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原創首發圖文/劉向榮(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內容摘要:隆裕太后既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全國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的最後一位皇太后,竟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筆者認為晚清的隆裕太后實際上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個第一”:她既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全國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這位看似普通的皇太后因創造中國歷史上的這“兩個第一”而成為中國歷史名人。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2020年春節前後,我國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疫”中,包括醫務工作者在內的三千多同胞不幸遇難。昨天是清明節,為深切悼念這次疫情戰“疫”中不幸遇難的同胞,全國下半旗致哀。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國家為這次疫情遇難同胞下半旗致哀,這是國家最高禮儀的祭奠。"回到歷史",由國家下半旗為逝者致哀不僅現在有(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已多次為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下半旗致哀過),其實,在中華民國成立初期就已經有了。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究竟最早究竟為誰下半旗致哀呢?筆者認為應該是歷史上著名的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既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國家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這位太后因創造中國歷史上的這"兩個第一"而成為中國歷史不可忽視的名人。

一、隆裕太后因其親姑媽慈禧太后做主成為晚清自慈禧太后之後“不二”的最有權力的一位皇太后。

繼母系氏族社會之後,人類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之後,雖然中國歷史進入了由階級對立構成的王朝國家時期,但父系氏族社會的影響卻潛移默化地延續了下來。那就是表現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中,儘管說也有許多傑出的女性參與從事政治活動,但一般地說,皇權專制社會皇家都有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後宮不允許國家朝政。

到了明朝之後的清朝,自然也不例外。清朝祖制明確規定,後宮不得干政。這是影視作品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是有清一代,“後宮干政”的事情實在不少。姑且不說早期的孝莊皇太后輔助順治和康熙兩朝君主這種有益的“後宮干政”事情,就是晚清時期也還出現了嚴重的“後宮干政”事情。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慈禧太后

“後宮干政”後,皇家後宮女性自然有了很大的政治權力。晚清時期,通過“後宮干政”方式,中國最有權力的女性非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莫屬。這倆人看似不相關聯,但實際上她們是“一家人”。

慈禧太后因生了當時清朝咸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從蘭貴人和嬪妃位子一下子爬上懿貴妃和西太后的位置;而隆裕太后則是慈禧太后親弟弟葉赫那拉·桂祥的親生女兒(隆裕太后原名叫葉赫那拉·靜芬,因是慈禧太后親弟弟的女兒,隆裕太后實際上要稱慈禧太后為姑母),被慈禧太后以“父母之命”直接指許配給同治的堂兄弟光緒帝載湉做正宮皇后(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帝死後,由於沒有子嗣繼承皇位,慈禧太后為繼續“垂簾聽政”,便選擇自己親妹妹的兒子,也是老公咸豐帝的同父異母的親弟弟醇親王奕譞的親兒子載湉做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光緒皇帝。因而慈禧太后實際上是將姑侄女隆裕嫁給了屬於侄兒輩分的光緒帝載湉,這是古代所謂的“親上加親”)。

慈禧藉助奕訢力量於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後,實行"垂簾聽政",操縱同治和光緒兩朝皇帝,最後又安排溥儀做皇帝,掌握清廷實權近半個世紀;但自從她的兒子同治帝病死,她立年幼的載湉為光緒皇帝后,為繼續監視控制光緒皇帝,光緒帝成年後她又將自己的親侄女嫁給了光緒皇帝(光緒帝和葉赫那拉·靜芬,前者是慈禧太后親妹妹的兒子,後者是慈禧太后親弟弟的女兒)。慈禧太后雖然把自己親侄女隆裕嫁給光緒帝做皇后,但光緒皇帝並不喜歡這位親表姐葉赫那拉·靜芬(光緒的親媽與慈禧太后是親姊妹,又與隆裕的親爹是親兄妹),光緒真正喜歡的人是珍妃(義和團打進北京時,慈禧太后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淹死於紫禁城一古井之中),因而葉赫那拉·靜芬即隆裕太后並不顯眼,在光緒朝時也沒有什麼實際權力。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隆裕太后

光緒的正宮皇后隆裕皇后何時真正走向歷史舞臺的中央呢?答案是執政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臨終之前安排親侄女隆裕由皇后變為皇太后才正式開始的。具體說,1908年,繼光緒帝死後,慈禧太后也知時日不多,於是她一面立光緒帝同父異母親弟弟載灃的親兒子溥儀為帝,一面加封溥儀的爸爸載灃為攝政王幫助輔政,但同時告誡攝政王載灃凡大事要聽命於親侄女隆裕太后的。

就這樣,葉赫那拉·靜芬光緒帝的這位隆裕正宮從皇后變為了皇太后,接過了其親姑媽掌握的清廷實權,走上了清廷最高權力的中心,成為了清朝最後一位最有權力的皇太后。也就是說,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後去世後,光緒帝的親侄子溥儀做了皇帝(即宣統皇帝),隆裕以皇太后的身份與溥儀的爸爸載灃一起掌握了清廷最高實權的。

