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十月四號也就是農曆的九月初六是我六叔家兒子的新婚大喜之日。這一天剛好趕上國慶小長假,我們一家三口驅車老家睢縣,欣欣然去參加堂弟的婚禮。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讓13歲的兒子參加這樣的婚禮我是有用意的,老公這邊親人少之又少,一年半載也參加不了一個紅白喜事,而姥姥這邊就大不一樣了。父親的門兒裡(不出五服的一個大院)人丁興旺,弟兄六個的父親排行老二,除大伯家是兩個男丁,其餘五家均一個男丁,再加上七個堂妹(我是閨女中排老大),堂姊妹就有15個,也就是說我兒子的姥姥姥爺,舅舅小姨能甩出一條街。我經常跟老公開玩笑:“你要是敢欺負我,孃家兄弟一大堆過來幫我出氣!”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跟我同歲的堂弟楊洋給我發微信調侃道:“你這坐桌來得怪積極,頭兩天都來了!”

我故意附和道:“我是來佔位的,提前能佔個好位!”

堂弟又說:“這才吃過咱五叔家(五叔兒子的結婚宴)的大桌沒仨月,又開始吃咱這六叔家的桌類,想想吃恁家馬小寶的大桌過不了幾年,也就是眼跟兒前的事!”

哈哈,雖是鬥樂卻是大實話,兒子今年已經過了13歲,如果上不了高中大學,像他這幾個小舅舅一樣老早訂親結婚也就是七八年一眨眼的功夫。想著我家馬小寶和他媳婦兒一起磕頭,主事的挨個叫新人的姥姥姥爺,新人的大姥姥大姥爺,新人的三姥姥三姥爺依次往後一直叫到六姥姥六姥爺,再從舅舅妗子大舅舅大妗子一直叫到七舅舅七妗子還有一連串的小姨們前來授頭,那不得讓主事的累個半死這一情景讓我忍俊不禁偷笑起來。

還好有別於老家睢縣親人授頭這一儀式,許昌的風俗是隻有拜天地和父母,份子錢都是提前隨過的,如果要實實在在的磕頭我還真心疼我家兒子的膝蓋呢 。哈哈哈……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時光真的是個神奇的東西,彷彿六叔結婚的時候就在昨天,眼前卻迎來的是六叔兒子的婚禮。這日子過得也太快了,真讓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

結婚頭天下午是張羅婚禮事宜的日子,門裡能支事的徑向趕來,他們要擬明天授頭的名單,迎親時的車輛安排,商議喜車從哪個方向出哪個方向進,拿紅裙子抬盒子的人和迎接客等,雖和五叔家兒子的婚禮間隔才仨月,但認真的大伯父親他們又逐一檢查敲定,以免疏漏。結婚是人的頭等大事,不能有半點閃失和馬虎,更不能在新媳婦面前鬧笑話,讓孃家人貽笑大方會失了我們楊家大院的臉面。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在豐饒的豫東平原,老家睢縣是最注重體面的一個地方,老祖宗傳下的規矩不能改,一條條一框框按規矩置辦就不會失了體面。作為父輩的他們雖識不了幾個大字,但他們比任何人更看重“臉面”二字的重大含義。我們這一代人是無法理解和參透的。他們辛苦勞作,用勤勞的雙手和滿身的力氣換來兒子一生的幸福,他們任勞任怨,在村裡置買宅基地,搭建氣派的二層洋樓(他們自己不住),購買鋥亮的汽車(他們自己不會開),給兒子訂親僅彩禮這一項就高達十幾萬,還有婚禮花銷和新房的裝修費用,如果讓我算下來,在農村養大一個男孩並讓他成家立業娶親生子算下來得100萬左右。這龐大的百萬鉅款足可以讓他們窮其一生卻無怨無悔,兒子的成家立業能換回他們在村裡挺起腰板的生活,所以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在他們身體裡已根深蒂固,強大的家庭榮辱感和深厚的宗族觀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和支撐。對於他們來說,活的是一口氣,“不吃饅頭咱爭口氣”的氣。父輩的他們是豫東平原上萬萬千千漢子的縮影,是老家睢縣男人的代表性人物,是我最敬重的一群人。

商量好各項事宜後,父親跟近門的宗昌大哥(已是爺爺輩,倆孩子都已成家並添了孩子)感慨道:“再過十年我都可以見到四輩人了,還能不服老嗎?”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我一向認為大大咧咧,毫無心機像孩子一樣的父親從來不懼怕變老,卻突然感慨起了“老去”這個字眼是多麼的讓我意外。父親說從他記事起咱大院裡已經老了二十多口人了,大哥說,肯定不止二十多口,再說咱院裡添多少口人了呢。是呀,歲月真的很無情現實,但時光又很公正仁慈,老去了又添小的,舊走了又來新的,這就是生生不息血脈相連的生命意義之所在。

我問父親:“爸,你們同輩人中最大的多少歲?”

