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一代偉人在《沁園春·雪》中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從文治武功觀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幾人都是華夏曆史上不世出明君。我們別開生面,重點

從文學和詩歌角度探討一下,唐太宗、宋太祖這兩位到底文學水平如何呢?是“遜”還是“稍遜”還是“不遜”呢?

值得說明的是,《沁園春》中偉人表現出的氣魄令人高山仰止,文章純粹從文學、歷史的角度引入話題,加以思考,絲毫沒有對偉人的優秀作品加以否定,並且決不上升到近現代政治的領域。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宋太祖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把宋太祖趙匡胤放在前面,是因為之前除了一篇專門講宋太祖詩歌的文章。“才到天中萬國明”,宋太祖趙匡胤算是個詩人嗎?

這裡不做贅述,簡而言之,《全宋詩》中僅存趙匡胤“一首半”詩歌——《詠日》和《詠月》(殘句)。從內容看,確實沒有太多文采,幾乎都是大白話,拙樸無文,既無“風”的韻致,又無“騷”的華彩,說宋太祖“稍遜風騷”恰如其分。

宋太祖是武將出身,以武力掃平天下,他的詩唯一能看出來的就是開國氣象、博大胸懷和壯志豪情。連同宋太祖的文治武功,這才是偉人讚賞他的地方。

唐太宗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唐太宗李世民,“世民”意為“經世濟民”,可見他爸李淵在他小時候就知道這孩子將來是幹大事的。李世民廟號“太宗”,貌似歷史上著名的“太宗”不是陰謀篡位就是靠政治鬥爭上位的,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宋太宗趙光義“燭影斧聲”有弒君嫌疑,明太宗朱棣(後來改為成祖)“靖難之役”更是堂而皇之地靠武力反抗上位。

瑕不掩瑜,政治汙點並沒有掩蓋唐太宗在歷史上的偉大,他在唐朝建立和發展上作出了卓越貢獻,“名為守成,實乃開創”。一代偉人在點評“二十四史”時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即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沒有之一。在唐朝立國的戰爭中,李世民陸續消滅隴西薛舉、河西李軌、山西劉武周,又滅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再滅後南梁蕭銑和江南割據勢力,統一天下。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他文治天下,虛心納諫,與民休息,開創“貞觀之治”;他昭明百姓、協和萬邦,被尊為“天可汗”。說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綜合水平最高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唐太宗的諡號是“文皇帝”,這不僅體現在文治上,也在他本人的文學詩歌成就。

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頂峰,寫詩不只是詩人們的專利,唐朝的皇帝基本上也個個是耍筆桿子的詩人,不然怎麼成為天下的表率呢。但在“盛唐氣象”形成之前,隋唐在詩歌上並沒有形成統一正確的方向,因為經歷過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分裂,北方詩風偏於剛健質樸,南方偏於委婉華麗,各有優劣。於是,李世民剛繼位時,召集各界代表在長安開了一次“關於唐代文風的文藝座談會”,會議就文風問題達成了共識——融合南北朝以來的文風,“各去其短,合其所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唐太宗身體力行,親力親為,他的詩歌常常抱負和華彩並存,格調剛健豪邁。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我們所熟知的初唐詩人代表是“初唐四傑”和陳子昂,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太宗本人就是初唐詩人的代表。唐太宗生於他們之前,可以說是他們詩歌上的開路先鋒。《全唐詩》第一卷就是太宗詩歌,共96首,他的詠物寫景詩、詠史詩、邊塞詩都頗有成就。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望終南山》(節選)

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

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

《詠風》(節選)

披雲羅影散,泛水織文生。

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

《詠桃》(節選)

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

李世民的詠物詩徹底擺脫了之前文章所說的南朝宮體詩的淫靡風氣,是對大自然和眼前實景的吟詠,而且多託物言志,如《詠風》表面上寫風吹的景色,實際上卻抒發像劉邦那樣的“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帝王氣魄;《詠桃》寫的又那麼明麗美豔,被王夫之讚譽為“絕代高唱,結語深煉”,這可是極高的評價了。

《賦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這首詩應該是李世民最為出名、廣為傳頌的名句,疾風方能顯出草的剛勁,亂世才能出忠臣,這是對蕭瑀莫大的讚譽。蕭瑀是南梁後裔,梁明帝之子,隋煬帝蕭皇后之胞弟,也是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唐太宗一生南征北戰,歷經戰陣,是個軍旅皇帝,他的詩裡有濃濃的書劍情懷。我們習慣上稱王昌齡、岑參、高適為盛唐邊塞詩人代表,但早在初唐,李世民就已經是唐詩中邊塞詩的鼻祖。唐太宗繼承了“三曹”尤其是曹操的建安風骨,慨然有大丈夫之風,從而為唐代詩歌奠定了基調——以漢末三國的建安風骨為骨架,以南北朝華麗辭藻為修飾充實。《全唐詩》開篇,就是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能夠看到帝王強大氣魄的還有《飲馬長城窟行》和《還陝述懷》。

《飲馬長城窟行》(節選)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還陝述懷》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這首詩無疑是李世民最優秀的詩篇之一,仔細讀來,寂寞鏗鏘,充滿浩然正氣。詩歌寫在他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後,這時的他23歲,已經表現出戰神和明君的氣魄!因為,別的帝王的志向在天下,李世民的志向在“宇宙”。

唐詩是詩歌的頂峰,唐朝皇帝詩人的數量,也是當仁不讓的第一。除了唐太宗,還有唐玄宗、德宗、宣宗都做過許多詩,甚至武則天也留有詩篇,並且後世對這些詩的文學評價,還都不低。和唐代其他大詩人相比,唐代皇帝的區別在於,有些唐皇的詩流傳到今天,有些沒有流傳到今天而已。由此可見,

不愧是唐朝的詩歌,詩歌的唐朝!

從文學角度看,“唐宗宋祖”真的“稍遜風騷”嗎?

後世評價唐太宗“文皇生更隋代,早事藝文,其遊幸諸作,宮徵鏗然,六朝浮靡之習,一變而唐,其為一代之祖,又何疑焉?”用今天的話說,李世民生在隋朝,很早就開始讀書寫作,他遊歷的詩歌慷慨激昂,改變了六朝的浮華淫靡風氣,成為唐朝詩歌之祖,不需要懷疑這一點。

可以看出,

唐太宗不僅自己的詩歌創作取得了不低的成就,而且對有唐一代的詩歌發展有開創之功,從這個角度看,唐太宗在文學上並沒有“稍遜風騷”。和漢武帝一樣,給人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是他閃耀史冊的赫赫文治武功,掩蓋了他的詩歌造詣。偉人之所以讚揚“唐宗宋祖”,就在於他們開國的壯志豪情以及在文治武功上的貢獻。

推薦閱讀

從文學角度看,“秦皇漢武”真的“略輸文采”嗎?

“洛陽女兒名莫愁”,梁武帝和他的“中國第一帝王文學天團”

“才到天中萬國明”,宋太祖趙匡胤算是個詩人嗎?

花間識面,漫聊遣心,我是“花間漫聊”,如果您覺得本文有所收穫,請點評、點贊、關注,在此多謝。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