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話說軍世】潛艇作為“海戰神器”,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以及發起埋伏攻擊的突然性,水下的機動性是其快遞抵達攻擊位置的重要先決條件,在核潛艇出現後,潛艇的水下航行已經跟得上航母編隊的快速航行速度,潛艇在水下究竟可以跑多快呢?今天俊赫君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早期“人操”潛艇:速度全靠“人堆”

潛艇最早應用於實戰,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人操”潛艇:手搖驅動、腳踏潛浮,武器為手動操控的炸藥包。在1880年,我國第一艘潛艇在天津建成,不過這一時期的潛艇,基本都是人力驅動,速度有多快,完全取決於人有多大的勁兒;沒什麼機動性可言。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1863年,法國潛水員號潛艇,以壓縮空氣發動機作動力,速度達到2.4節(約4.4公里每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1886年英國鸚鵡螺號潛艇,用蓄電池動力推進,航速6節(約11.1公里每小時),直到1897年,霍蘭-Ⅵ號潛艇的成功,使用汽油發動機和電動機雙推進方式,水下最大航速為5節(約9.26公里每小時),雖然不算很快,但是雙推進方式成為後世潛艇發展的重要方向,霍蘭本人也被認為是“現代潛艇之父”。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常規動力潛艇的進化:由海面到海下“狼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U型潛艇名聲大振,1914年9月22日,德國U-9號潛艇僅用時一個多小時,就擊沉3艘英國巡洋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技術進一步發展,水下最大航速可達10節(約18.52公里每小時)左右,水面航速可達20節(約37.04公里每小時)。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不過,二戰中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潛艇是21型潛艇(也稱XXI型潛艇),其水下最大航速可達17.2節(約31.85公里每小時),水面最大航速可達17.9節(約33.15公里每小時)。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這個速度遠超二戰同時代的潛艇,日本的伊400級潛艇擁有超遠航程的能力,錐面最大航速20節(約37.04公里每小時),不過最大水下航速只有7節(約12.96公里每小時);美國海軍的小鯊魚級潛艇,水面最大航速達到21節(約38.89公里每小時),水下航速也只有8.5節(約15.74公里每小時)。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在21型潛艇以前,潛艇因為其航速不快,水下航行時間短,水下航行的續航力很有限,因此,這時期的潛艇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面航行,不論是水面反潛艦艇還是空中戰甲反潛,對於潛艇的威脅都很大。

雖然21型潛艇建成較晚,已經無法再複製二戰早期“狼群戰術”的輝煌戰果,但它的主要意義在於:極大的提升了潛艇的水下航速,推動潛艇由曾經的水面航行為主,轉向水下航行為主,提高了潛艇的隱蔽性,被認為是第一艘真正的“潛艇”,現代潛艇技術發展過程中的第三個里程碑。

具有特殊意義的常規動力潛艇:大青花魚號

二戰結束後,美國建造了一艘劃時代的潛艇:大青花魚號。該潛艇為美國海軍驗證了多項潛艇技術,採用許多創新技術應用,首次採用了水滴形的潛艇外形,降低了水下阻力,並採用航空型操縱桿式的操作、單螺旋槳推進,十字形尾舵,數字式多波束掃描聲吶等技術,試驗了拖曳聲吶基陣,這其中的多項技術及其衍生技術,都成為後來美國海軍潛艇的“標配”。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後來,大青花魚號改裝了雙反轉螺旋槳,併為其配置了一臺7500馬力的推進電機,這個動力究竟有多大?俊赫君認為,我們需要做一下對比:21型潛艇的兩臺電動馬達為2500匹馬力,1994年建造的親潮級潛艇,推進用電動機為7750軸馬力。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也正是因此,大青花魚號創造了常規潛艇的水下航速紀錄:33節(約61.12公里每小時);在核潛艇出現以前,這也是當時世界上的潛艇水下航速最高紀錄。

需要解釋的是,這艘大青花魚號是1953年12月5日完工的,是具有驗證性質的新型潛艇,而我們在許多平臺介紹中看到的那艘,二戰中擊沉日本大鳳號航母的大青花魚號,屬於上文中提及過的美國海軍二戰中的標準潛艇——小鯊魚級潛艇,被認為在1944年就沉沒了,二者並不是同一時代的,其性能更是天差地別。

核動力時代:“水下殲擊機”海底飆高速

1952年美國開始開工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核動力系統不僅可以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提供持久的續航能力,無需再像常規潛艇那樣定期上浮通氣,以及相對柴油機更小的噪音,都進一步提高了潛艇長時間水下航行的隱蔽性,因此1958年後,美國就不再建造常規動力潛艇了。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不過早期的核潛艇水下航速並不算很快,美國1959年開始服役的第一代批量生產核潛艇“鰩魚”級,水下最大航速為19節(約35.2公里每小時),不過核動力的基礎讓核潛艇提升水下航速,並不是什麼難事,美國海軍核潛艇到海狼級其水下最大航速達到35節(約64.8公里每小時),弗吉尼亞級水下最大航速34節(約63公里每小時)。

前蘇聯的核潛艇相對要更“瘋狂”一些,其1958年開始服役的第一代N級核潛艇最大水下航速就達到了30節(約55.56公里每小時),到了1968年下水的661型巡航導彈核潛艇,也就是帕帕級或P級核潛艇時,其水下最大航速達到了驚人的44.7節(約82.8公里每小時)。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要知道,以高航速著稱的三體船型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最大航速也就45-50節,這還是在水面,利用吃水淺的優勢做到的,而帕帕級的高航速可是阻力更大的水下完成的,堪稱海底飆高速的“水下殲擊機”。

“水下殲擊機”:從“人操”手搖驅動到海底“飆車”的潛艇們

這還不算更誇張的,帕帕級居然以44.7節的高航速航行了12個小時,該級的K-162號艇曾長時間的“尾行”過美國CVA-60薩拉託加號航母,該航母飈速到30節,依舊沒有甩開,高航速航行12個小時,也就是這次“尾行”之後歸航途中做到的。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飆高速”對於潛艇是雙刃劍

潛艇作為一種以水下隱蔽航行為主的武器裝備,水下航速的快慢對其很重要,過慢的水下航速,會影響其水下的隱蔽機動能力,比如說二戰中的潛艇,水下航速根本無力追擊水面艦艇甚至是商船,只能採用隱蔽伏擊戰術,狼群戰術也可以看做是在預定區域內更多的部署潛艇伏擊,以此提高戰果。

潛艇水下航速大幅提高,對於潛艇的隱蔽攻擊能力提升來說,至關重要,但是過高航速同樣帶來風險和負擔,我們曾說過,兩棲攻擊艦沒有高航速要求,一個原因就是近海淺灘暗礁太多,高航速無異於亂石堆中開跑車,對於潛艇來說是同理,在沒有視野的水下高航速航行,和靠別人指揮“矇眼開跑車”差不多,有一定的風險存在。

另外,過高航速對於核潛艇的艇身建造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說昂貴的鈦合金材料等,這些都造成了潛艇的造價更高,性價比比較低。

當時前蘇聯核潛艇水下航速較快,與其潛艇的使用思維有關,美國海軍戰術圍繞強大的航母來展開,而前蘇聯核潛艇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航母”,其需要更快的航速突擊美國航母。

現役攻擊型核潛艇的航速一般不再有那樣的高航速需求,跟得上航母編隊的快速機動,具有較強的水下機動能力就可以了,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最大航速“只有”25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