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書論《篆勢》,究竟講的是什麼書法?

文/王呈祥

應書友要求,從今天起,筆者將《書譜》中所提到的有關蔡邕、鍾張和羲獻父子的書法的論述逐一為大家講解。主要有兩個目的:

第一是為同道解惑,第二是自己通過復讀獲得新的知識。

專欄

孫過庭書譜學習技巧,精品十四講

作者:二小書法

199幣

50人已購

查看

我們先來說東漢的蔡邕。蔡邕的書論《古代書論》中共收錄四篇:其一《篆勢》,其二《隸勢》,其三《九勢》,其四《筆論》。其中《隸勢》存有爭議,有學者認為非蔡邕所著,而是鍾繇寫的,這個問題我們不去深究,就按照書上的標註——視為蔡邕著。

今天先講第一篇《篆勢》。開講之前,蔡邕這個人,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

蔡邕書論《篆勢》,究竟講的是什麼書法?

蔡邕,字伯喈,河南杞縣人,東漢末年的國家公務員(有個閨女叫蔡文姬)。董卓上馬時,強行讓他做官,官至尚書、左中郎將(官當得不小)。董卓落馬後,因在王允(《三國》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面前說錯了話鋃鐺入獄,不久便死於獄中,享年六十歲。善音律,有“蔡邕識琴”的典故流傳;善書法,創造了飛白書字體,但少見傳世書法作品,相傳《校勘熹平石經》為他所寫。下面開始講解《篆勢》。

蔡:“字畫之始,因於鳥跡,倉頡循聖,作則制文。”——上古時期,黃帝任命倉頡為造字的左史官,“小倉啊,我華夏民族不能沒有文字,你受累搞點出來。”“大哥,那小弟就勉為其難,搞上一搞。”就這樣,倉頡根據鳥獸的足跡創造了有規則的文字。

蔡:“體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那時的文字名稱可用篆書來形容,大致分為六種,而且每一種都精妙入神。有的酷似烏龜背上的花紋,有的類似龍身上的鱗片。

蔡邕書論《篆勢》,究竟講的是什麼書法?

龜殼上的紋路無需過多形容,我們大抵都見過,至於“龍鱗”長啥樣,說不清楚。難道蔡邕見過龍?扯淡的話。估計他只是聽說過,或是見過石壁上雕刻的圖騰,內心有龍的形象而已。就好像你我都沒見過龍,卻都知道它長什麼樣一樣,因為電視和書籍中有刻畫,雖是杜撰出來的,但我們內心會認為——龍就長這樣。龍僅是傳說,無從談起。

蔡:“紆體效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縕;揚波振激,鷹跱觶鳥震,延頸協翼,勢似凌雲。”——這些字的外形有的像鳥一樣,長長的翅膀短短的身子;長的地方如穀穗下垂,短的地方如蟲蛇錯綜盤旋;觀之,像鷹聳立身子鳥出現驚惶,伸長頭頸協調以翅膀,勢必要凌空飛翔。

上古的“六篆”如今我們能見到的,估計只有甲骨文一種,而甲骨文的字形基本符合蔡邕說的形象,身子小手腳都很長。學過或見過小篆的網友,應該有這種感受——字的上半部很緊湊,下半部極力伸展。由此可知,小篆也是從中演變而來的。

蔡邕書論《篆勢》,究竟講的是什麼書法?

蔡:“或輕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蚑翾翾。”——有的筆畫輕快地舉起向內投去,如交叉的樹幹,枝梢很濃豔;那交叉似斷似連,筆畫似露珠緣線路旋曲下流,最後靜靜地垂在下端。直的筆畫好像吊掛著,縱的筆畫如同連綿的。有的筆畫飄逸,不方也不圓;它們若行若飛,有快有慢。

有人說篆書的起筆要畫圈藏鋒,而後行筆緩慢,收筆亦畫圈藏鋒,筆者以為這是初學者的狀態,並非真正的篆書書寫——篆書筆畫看似厚重,實則非常輕快。

若非輕快,用刀在龜殼上刻字將不是這種形象;若非輕快,中山王鼎也不會有這麼多密密麻麻的字;若非輕快,一塊石鼓上也不會把歷史記述的這麼完整。總而言之,篆書與其他書體一樣,有快的筆畫,亦有慢的筆畫,正是蔡邕所說的“若行若飛,蚑蚑翾翾”。

蔡邕書論《篆勢》,究竟講的是什麼書法?

蔡:“遠而望之,若鴻鵠群遊,絡繹遷延。迫而視之,湍漈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遠遠望去,它們像是一群鴻鵠在天空中往來不絕;走進觀察,那圓轉的筆勢又如湍急衝擊的流水,想指出它的來源,卻已不能窮盡源頭。

在蔡邕心中,一個“好”字是不足以說明篆書的,那麼究竟有多好呢?他說:“研桑不能數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研桑這樣善於計算的人,也不能數出筆勢的曲折;離婁這樣視力較好的人,也看不出結體的間隙;般倕這樣的巧匠看後,也要退讓而辭掉大名;籀誦這樣創造文字的大師看後,也要拱手而擱筆。

計研和桑弘羊合稱“研桑”,二人皆為古代善於計算的名人,用今天的話說——數學天才(《書譜》中談過桑弘羊)。“離婁”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據說是黃帝時期的人,視力非常好,百步之外的東西都能看清。“般倕”指的是魯班和舜臣倕兩位能工巧匠。“籀誦”說的是史籀和沮誦,前者是善寫篆書的人,後者是創造篆書的人。

古代眾多有名的人,將自己引以為傲且被世人稱道的技能與篆書放在一起都要遜色三分,這便是篆書究竟有多好。

蔡邕書論《篆勢》,究竟講的是什麼書法?

最後蔡邕說:“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豔於紈素,為學藝之範閒。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我編撰書籍的篇目,感到鮮明美好即可觀賞。將美妙的字體寫在潔白精緻的細絹上,成為學習書法的典範。我要嘉許禮樂教化的豐富蘊含,讚美篆書創制者的莫大手筆。念文字形體的情形,這裡只舉其大略說說而已。

最後這一段,其實就是蔡邕自敘。四句話,第一句是說做了什麼事,第二句是說所做的事會帶來什麼,第三句是說要讚美篆書以及創造篆書的人,第四句則是自我謙遜的話。就如當今很多作家出書的自敘,他們會在自敘中介紹書的大致內容和出版的原因,往往還會加上什麼“寫得不好,請讀者原諒”,什麼“歡迎大家指正”之類的話。

《篆勢》全文最重要的是在講述一個“勢”字(篆書的勢),其中有基本外形的描述,有姿態姿勢的刻畫,有論亦有述,雖不是在教人寫篆書,卻在說明什麼是篆書以及什麼是好的篆書。

好了,蔡邕第一篇書論《篆勢》就講到這裡,敬請期待下一講——《隸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