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攻擊世衛組織 並不會增加臺灣參與WHA的機會

圖片

民進黨當局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交鋒,最近愈演愈烈。臺灣資深媒體人汪誕平20日在臺灣“大華網絡報”發文指出,在臺灣採取主動攻勢的狀況下,參與WHO的機會並未相對增加,預料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臺灣仍將不得其門而入。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趁機展開動作,一方面循例策動所謂的“邦交國”在WHO聲援,並請求歐美國家協助;一方面展現本身在防疫上的具體成果,呼籲世界重視臺灣在全球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這種聯絡“友邦”、訴諸輿論、向WHO施壓的做法,早已行之多年,不足為奇。令人不解的是,急於想進WHO的臺灣,今年竟主動對WHO開炮,除了臺灣網民競相以不堪入耳的言詞辱罵WHO總幹事譚德塞,民進黨當局高層官員更以指名道姓的方式公開抨擊。

例如,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批評譚德塞“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痛批譚德塞“不知感恩、無的放矢?不夠格在那個位子上?沒證據亂講話,應為錯誤行為道歉”;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質疑“WHO領導幹部是不是活在平行時空”;對於臺灣網軍攻擊譚德塞,“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世衛表現,只要時間一拉長,自有公斷”,還批評譚德塞“內行說外行話”;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則譏諷“快把這傢伙帶下去量個體溫吧!這是‘武漢腦炎’嗎?”

這些明顯不友善、甚至還有人身攻擊意味的言詞,即使是一般外事場合都不常見,更何況是對於一個國際組織的總幹事,再加上臺灣網軍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謾罵,可以想見譚德塞的憤怒與反感。這些舉動對於臺灣參與WHA,絕對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這樣淺顯易懂的道理,民進黨當局不會不明白,為何還要一意孤行?

合理判斷,不外乎三種可能。其一,民進黨當局已經瞭解,今年不可能參與WHA,結果既已註定,遲早都要翻臉,與其事後譴責不如提早開罵;其二,民進黨當局認為參與WHA固然難度很高,但這次疫情臺灣表現需要獲得肯定,正好藉此造勢,以臺灣跟WHO的衝突,引起世人對臺灣的同情;其三,配合急於“甩鍋”的特朗普加強對WHO的攻擊,形成WHO更大的壓力。

究竟是哪種因素?目前還不能確定,但可以斷言,主動攻擊WHO或是譚德塞的做法,對臺灣絕對是弊大於利。

就事論事,臺灣無法加入WHO並非譚德塞作梗,也不是他所能決定的。WHO是聯合國下屬機構,只有主權國家才有參與資格。臺灣要想“完整”參與WHO絕無可能,即使美國全力相挺也沒有用。至於臺灣參與WHA,WHO強調,在現有機制下,臺灣已經取得合作管道,包括臺灣有一個與國際衛生條例的對口,可與WHO對口進行溝通,並被授權限可以登錄公衛事件資訊網站;臺灣的流行傳染病訓練計劃是全球流行傳染病與公衛防治網一員,WHO在此分享全球傳染病防治資訊與警報;今年2月由WHO所舉辦的全球創新研究論壇,也邀請兩位臺灣公衛專家出席,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專家共同針對COVID-19防疫討論。

換言之,WHO認為,臺灣參與WHA年會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似乎並不是那麼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