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狂撒2000億 下一個夢想是趕超微軟、挑戰亞馬遜

阿里雲狂撒2000億 下一個夢想是趕超微軟、挑戰亞馬遜

外匯天眼APP訊 : 新型冠狀病毒給各行業經濟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引導企業將注意力轉向了數字經濟。

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三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阿里巴巴(BABA)$ 最近一個財年的總資本支出為355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往後其平均每年資本支出將近翻倍。據阿里官方說法,屆時阿里雲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規模將翻三倍,衝刺全球最大的雲基礎設施。

時代財經從阿里雲方面獲悉,未來阿里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將重點佈局在中西部、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數字經濟發達地區;達摩院XG實驗室、平頭哥等最新研究成果也將率先應用在阿里雲下一代數據中心;飛天雲操作系統、含光800芯片、神龍服務器、自研雲交換機、高性能低延時網絡、大計算系統集群等核心自研技術,將在雲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

成立10年以來,阿里雲已經步入到了第三階段,甩掉 Oracle、IBM傳統IT企業是第一步,坐穩國內市場龍頭,趕超谷歌、微軟是第二步,依託新基建和國內雲計算市場的高增速在國際市場挑戰亞馬遜,將成為阿里雲的下一個目標。

分析人士對時代財經指出,三年翻三倍是保守的估計,倘若真有這麼大金額的投入,到時候或許不止三倍。而未來阿里雲的增長點,也將向國際市場轉移。

支出翻倍,東南亞市場優勢明顯

據Gartner預測,到2022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的增長將維持在20%左右。其中,中國雲市場增速高於全球,根據中國通信研究院的數據,到2022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將達到1731億元,私有云市場將達到1172億元。

新基建如一陣強心劑,注入到各大虎視眈眈的雲計算廠商中。作為國內雲計算廠商的龍頭企業,阿里雲在基礎設施上的建設可圈可點。

自2009年成立伊始,阿里雲便確立了自主研發雲計算的道路,以解決IOE傳統IT架構的缺陷,至今已經建成中國唯一自研雲操作系統“飛天”,構建了從硬件、數據庫、雲計算操作系統,到上面的核心應用平臺的核心自研技術。

2019年雙11前,阿里巴巴已經實現核心系統100%上雲,阿里雲公共雲扛住訂單創建峰值 54.4萬筆/秒,成為全球首個將核心交易系統100%運行在公共雲上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據阿里雲計算與大數據生態技術主要推動者、阿里副總裁劉松回憶,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興起,一APP蓬勃發展,他們可以自建機房,也可以上雲,大多數超級APP都選擇了阿里雲。

在今年1月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劉松表示,“現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最大的變化,客戶第一Call(最先找的人),五年以前還打給IBM、麥肯錫這樣的公司,現在都是打給阿里雲。”

如今國內市場,包括阿里雲在內的國內廠商佔據了絕對優勢。按照Canalys統計的2019年Q4季度數據,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三家佔據了73.2%市場份額,Oracle和IBM並未上榜,唯一上榜的海外廠商亞馬遜AWS從第三季度的8.6%被劃分到了Others。

阿里雲狂撒2000億 下一個夢想是趕超微軟、挑戰亞馬遜

來源:Canaly

從全球市場看, 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排行則延續了2018年的分佈,亞馬遜的AWS穩穩居首,微軟Azure第二,谷歌雲與阿里雲接近,分居第三、第四。從增速看,除亞馬遜外,Azure、谷歌雲、阿里雲都有非常可觀的增長。阿里雲和谷歌雲所佔市場份額較去年也有所提升。

阿里雲狂撒2000億 下一個夢想是趕超微軟、挑戰亞馬遜

來源:Canaly

阿里雲官網資料顯示,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其中10個分佈在中國大陸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區域,11個數據中心分佈在亞太、美國、歐洲、中東等海外地區。

目前雲計算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62%,至107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7%。該數字在過去5年增長近30倍,是中國唯一單季度實現百億級收入的雲服務商。據Canalys數據,截止2019年第四季度,阿里雲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且市場份額環比上漲至46.4%。

此外,阿里云為全球數百萬客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阿里雲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

不過,與亞馬遜AWS不同的是,阿里雲尚未盈利,虧損仍在持續。根據財報顯示,阿里雲2019年第四季度調整後的息稅攤銷前利潤(EBITDA)為-3.56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2000億元人民幣(合280億美元)的三年投資計劃,意味著平均每年支出達到670億元人民幣,與阿里巴巴最近一個財年355億元人民幣的總資本支出比,翻了一番。

