況下,需要進行嚴格鑑別診斷,患者及其家屬需向就診醫院(建議綜合性三甲醫院)提供詳細抗腫瘤藥物史,要求就診醫院醫生與腫瘤專科醫生密切溝通並指導相關治療。

疫情期間惡性腫瘤中醫治療策略

1.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在疫情期間的優勢:

既往大量研究及臨床應用均證明,中醫藥治療腫瘤尤其顯著的療效及獨特的優勢。在疫情期間,由於中醫藥治療方法有著不依賴大型設備及基礎建設,相對較少依賴住院治療,副作用相對較少等優勢,可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其作用,彌補一些由於各方面客觀原因造成患者延誤治療、體質差易感等損失。

2.針對術後、放化療(中)後的體弱患者,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

患者經過術後,多出血較多,元氣大傷,大多處於氣血兩傷,正虛邪戀狀態。多見面色晄白或萎黃,乏力,自汗,少氣懶言,食慾差,或刀口生長緩慢,易感染等。此時中醫治療應以補氣養血,扶正為主,兼清餘邪,以儘快幫助患者術後恢復,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以對抗新冠病毒,預防腫瘤復發轉移。

對於放、化療治療中(後),因疫情導致後續治療延後的患者,一方面要應用中醫藥調理扶正,以更好地應對疫情過後的西醫治療,另一方面,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中醫藥抗腫瘤的力度,提高療效。

3.針對初診尚未西醫治療的患者,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

如果此時患者正氣尚足,中醫治療應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增加中醫藥抗腫瘤的力度,亦可考慮中成藥口服,以期減少患者不能及時西醫治療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4.針對穩定期的患者:

患者經過系統抗腫瘤治療以後,腫瘤處於穩定狀態,除了定期複查外,仍需使用中醫藥進行體質調節、提升免疫力、預防腫瘤復發及轉移。中藥治療應以患者具體情況為基礎,採用兼顧扶正及祛邪相結合的診療策略。

5.疫情期間的中醫藥組方策略調整:

腫瘤患者的中醫治療策略整體原則不變,但結合疫情特點,根據第七版《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通知》,新冠肺炎發病多為寒溼表現[6]。因此,組方時,因人、因地制宜,對於體質偏寒或(和)偏溼的患者,應注意基礎體質的調理,增加祛溼散寒中藥等療法。

6.注重中西醫結合:

腫瘤患者疫情期間使用中藥,與西醫治療不衝突,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取得最大療效,儘可能減少毒副作用。中醫藥治療方案,隨著患者自身身體狀況及西醫治療階段,進行相應調整。

7.充分利用遠程診療平臺等:

疫情期間,現場就診不便,應充分利用遠程診療平臺或手機微信手段。雖然中醫診斷需要望聞問切,但是在條件受限的情況下,望聞(聽語音部分)問還是可以通過平臺實現。基層醫院如果配有脈診儀等設備,可以作為切診的補充。

開展中藥或西藥郵寄服務,使用中藥顆粒劑等,都是可以減少患者外出,減輕患者操作難度的有效措施。

腫瘤患者合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推薦

依據: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關於印發《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四版)》。

1、氣陰兩虛證

【症狀】神疲倦怠,自汗,心悸,納呆,口乾咽燥,舌紅少津或舌嫩紅,苔黃或稍膩。

見於恢復期病例。

【治法】益氣養陰

【參考方藥】沙參 15g 麥冬 15g 生黃芪 15g 神曲 20g 赤芍 15g 桑白皮 15g 地骨皮 15g 枳殼 10g 青蒿 10g 生地 15g

【加減】

氣短氣喘加五味子 10g;心煩失眠加炒棗仁 15g; 肺脾氣虛見納差、便溏加黨參 15g、山藥 15g、茯苓 15g、半夏 9g、陳皮 10g、甘草 6g。

【參考中成藥】口服:生脈飲等。

2、餘邪未盡證

【症狀】氣短,胸悶,咳嗽,痰少,舌紅或暗,苔稍膩。

見於恢復期仍有肺部炎症的病例。

【治法】活血祛溼 宣透餘邪

【參考方藥】丹參 15g 炒薏米 30g 黨參 15g 沙參 15g 桃仁 6g 瓜蔞 20g 厚朴 10g 蘆根 30g 敗醬草 30g 生麥芽 30g 紅景天 10g。

3、其他治療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穴位貼敷、艾灸、針灸、八段錦、太極拳、呼吸導引操、氣功康復、運動鍛鍊、心理疏導、音樂療法等。

目前有一小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核酸轉陰出院後再次檢測出核酸復陽,是否意味著病情復發或加重,復陽患者是否還具有傳染性,尚無確定結論。所以我們建議出院患者繼續口服中藥進行康復治療 1-2 月,激發體內持續產生抗體,爭取達到核酸完全陰性。

腫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解除隔離和出院後注意事項

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項下新型冠狀病毒解除隔離和出院後注意事項以及武漢市新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

(一)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1.體溫恢復正常 3 天以上;

2.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

3.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4.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 1 天);

滿足以上條件者,可解除隔離出院,繼續回家隔離 14 天。

(二)出院後注意事項

1.定點醫院要做好與患者居住地基層醫療機構間的聯繫,共享病歷資料,及時將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轄區或居住地居委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患者出院後,因恢復期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體風險,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完成醫院治療後,應到指定場所統一實施為期 14 天免費的康復隔離和醫學觀察。

3.建議在出院後第 2 周、第 4 周到醫院隨訪、複診。

總結與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惡性腫瘤患者的診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調整診治策略,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將疫情對診治的影響降至最低,實現最佳治療療效。中西醫結合,醫患攜手,最終將取得戰勝疫情和腫瘤診治的共同勝利。

本共識指導意見得到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及湖北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並徵求部分疫情防控相關學科專家的意見,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專家組成員:

馮利教授 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 主任醫師

王玉光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 主任醫師

胡作為教授 武漢市第一醫院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

範恆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醫科 主任醫師

張瑩雯教授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主任醫師

楊晨光教授 陝西省中醫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唐東昕教授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陸衛東教授 哈佛大學醫學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整合醫學中心 中醫師

林慶鍾教授 中臺科技大學 衛福部豐原醫院中醫主任

王曉輝副教授 法國消化道腫瘤診療中心裡昂分中心副主任

諮詢專家(按姓氏筆畫順序):

王俊峰教授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呼吸內科 主任醫師

劉麗坤教授 山西省中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鄔曉東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主任醫師

李戈教授 大連市中醫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李平教授 安徽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系,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 主任醫師

李琦教授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吳萬垠教授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楊冰教授 美國馬薩諸塞州藥科健康大學新英格蘭中醫學院;波士頓楊冰中醫診療中心

張青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範煥芳教授 河北省中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賀用和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賈英傑教授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徐凱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儲真真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腫瘤血液科主任醫師

蔣益蘭教授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景年財教授 吉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主任醫師

舒琦瑾教授 浙江省中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 主任醫師

執筆及英譯:殷玉堒 李沛瑾 李淏 劉麗星

英文版校譯:楊冰 教授(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