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漫改劇《長歌行》自立項以來頻頻引發爭議,除了被"唐粉"們舉報之外,劇集最大的爭議來自於動漫粉對選角、能否還原漫畫的擔憂。不僅是《長歌行》,對於其他的漫改劇,動漫粉們同樣是又期待又擔心。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隨著文化經濟的變遷、二次元用戶的增長與國漫自強,漫改真人劇從2015年起逐漸迎來發展。現如今,國漫已經成為繼熱門IP小說之後,影視劇創作的重要內容來源之一,但漫改劇的成績卻遠不如預期。

從2017年至今出圈成為爆款的作品僅《陳情令》《全職高手》《從前有座靈劍山》等數部作品,大部分劇集都淹沒在了滿屏的吐槽彈幕中。以小眾題材想要在大眾市場突圍,同時還要兼顧圈層受眾,目前看來,在路上的漫改劇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冰火兩重天 漫改劇難出圈

1996年,徐銀華執導的《三毛流浪記》在北京電視臺播出,這部作品講述了舊社會里被壓迫凌辱的兒童三毛,不斷找尋幸福的過程中辛酸、無奈、幽默的流浪經歷。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同時期內,《古惑仔》等反映個人英雄主義的香港地區漫改作品也獲得注目,一時風頭無兩。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以《粉紅女郎》和《流星花園》為代表,情景喜劇與偶像言情題材為主的漫改劇走俏。但這之後,漫改真人劇陷入漫長的斷檔期,鮮有佳作。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直到2015年網絡影視迅速發展,首部國漫改編真人劇《秦時明月》問世,漫改劇成"燎原之勢",2017年《鎮魂街》與《端腦》殺出重圍,2018年《快把我哥帶走》廣受關注,2019年《從前有座靈劍山》打破圈層壁壘,獲得認可。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近幾年隨著網劇市場的發展,漫改劇數量逐漸增多,僅2020年將上線播出、立項的作品就超過20部,如《網球少年》《一人之下》《斗羅大陸》《狐妖小紅娘》等劇集備受期待。

漫改劇在類型上也逐漸豐富,從最初玄幻武俠為主,如《秦時明月》《畫江湖之不良人》,逐步發展至青春甜寵、體育競技、民國探案、科幻懸疑等其他題材,例如《甜蜜暴擊》《全職高手》《熱血同行》《南煙齋筆錄》《端腦》等。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但在已播出的漫改劇中,可以看到出圈的作品寥寥無幾,口碑也呈兩極分化狀況。出圈的《畫江湖之不良人》豆瓣評分高達8.2分,《陳情令》豆瓣評分在未受肖戰"227事件"影響之前評分高達8.1分,《全職高手》也達到7.4分,《從前有座靈劍山》有7.1分。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但更多的劇集面對的是未出圈,低評分的狀況。《鎮魂街》原作豆瓣評分8.4分,電視劇評分6.1分。遊素蘭的漫畫《火王》原漫平均達到8.6分,最低也有7.8分,號稱投資3億的漫改鉅製也算是折得轟轟烈烈,豆瓣評分低至3.7分,不少網友表示劇集非常"毀原著"。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二次元到三次元 找到核心是關鍵

國漫崛起正當時,擁有漫改基因的真人劇,正將中國故事編碼成影視作品,吸引00後、90後甚至更高年齡層的泛人群關注。

幾乎大部分人都認為漫改IP的出現,是因為網文IP式微,漫改以"候補者"的姿態進入。但實際上漫改IP承擔的主要功能是豐富市場題材,漫改作品是有關"想象力"的藝術,題材內容上更豐富多元。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漫畫角色承載著人們對某種英雄主義、個人主義的想象,寄託著大眾對有別現實世界的國度之夢。對一部成功的漫畫作品來說,最基本的是能否有立得住的世界觀,和打動觀眾的人物角色。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情感羈絆則是動漫作品的靈魂,它抓住了觀眾作品之間的鏈接關係,這是漫改劇在改編時應該重視的一把"通關鑰匙",二次元觀眾和三次元觀眾之間並不存在不能打破的壁壘。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有一套漫畫語言和讀圖語言。而漫畫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它較難被改編,想象力和風格特殊化是優秀漫畫的核心競爭力,但影視語言區別漫畫語言,漫改作品一定不是二次元到三次元簡單的"世界觀"平移,如何找到核心才是關鍵。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比如2017年,ABB創造製作的被譽為"漫畫界的《三體》"之稱的《端腦》,是一部"少年燃"無限流作品,內裡保羅萬象,充滿了對人性的探討,對光明與黑暗的摸索。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2018年走紅的漫改劇《快把我哥帶走》原作聚焦的是親情。引發觀眾大規模討論的《從前有座靈劍山》,雖然包裹著"吐槽流"、"無厘頭"外衣,但內裡是少年們成長過程中對於夢想和自我的追尋。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何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壁壘

喜好動漫的二次元群體本身具有高忠誠度和高互動性的特點,這也是吸引資本投入漫改影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能忽視的是,對於漫改劇來說,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二次元群體會對作品表達稱讚和期待,但是當作品不符合他們的期待時,他們也會毫不留情地攻訐作品。同時,漫改劇還要兼顧普通觀眾的需求。如何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壁壘,成為了漫改劇最大的難題。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首先,人物選角是漫改劇首當其衝被髮難的。不同於文學作品文字描述的間接展示,漫畫作品的人物造型則更為直觀。動漫作品已將較為固定的人物形象傳達給了粉絲群體,可以說,動漫角色已在粉絲心中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其次,就是為了呈現出二次元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特效成為影視劇創作的重中之重,而大部分的國產漫改劇在特效上的成本非常低。以《巴拉巴拉小魔仙》《葫蘆兄弟》為代表的"渣"特效,倒是成功成為了B站上鬼畜視頻的源頭。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國產漫改劇在"討好"原著粉和吸引主流觀眾上依然很難去把握尺度。《畫江湖之不良人》在忠於原著上堪稱是漫改劇的教科書。

上線首日播放量破3000萬,收官時獲得近7億的播放量,正得益於"神還原"吸引了大量原著粉圍觀,但主流觀眾對這樣的審美和設定的接受度卻沒有這麼高。而第二季慘遭滑鐵盧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劇情魔改傷害了原著粉的感情。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熱血同行》豆瓣7.5分,但未出圈也與把握不好平衡有莫大的關係:因為原創女主的加入,感情線的調整讓劇情發生了較大變動,受到不少觀眾的吐槽。

從《秦時明月》到《長歌行》,毀原著的“漫改劇”到底做錯了什麼

國漫崛起、題材的多元化,對於漫改劇來說,僅僅是一個開端,它無疑是一座金礦,如何開採利用這座金礦,讓它成為連接創作者、原作和觀眾之間的橋樑,這條探索之路仍然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