大和資本分析師崔亨旭認為,“阿里雲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內將是個問題,可一旦形成一定規模,就可能成為一項利潤可觀的業務。”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向時代財經分析,未來阿里雲收入的增長點,很大一部分來自海外市場。“阿里憑藉電商、物流等業務,已經在東南亞擁有了較好的市場基礎,因而未來在東南亞市場佈局,比歐美市場更有優勢。”

早在2018年,時任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就曾表示,未來公司本地和海外業務將平分秋色。作為其他在線服務的基礎設施,阿里雲的全球化不僅瞄準阿里旗下其他服務,以及走向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也通過不同市場策略拓展當地客戶。

例如在印度,服務由阿里雲計算團隊直接提供;在日本則與軟銀合作運營,為當地企業提供本地化服務;在美國市場,阿里雲更加關注中小客戶。

趕超微軟、挑戰亞馬遜?

在阿里雲大手筆投入2000億到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市場規模最為接近的谷歌雲,卻傳出重組裁員的消息。

2020年2月,據外媒報道,谷歌雲將在重組過程中進行裁員。有表示,這次重組主要是為了將重點轉移至國際市場上。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谷歌雲業務是以自身認知的技術為核心,與實際客戶需求脫節,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所致。此種理念不顛覆,便會成為谷歌雲業務發展的絆腳石。

Forrester面向基礎設施和運維專業人員的首席分析師Dave Bartoletti稱,阿里雲的成功可以歸功於其在中國市場無比廣大的版圖。如果谷歌想在全球範圍內提高競爭力,最好的機會就是將目光聚焦在歐洲業務上。

據悉,目前谷歌雲已經開始進行總體規劃,增加銷售投資,並於2018年重金從甲骨文高管中挖來Thomas Kurian接任CEO,助其發展雲業務。Thomas Kurian到任後,採取包括調增銷售方式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將零售、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和娛樂、製造業五個領域視為雲計算業務焦點。

丁道師對時代財經表示,谷歌和阿里都是綜合的互聯網企業。谷歌擁有全球流量最高的互聯網平臺,包括搜索、視頻、安卓,都是谷歌核武器級別產品;阿里也不弱,電子商務體系背後是幾千萬中小商家的連接和服務10億級用戶,況且目前阿里對雲計算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谷歌度,這也是阿里的核心優勢所在。

而阿里雲在海外上最相似的對標對象,則是亞馬遜的AWS。

倘以營收計算,2019年,阿里雲全年營收約為52億美元,同比增長64%;亞馬遜AWS營收達到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6.7%,儘管增速不及阿里雲,收入卻是阿里雲的6倍之多。而最新消息顯示,亞馬遜將在4月30日發佈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雲計算業務在這一季度的營收有望超過100億美元。

不過,在微軟等企業的追趕下,AWS增速放緩,且市場份額出現下滑。此外,由於阿里雲的主戰場是亞太市場,尚未與AWS、谷歌雲、Azure等正面交鋒。

劉松表達了對阿里雲和亞馬遜、谷歌、微軟等海外廠商競爭的看法,“從產品服務能力和產品豐富度上來看,阿里雲僅次於亞馬遜,但高於微軟和谷歌。從技術層面看,阿里雲跟亞馬遜同代,但略有滯後。”

“整個世界範圍內,從技術到運維,到運營,以及IoT等技術體系和芯片的設計邏輯,能夠以宏觀角度看待雲計算的公司不超過3個,阿里雲便是其中之一。”

他認為,即便是相對於AWS,阿里雲也保持著一定優勢,“我們的產品豐富度、解決方案,跟亞馬遜比,就像‘黑五’和天貓的區別。中國做解決方案、產品細膩度更高,亞馬遜比較‘高冷’,只為技術人服務。阿里考慮商業客戶、數字轉型客戶的需求,所以我們的模式很容易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2014年加入阿里雲之前,劉松曾分別在Oracle、IBM等公司擔任高級技術管理與戰略發展職位。他指出,雲計算業務具有一定的文化和體制敏感性,“如果阿里雲是一家美國公司,我們現在的市場可能要多3-4倍。”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認為,未來阿里雲極有可能和亞馬遜並駕齊驅。其對時代財經表示,中國有幾千萬中小企業和8.5億網民,幾乎所有網站、用戶使用的服務都需要雲計算基礎設施支撐。

此外,阿里在東南亞的電商業務也可以幫助阿里雲快速開拓市場。“長期來看,阿里雲未必能超過亞馬遜,至少超過微軟、和亞馬遜並駕齊驅,是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