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街隨山走,三拐六段”,隨山勢此起彼伏的老舊街巷、街邊素雅的吊腳樓、黃葛樹下搖扇的老人、茶館裡談天論地的茶客,無不在述說著隨長江水運興衰的繁華往事……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重慶主城東北隅的長壽區,有一條蜿蜒曲折、古色古香的老街——三倒拐,是重慶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街市,號稱是另一個長壽版的“磁器口”。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那條從鳳山倒掛而下、一瀉入水的三倒拐老街,就是我童年對重慶最深刻的記憶。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唯有得山之絕妙,才能顯城之獨韻。山城重慶“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穿”的山水格局,為城中的老街定下了山城獨有的格調,長壽的三倒拐老街,是最具山城韻味那條街,無疑將“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穿”的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三倒拐整個建築群依山而就,順著山勢蜿蜒,站在高處,你可以見到一片片古典的青瓦房鱗次櫛比。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城市化進程中,重慶主城已經漸漸遠去離山水格局獨特景緻,唯有三倒拐這裡的時光,似乎一直凝固在那裡,上下之間,是山,是水,是城,是講著歷史故事的長壽老人。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長壽三倒拐,建於清嘉慶年間,是迄今為止三峽庫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街市建築。整個街面都由青石鋪成,曲曲折折向下延伸。每一塊青石板都透出年代的滄桑。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當地人耳熟能詳傳誦的俗語,“爬三倒拐通身汗,下三倒拐腳打顫。”,道出了三倒拐的險要地勢。造就了三倒拐一步一景的美,也為人們枯燥勞累的攀爬之旅,帶來了許多妙趣橫生的體驗。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從鳳山的半山腰處,三倒拐老街硬生生地“縱身躍下”,跨越了200餘米高度的巨大落差,與鳳山山壁不停地碰撞、折射,隨即劃出了一道道婉轉而又餘音繞樑的“之”字形樂譜,形成了“三拐六段”的獨特風貌。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三倒拐(含和平街)全長2.5公里,石梯5000餘級。其中的“三拐”,指的是老街上有3個180度的急轉彎,老街也由此得名“三倒拐”。在重慶的老街中,單論2.5公里長度和00餘米高度落差,三倒拐老街無疑傲居榜首。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穿梭于山上與山下之間的匆忙路人,也放慢了腳步,不知不覺地摺疊在“倒拐”處,有時眼前會突然躍出一個埡口,懸崖、吊腳樓、百年黃葛樹皆被它一刀切下。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有時前方又變成了坦途,雖人來人往卻也靜謐清幽。沿途中,只覺得三倒拐下面的長江之中,陣陣江風、滔滔江水、滾滾車流、魚貫船隻盡在腳下,使人心生坐看風起雲湧的豪邁之情。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三倒拐”曾經作為茶鹽古道的一部分,商賈雲集、熱鬧非凡。老街上的居民,如今已經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昔日繁華、人來人往的“三倒拐”,只留下一些老人在這裡生活。每日曬曬太陽、擺擺龍門陣。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爺坐在石墩子上輕搖蒲扇、大姐打井水洗衣,不時從巷子裡竄出幾個孩子,吹出的彩色泡泡在陽光下飛舞…...

最具山城韻味三倒拐:曾經的茶鹽古道,將山水格局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爺坐在石墩子上輕搖蒲扇、大姐打井水洗衣,不時從巷子裡竄出幾個孩子,吹出的彩色泡泡在陽光下飛舞…...

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們,獨享著這份老街傳承下來的美妙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