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被稱之為成功者的人僅有不到0.02%,而在這0.02%的成功者中,有98%的人都具有一個共性:創造新事物或比其他人更快的接受別人創造的新事物。

BIM技術目前已是建設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目標,現在對於建築業關於BIM的應用已經不是“能否”的問題,而是“早晚”的問題。今天來和大家分享關於BIM自身產業鏈的發展情況與進入BIM行業後的職業規劃。

01、— BIM產業鏈分析 —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建築業中BIM的組織架構是怎麼樣的:

(1)甲方的BIM管理運用圖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2)施工方的BIM組織架構圖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3)設計單位的BIM設計流程圖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建設產業鏈條很長,細分很多專業,各類型機構眾多,在滿足BIM需求的過程中,基於現實條件與組織利益考慮,BIM實現的組織形式各有不同,即使是上述所示業主、設計、工程總包與業主項目等典型BIM組織架構,實際運行中也會有差異。

各大工程央企已陸續完成其十三五發展規劃,BIM在其中基本都被提到或強調,大部分央企也已推出各自企業BIM應用實施指南。

02、— BIM職業發展前景 —

如今說BIM,無論是設計院,還是業主,或者施工單位,大概都是說出一二。說明這兩年BIM的推廣實施速度確實再加快,同時也說明圍繞項目建造的各方利益體對於BIM的認識程度和推廣力度也確實在提高。如同10年前的互聯網大潮一樣,基於BIM所引領的技術變革、管理變革,也勢必會創造出新的商業機會、商業模式和新的工作崗位。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這兩年在大力推廣應用BIM,很多企業從開始的摸索到逐步的堅定清晰,在培養自有BIM人才的同時,也在努力吸納社會上的優秀BIM人才,力圖打造企業自有的BIM團隊。

一項新技術、新工具的引進和推廣,尤其當與傳統的思維觀念、工作方式產生較大甚至顛覆性衝擊的時候,其真正的用於實踐並非易事。大家對BIM並不排斥,都認識到了它的巨大價值。但為什麼很多企業在推行BIM的時候還那麼艱難呢,甚至企業在做了相應的實施計劃、考核政策之後,推行BIM依然達不到理想的目標。那麼試圖從個人職業發展與BIM的關聯上去尋找答案。

03、— BIM職業規劃分析 —

BIM實施最終靠具體的執行人,執行的效果並非取決於員工對BIM有多大認可度,而是取決於員工為此願意付出多少具體行動。

因為大家認可願意做BIM,源動力絕非老闆在這裡喊兩下,或者定個簡單的實施計劃,制訂很嚴厲的考核政策。並非這些不重要,而是解決不了員工內心源動力的問題。不管是基層員工,還是管理者,促使大家去主動認可學習某項技術和技能,或者說去改變某種思維觀念的時候,源動力來自於兩個方面:誘惑與恐懼。並由此產生內心的接受與認可,最終自動激發行為觀念上的改變。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何謂誘惑,誘惑除了我們常規能想到的薪酬、福利等等物質的東西,還有一點,就是員工的職業發展目標,自我的定位和追求,比如究竟能從BIM中獲得什麼支持。通俗講,就是我學BIM對我今後有啥好處。對我技能的提升,職位的提升,乃至自我理想的實現,綜合起來就是自己在職場中面臨同同一系統和崗位的競爭力時,我與別人競爭差異化在哪裡;

何謂恐懼,其實就是上述那些誘惑的對立面,我不學BIM,我有什麼損失,工作不好找了?失去了一項技能?工資掙得不多?管理上比別人欠缺、周圍人的水平都比自己高等等,由此帶來生存及競爭上的壓力,這就是恐懼。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未來基於BIM的各類人才發展方向。就目前來看,今後3-5年內仍然是國內BIM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就目前來看市場上所謂的BIM人才也是層次不齊,未來有三類人才會首先逐步清晰並被企業所認可。

一類是BIM的建模人員(包括模型維護),BIM的應用終究要從創建模型開始。所以無論是設計院,還是業主或者施工單位。無論是請外部的諮詢公司,還是培養自己的BIM團隊,模型的維護是必不可少的。這類人才在市場是最多的,簡單的進行幾個月的培訓,就可以按照圖紙和要求進行建模。

在BIM工程時代,給工程人的一份職業規劃

一類是BIM的實施人才,如同我們平常說的信息化實施人才。如果把BIM看做是一個信息化系統,那麼需要實施人員去針對項目作出實施計劃,代表甲方與外部的合作單位進行溝通,組織協調相關專題會議,對實施計劃進行有效的把控,確保基於項目的BIM實施計劃達到預期成果,同時還能總結出相應的實施經驗和思路。這類人才除了要掌握BIM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懂業務,同時具備管理的組織實施能力。通俗講,就是要學會在BIM技術與企業管理之間架起橋樑,學會用BIM技術去實施項目管理。

目前看,這類人才是最奇缺的。

最後一類人才是隨著BIM的協同應用價值發揮,站在企業信息化戰略高度,運用BIM系統能夠對企業的組織形態、崗位職責、工作流程進行再造和優化,屬於企業BIM戰略總監的級別。施工企業推進BIM的策略,包含BIM推行的三步:功能性應用、項目級應用、企業級應用。其實和上面三類人才進行對應,企業級應用層面就是最後一類人才,從單純的生產力提升到最後生產關係的改造,必然會需要更高層次的複合型BIM人才。

不管是功能型人才還是複合型人才,不僅僅要掌握從場地模型設計、深基坑模型設計、模板三維建模、腳手架模型創建,到辦公樓結構模型、鋼筋模型、建築裝修模型創建,機電專業(電氣、給排水、消防、通風、空調)建模,更重要的是掌握碰撞檢查、進度模擬,再到協同管理平臺項目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