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從瘋狂的石頭開始,國產劇情片開始變得廣受大家的歡迎,《無名之輩》作為同類型電影也十分受歡迎,就連小編也被故事裡聚焦的小人物所打動。回想起電影剛剛上映的時候,小編也沒有想到,《無名之輩》會在大眾的視野裡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所以讓我們再一次進入到電影中,回顧關於小人物的話題。電影裡每個人物都是為了獲得尊嚴艱難的活著。讓人不禁發問,怎麼讓底層人的生活免去電影裡類似的困擾呢?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首先,電影分為幾個故事線同時展開,其實就是小人物與小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大頭的性格很暴躁,而大頭身邊的眼鏡又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不同的是,在電影裡,大頭並不是我們印象中強盜的樣子,狡猾殘暴。相反的,他是用暴躁的性格來掩飾自己內心柔軟的一面。就算小編看完了這部電影,也根本對大頭和眼鏡恨不起來。真的是不得不承認,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雖然看起來是蠻橫不講理的,但在關鍵時刻會表現出善良柔軟的一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大頭和眼鏡,作為劫匪卻受到很多觀眾喜愛的原因吧。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從心理角度出發,人是無法違背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的。其實,電影裡的大頭不忍心幫助嘉祺殺掉自己,就可以解釋大頭的內心並不壞。一個本性善良的人,是無法違背自己的內心去傷害別人的。如果以此為前提,電影裡的人物的行為都可以得到解釋。比如在電影中的嘉祺,經常口出狂言,將大頭和眼鏡視為自己的敵人,無時無刻不在用語言刺激兩個劫匪對自己動手。因為嘉琪知道,眼前的兩個劫匪不過是紙老虎,不敢動手。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嘉祺和兩個劫匪有著不同的經歷,卻可以看透對方的心思。在不經意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小人物之間,其實是善良作為聯繫的。雖然嘉祺的雙腿因車禍而癱瘓,但嘉祺非常勇敢,為了不拖累哥哥,嘉祺讓兩個劫匪帶自己去天台完成自己最後的心願,之後結束自己的生命。最後,其實大頭並沒有打開瓦斯讓嘉祺死去,而是留下一個字條,上面寫著,我想陪你走完剩下的橋。這幕場景不禁讓小編想起一句話,所有觸及內心的情感,都是在能理解別人的痛苦開始的。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從劇情的角度來說,無名之輩屬於一部劇情類的喜劇電影。雖然是喜劇電影,但看了以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來源於大家對電影裡所刻畫人物情感的感同身受,大家會感到電影裡的故事帶來的衝突,其實就在身邊隨處可見。除了兩個劫匪和嘉祺之間的衝突,還有老闆與員工之間的衝突,父女之間的衝突等等。正是小人物之間的衝突,才造成了電影與觀眾之間的聯繫,才會讓大家覺得,電影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遠,打破了生活與電影之間的距離。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在大頭與嘉祺相遇的故事中,兩個人就算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甚至再也沒有相遇,但兩人彼此理解了對方,並且發自內心的去愛護對方。可以說,在這段經歷後,兩個人今後的人生都會變得更加有意義和價值。不管結局如何,兩人之間的故事都已經使電影得到了昇華。事實也確實如此,觀眾在觀看的整個過程中都能看出導演在十分精準地吊著每個觀眾的胃口,可以說,電影把人性中愛情和尊嚴等問題講得是恰到好處。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正是由於大頭身上外剛內柔的特質,才使大頭的表面和內心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其實大頭只是想生存下去,卻不得不用暴力來偽裝自己。小編身邊就有些與電影中大頭很像的人,這類人也許剛認識的時候會覺得他有些蠻橫不講理,甚至表現出霸道的樣子,但相處久了,漸漸的就發現此類人會去保護自己在意的東西。再過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發現他們往往會在關鍵的時候顯得比別人更有義氣。

近乎悲哀的喜劇,透過《無名之輩》看小人物的倔強,苟且又善良

也許看到現在,有的朋友會不同意小編的說法。會說等到看清別人時候,也許就無力挽回了。但世界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凡事都沒有絕對。在大家看法一致的時候,允許不一樣的聲音發出來,也無可厚非吧。客觀看待身邊發生的事情,才是對待身邊身處社會底層的人該有的態度,難道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