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新型冠狀病毒,從2019年12月低開始爆發,到現在造成世界範圍大流行。這種病毒可能起源於蝙蝠,並在感染人類之前通過中間動物傳播。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新冠病毒已經感染了成千上萬的人和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持續的疫情導致很國家封國,限制人們的社交來往,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在和病毒在賽跑,努力的開發診斷試劑和治療藥物,以及研發疫苗。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其實,從古至今,人類就一直在與病毒作鬥爭。對於某些病毒性疾病,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使我們能夠防止感染的廣泛傳播,並幫助病人康復。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然而,世界上還有哪些其他的致病病毒,威脅人類的公共健康呢?

馬爾堡病毒

該病毒於1967年首次得到確認,當時德國馬爾堡和法蘭克福以及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現塞爾維亞)的實驗室同時暴發出血熱。31人患病,最初是實驗室工作人員,隨後是幾名醫護人員和照顧他們的家人。據報道有7人死亡。第一批受感染的人在進行研究時接觸了進口的非洲綠猴或它們的組織。另1例為回顧性診斷。感染病毒後,早期的補液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可提高生存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許可的治療被證明可以中和病毒,但一系列的血液產品、免疫療法和藥物療法目前正在開發中。

馬爾堡病毒的宿主是非洲果蝠。感染馬爾堡病毒的果蝠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患病跡象。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可感染馬爾堡病毒,並可發展成嚴重疾病,死亡率高。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其他物種是否也可能攜帶這種病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數據,第一次疫情的死亡率為25%,但1998-200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疫情和2005年安哥拉疫情的死亡率超過80%。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埃博拉病毒

以前稱為埃博拉出血熱,是一種嚴重的、往往是致命的疾病,影響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如果蝠、豪豬和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其中果蝠是天然的埃博拉病毒宿主),然後在人類人口通過直接接觸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受感染者的體液,表面和材料(如床上用品、服裝)汙染的這些液體傳播。該病毒的病死率約為50%。在過去的疫情中,病死率從25%到90%不等。

第一次埃博拉病毒疫情的暴發發生在非洲中部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村莊。2014-2016年西非爆發的埃博拉疫情是自1976年首次發現該病毒以來規模最大、最複雜的一次。此次疫情的病例和死亡人數超過了其他所有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總和。它還在國家之間傳播,從幾內亞開始,然後跨越陸地邊界進入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漢坦病毒

該病毒於1993年首次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當時居住在美國四角地區的一名健康的年輕納瓦霍男子和他的未婚妻在幾天內因呼吸急促而死亡。幾個月後,衛生當局從一名感染者家中的一隻鹿鼠身上分離出漢坦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已有600多人感染了, 36%的人死於這種疾病。這種病毒不會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相反,人們通過接觸受感染老鼠的糞便而感染這種疾病。

2010年發表在《臨床微生物學評論》(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此前,20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爭期間,一種不同的漢坦病毒引發了一次疫情。超過3000名士兵被感染,其中12%的人死亡。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病毒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菲律賓和泰國,此後傳播到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目前,世界上多達40%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流行的地區,隨著全球變暖,這種疾病以及攜帶這種疾病的蚊子可能會傳播得更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有5000萬到1億人感染登革熱。儘管登革熱的死亡率比其他一些病毒低,為2.5%,但這種病毒可以引起一種類似埃博拉的疾病,稱為登革出血熱,如果不治療,這種疾病的死亡率為20%。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於2019年批准了一種登革熱疫苗,可用於居住在登革熱流行地區的9至16歲兒童。在一些國家,9-45歲的人可以獲得批准的疫苗,但是,接受者必須在過去感染過登革熱確診病例。如果給那些以前沒有感染過這種病毒的人注射疫苗,他們可能會有患上嚴重登革熱的風險。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CoV)

MERS-CoV與SARS-CoV和SARS-CoV-2屬於同一病毒家族,可能也起源於蝙蝠。這種疾病在進入人類之前感染了駱駝,並在感染者中引發發燒、咳嗽和呼吸短促。MERS-CoV已通過密切接觸從患者傳播給他人,如照顧或與感染者生活在一起。中東呼吸綜合徵可以影響任何人。MERS患者的年齡從1歲以下到99歲不等。

MERS通常會發展成嚴重的肺炎,估計死亡率在30%到40%之間,是已知的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冠狀病毒中最致命的一種。目前,MERS沒有得到批准的治療或疫苗。

2012年9月首次在沙特阿拉伯報告了這種疾病。通過回顧性調查,後來確認,第一批已知的MERS病例發生在2012年4月的約旦。到目前為止,所有MERS病例都是通過前往或居住在阿拉伯半島及其附近的國家而聯繫起來的。已知的阿拉伯半島以外最大的MERS疫情發生在2015年的韓國,這次爆發與一名從阿拉伯半島返回的旅行者有關。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HIV

在現代世界,最致命的病毒可能是HIV。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首次發現艾滋病毒以來,估計已有3200萬人死於這種疾病。目前對人類造成最大傷害的傳染病是艾滋病。

強大的抗病毒藥物使攜帶艾滋病毒的人能夠活很多年。但是這種疾病繼續摧毀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95%的新艾滋病毒感染髮生在這些國家。在世衛組織非洲區域,每25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艾滋病毒陽性,佔全世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三分之二以上。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西尼羅河病毒

西尼羅病毒(WNV)是一種蚊蟲傳播的病毒,見於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它最初是在烏干達發現的,但現在已經傳播到全球各地。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西尼羅河病毒被認為是零星的,對人類構成輕微威脅,直到1994年在阿爾及利亞爆發。此後,西尼羅河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傳播,1999年,紐約市出現了首例西尼羅河病毒感染病例。2012年,WNV在美國造成286人死亡,主要是在德克薩斯州,這是美國有記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

