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王阳明一生受尽坎坷,36岁那年,被宦官刘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旁人这80大板可能就没命了,但是王阳明还是活了下来,后来刘瑾再发力,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当时的刘瑾认为,像龙场这样的人间地狱,王阳明早晚也得活活闷死!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没料到,王阳明又再次生存下来,心学在龙场诞生,从此王阳明从人间地狱走向了万丈光芒!

王阳明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真正的聪明人,他一辈子都用智慧来生存,于是他成为了圣人!

有人说,只要能学到王阳明的一半智慧和成就,就非常了不起了!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真正聪明的人,有2不管

不管闲事

无事则存心养性,有事则事上磨练,就是告诉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和内心,别人的事情与你无关,不要去管,你若是没有那个本事,管不了还会遭人嫌弃。

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帮忙和管闲事其实只有一线之隔,帮忙帮到了点上就会让朋友心生温暖、充满感激,而管闲事只会让朋友哭笑不得、尴尬不已,甚至会反目成仇。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不管能力范围外的事

王阳明一辈子只专注于修心养性,就在龙场那样的人间地狱悟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

有人曾说世上只有两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而那些你办不到的事情,就是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王阳明: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一个真正有见识、“致良知”的人,便会有分辨真相的能力和自我选择的魄力。

真正聪明的人,有3不问

不问过去

过去的辉煌终究是过去的事情,总是沉浸在自己以前的成就中,难免会麻痹了自己。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王阳明曾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很多时候,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到遗憾和担心,把现在的不快乐归咎于过去。毫无疑问,我们用不可弥补的错误惩罚自己,也用新的希望摧毁现在。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不问结果

有人说过程比结果重要,有人说结果比过程重要,王阳明提出来,做事情不要问结果,不然你的重心都放在了结果压力上,哪还有心思专心做事情呢?

不问天意

王阳明说,不猜天意,不问人心,这里说的就是人性的复杂,和天意面前的无奈。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曾国藩曾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一个人成功与否,是天意和个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常说,尽人事,而后听天命。

把天意难测当成借口,只会叫人逃避现实、放弃努力;而过分在意得失,又会让人心生执念,更容易误入歧途。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因此,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天地虽大,只要心存良知、心怀善念,哪怕只是凡夫俗子,也有可能成为圣贤。

人生早一点读王阳明,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但最后却成为了承认,秘诀就是修心!

修心能让你的身体以及精神状态处于最乐观的状态,只要内心强大,才能砥砺前行。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王阳明心学自诞生以来,影响了中国,更影响了世界!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王阳明的“心学”更流传到东亚,成为日本民治维新的重要推手,引领日本迅速崛起,曾经有人长叹:

“中日的差距,就在一个王阳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但现在在中国,很少人能记得王阳明。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想要读王阳明的,老顾建议大家读一读《传习录》,

《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传习录》在阳明心学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当于《圣经》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后世所有与阳明心学相关的东西,基本都是从《传习录》衍生出来的。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怪不得有读者说:

即便已经看了5遍以上的《传习录》,但每读一次,都能感受到心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受益无穷。随便摘取片段,便能领略到心学思想的伟大。

另外一本是《知行合一》,这本书可以说是王阳明的人物传记,让你了解到他的一生,有辉煌有坎坷,里面有王阳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传记,读起来有趣还能学到智慧,能轻松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2不管,3不问”!否则福气会消耗

两本智慧才79元,也就是一顿饭钱,却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代代相传,真的非常有价值!

想看的朋友,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