二、隆裕太后因代替年幼的宣統帝溥儀頒佈《清帝遜位詔書》,將清朝法統和疆域版圖和平移交給新生的中華民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去世後第一位享受國旗下半旗致哀的皇太后。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清朝的大龍旗

國旗雖然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但國旗卻是近代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在古代中國基本沒有國旗存在。直到晚清時期,清政府才開始使用黃龍旗作為國家的國旗,我國才正式出現並使用國旗。黃龍旗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的近代意義上的國旗。繼黃龍旗之後,取代清朝的中華民國又相繼使用了五色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既然中國正式使用國旗的時間比較短暫,那麼將國旗降半旗用作近日意義上的致哀禮節自然也是很晚的事情了。中國歷史上去世後第一位享受國旗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是誰呢?筆者認為非清朝的隆裕太后莫屬。

清朝的隆裕太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去世後第一位享受國旗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風起雲湧。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之後,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但當時北方清政府還存在以宣統帝溥儀為首的清政府(由於皇帝年幼,當時真正掌握實權的是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中華民國孫中山和袁世凱

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發展,此時清政府統治已經土崩瓦解,搖搖欲墜。為此,清朝隆裕太后召集御前朝會,討論南北和談,並說:“都是我的主意。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政府無奈之下,最終廢除“皇族內閣”,不得已將實權交給掌握軍權能夠鎮壓革命黨人的袁世凱手中,袁世凱以內閣總理大臣的身份完全控制了清廷內外實權。

攫取清廷實權的袁世凱掌握權力後,玩起了兩面派手法,一面調集自己掌握的北洋軍隊進攻武昌的革命黨人,迫使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讓步,保舉他做未來的中華民國大總統;一面威逼利誘清政府,許諾各種優待好處,逼迫清帝退位。

清廷權衡利弊後,隆裕太后決定接受袁世凱的條件,頒佈《清帝遜位詔書》,宣佈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當時,清廷很多滿洲貴族集團人物極力阻撓隆裕太后頒佈《清帝遜位詔書》,但關鍵時刻,在光緒朝默默無聞此時主政的隆裕太后卻“強硬”表示:“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1912年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

就這樣,由於隆裕太后的堅持,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年僅六歲的宣統帝溥儀最終頒佈了《清帝遜位詔書》(該詔書據說是由清末狀元張謇草擬,但也有說詔書由前清學部次官張元奇擬稿,由徐世昌刪訂潤色,袁世凱加上“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一句話再潤色後,最後才由袁世凱進呈給清政府的),宣統帝溥儀最終正式退位,統治中國268年(1644年至1912年)的清王朝正式結束了,中國也正式進入了共和時代即全國統一的中華民國時代。

《清帝遜位詔書》退位詔書全文如下: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塗,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從《清帝遜位詔書》可以看出,該退位詔書有兩個主題:一個是鑑於“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因而隆裕皇太后“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也就是以共和取代帝制,建立共和立憲國體;另一個主題是“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也就是建立共和政府,實現“五族共和”,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退位後的隆裕太后生活(中坐著)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隆裕太后病逝後的祭堂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中華民國初期的國旗五色旗

鑑於隆裕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太后,這位皇太后又以“天下平安”為念,通過各方面努力,選擇以和平方式,頒佈了自我結束清王朝統治、贊成共和制度的《清帝遜位詔書》,在某種程度上達成辛亥革命之後的不流血的共和革命(套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術語,可謂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促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一次改朝換代的和平交班。因而當1913年清朝隆裕太后病逝後,當時掌權的袁世凱以中華民國的名義,稱讚隆裕太后為“女中堯舜”,下令文武官員戴孝,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了盛大的國民追悼大會,並舉國下降半旗為之進行三天的致哀。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竟然也是第一位獲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上圖合影照中居中而坐的是慈禧太后,靠右邊站著且略微佝僂著背的是隆裕太后

如果說慈禧太后一生做的最大一件好事就是支持左宗棠1878年收復了被外國侵佔多年的祖國神聖領土新疆的話,那麼隆裕太后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就是1912年頒佈了《清帝遜位詔書》,將清朝法統和清朝疆域版圖以相對比較和平的方式平穩移交給新生的中華民國。基於此,我們說,隆裕太后去世後享受中華民國下半旗致哀還是有資格的,隆裕太后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去世後第一位享受國旗下半旗致哀的皇太后和歷史人物。

我的結論

隆裕太后既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全國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的最後一位皇太后,竟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全國下半旗致哀的人物。

由此可見,筆者認為晚清的隆裕太后實際上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兩個第一”:

她既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得全國下半旗致哀的歷史人物。

這位看似普通的皇太后因創造中國歷史上的這“兩個第一”而成為中國歷史名人。

參考資料:

1.《晚清最有權力的兩位太后是“一家人”》,
https://www.toutiao.com/i6656267111658160654/

2.《晚清統治者之間相互關係及慈禧選擇載湉和溥儀做皇帝之原因》,
https://www.toutiao.com/i6631889131356029443/

3.《同治病死後,慈禧為何選擇載湉和溥儀做皇帝?》,


https://www.toutiao.com/i6647772745616605709/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