西尼羅河病毒的典型症狀包括髮燒、頭痛、肌肉疼痛、噁心、嘔吐和皮疹。在不到1%的病例中,當病毒到達中樞神經系統時,患者會患上神經系統疾病,導致大腦發炎。

目前,還沒有針對西尼羅河病毒感染的疫苗。對抗這種病毒的唯一方法是制定有效的蚊蟲控制計劃,同時減少蚊子的繁殖數量。清除舊輪胎、水桶和未使用的游泳池中的積水可以防止蚊子繁殖。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黃熱病病毒

黃熱病病毒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只會感染人類、其他靈長類動物和幾種蚊子。由於在感染的早期階段症狀不明顯,因此很難發現。為了確認疑似病例,需要用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血樣。症狀通常在5天內改善。有些人在退燒後的一天之內,就會出現腹痛,肝臟損傷開始導致皮膚髮黃。

在大多數情況下,症狀包括髮燒、發冷、食慾不振、噁心、肌肉疼痛和頭痛。症狀通常在5天內改善。黃熱病每年造成20萬人感染,3萬人死亡,其中近90%發生在非洲。世界上有近10億人生活在瘧疾肆虐的地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黃熱病病例數量一直在增加。這種增長被認為是由於更少的人有免疫力,更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人們頻繁移動,以及在氣候變化方面缺乏全球合作。

安全有效的黃熱病疫苗已經存在,一些國家需要為旅行者接種疫苗。在黃熱病流行和疫苗接種不常見的地區,對大部分人口進行早期診斷和免疫接種對預防暴發十分重要。一旦感染,管理是症狀和沒有具體措施是有效的對抗病毒。大約有一半沒有接受治療的人會死亡。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病是由一種主要由伊蚊傳播的病毒引起的,伊蚊在白天叮咬人體。症狀一般較輕,包括髮燒、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不適或頭痛。症狀通常持續2-7天。大多數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不會出現症狀。懷孕期間感染寨卡病毒會導致嬰兒出生時出現小頭畸形和其他先天性畸形,即先天性寨卡綜合徵。寨卡病毒感染還與懷孕的其他併發症有關,包括早產和流產。成人和兒童感染寨卡病毒會增加神經併發症的風險,包括格林-巴利綜合徵、神經病和脊髓炎。

塞卡病毒於1947年首次在烏干達的猴子身上發現。後來,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發現了這種病毒。

寨卡病毒已經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爆發。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在非洲和亞洲發現了罕見的零星人類感染病例,通常伴有輕微的疾病。

2007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報告了第一次有記錄的寨卡病毒疫情。隨後,2013年,法屬波利尼西亞和太平洋其他國家和地區爆發了大規模寨卡病毒感染。2015年3月,巴西報告了一場大規模的皮疹疾病爆發,很快被確認為寨卡病毒感染,2015年7月,發現與格林-巴利綜合徵有關。

2015年10月,巴西報道了寨卡病毒感染與小頭症之間的關係。疫情和傳播證據很快在美洲、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迄今為止,共有86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蚊蟲傳播寨卡病毒感染的證據。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狂犬病毒

人類通過咬傷或抓傷從另一動物身上感染狂犬病毒。在狗患狂犬病的國家,99%以上的人類病例是狗咬傷的結果。在美國,不到5%的病例是由狗引起的,而蝙蝠是主要的傳播媒介。這種病毒只有在出現症狀後才能在人體中被識別出來。它以把動物變成暴力動物而臭名昭著,就好像它們是著名的殺人犯一樣。

狂犬病是一種引起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大腦炎症的病毒。通常,這種疾病的症狀在感染後一到三個月才會變得明顯。時間長短取決於病毒到達中樞神經系統的距離。早期症狀包括髮燒和暴露部位的刺痛感,並最終出現劇烈運動、無法控制的興奮、怕水、不能移動身體的某些部位以及最終失去知覺。與一些感染狂犬病的疾病不同,音樂不能緩解狂犬病對大腦的神經損傷。一旦出現症狀,它幾乎總是導致死亡。每年有2萬6千到5萬5千人死於狂犬病,其中95%以上發生在亞洲和非洲。世界上有超過30億人生活在可以發現這種病毒的地區。

在世界許多地區,動物控制和疫苗接種計劃已經降低了狗患狂犬病的風險。建議高危人群,如與蝙蝠一起工作的人或在該病常見地區長期生活的人,在接觸該疾病之前進行免疫接種。對於那些接觸過狂犬病的人,如果在症狀出現之前接種狂犬疫苗,有時接種狂犬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用肥皂和水清洗叮咬和抓痕15分鐘似乎也有些效果。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流感病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在一個典型的流感季節,全世界將有多達50萬人死於這種疾病。但有時,當一種新的流感病毒出現時,大流行的結果是疾病傳播速度加快,死亡率往往更高。

最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有時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始於1918年,使世界40%的人口患病,估計有5000萬人死亡。

除了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對人有致命性的威脅

雖然,有這麼多的病毒性傳染病,但是,人類從來都沒有停止和病毒的鬥爭。雖然每次疫情都很慘烈,但是人類從來沒有放棄過!人類贏得與病毒的戰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疫苗研發,診斷檢測以及治療藥物的研發,科學家從來沒有停止。隨著,科學技術和科學研究的深入,人類一定會找到對策,來預防和控制這些疾病的!

今天就瞭解一下對人類威脅比較大病毒性疾病,關注我,後續有更精彩內容

本文參加【科學V計劃】,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