父親說屬宗昌哥的大伯年齡最大,84歲,最小的恐怕就屬老六爺家的兒子富軍叔了,他應該有44歲左右,同輩人相差40歲。

“那我這一輩年齡最大的是誰?”

宗昌哥說屬他大哥年齡最長,62歲往上,最小的當屬我三叔家中年所得的兒子楊富傑(小名叫蛋兒),今年高中二年級,應該有17歲,這算下來同輩人相差的也是40歲。由此可見我們家族的龐大和人丁興旺。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在老家睢縣辦喜事圖的是熱鬧,人多了才熱鬧。老話講“親了遠不了”,不到事兒上不知道,一到事兒上就知道人多的重要意義之所在。今年的中秋節在微信朋友圈有人吐槽: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都是表面的親,實際上的遠離,這一觀點我不敢妄加評論,但我深刻理解:每一次的紅白喜事,它會讓平時奔波於生計的親人凝聚到一塊,同一個祖宗的子孫流著相同的血液,老祖宗就是一棵百年大樹,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在老祖宗的庇護下,我們就像一把緊緊抱住的筷子任誰也折不斷,又像一條牢牢捆住的繩子任誰也剪不斷。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父親的爺爺也就是我的老爺,弟兄六個,那弟兄六個下面的兒孫讓我陷入了分得清誰是誰卻分不清誰屬於誰的尷尬,唯一清楚的是我老爺有兩個兒子四個閨女(我爺排行老二,上有大爺爺,四個姑奶奶),大爺爺有三個兒子四個閨女,我爺爺六個兒子。家族的人丁興旺,讓我在童年的美好時光裡天天有坐不完的大桌,年年走不完的親戚,長大後又多了一項:坐不完的大桌,走不完的親戚,和隨不完的份子。這是成長的光陰所賦予我必須履行的權利和義務。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絮叨了一大堆,還是回到今天的主角俺六叔吧。六叔今年屬牛,46歲,比34歲的弟弟正好大一個屬相。以前,農村的孩子,出生後都要起一個小名,一直叫到上小學,或者落戶口的時候,才起一個大名。父母給孩子起小名錶達了對孩子的一種特殊的愛,農村民間有“孩子沒有小名養不活兒”的說法。六叔的小名叫“八路”。為啥叫八路我不清楚,但聽母親講:六叔剛出生時準備叫的小名是“不重樣”,而不是八路。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孩子可以隨便生,奶奶生一個是兒子,再生一個還是兒子,等生到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時,村裡問她生的是兒子還是閨女,奶奶訕訕地說:“不重樣。”最終沒有閨女命的奶奶死了心,做了結紮手術。那一句“不重樣”的身後是奶奶深深的絕望和無奈,取小名不是表示爺爺奶奶對六叔的寵愛,而是因為他們目不識丁,隨便叫上一小名兒讓他有別於其他的弟兄,方便稱呼,又隨了好養活的說法。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六個男勞力,雖說一隻手上伸出的手指頭都不一般長,但爺奶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偏向與寵愛,有的是一視同仁的對待,同樣的上學,同樣的閒時挑著糞簍去拾糞的相同待遇。長大成人後,一個個都成了頂樑柱。但六個兒子的婚事又成了爺爺奶奶的頭等和頭疼大事。

母親說她嫁過來時,六叔才十來歲,新婚的母親跟著爺爺奶奶和她的幾個小叔子吃大鍋飯,口齒不伶俐的六叔跟他的二嫂說話一句一個“咱娘咋著咋著”“咱娘咋著咋著。”那時的六叔是家裡圍著鍋臺轉的小提溜兒(小尾巴)。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六叔是除了上學不行,其他都行的一個人。記得我十歲之前,六叔會做紙炮。炮就是農村過年燃放的爆竹。加工一掛完整的噼裡啪啦的響紙炮需要很多道工序,繁瑣複雜又來不得半點馬虎。從選材到徒手擀炮,再到用刀切割成一盤盤排列整齊猶如小拇指大小的紙炮,還需栽炮捻兒,固定,摔打,二次上炮藥,最後手工編成長長的一串串紙炮大功告成。在那個沒有機器操作,一切加工靠純手工打製的年代,六叔做的炮是很搶手的,震耳欲聾的響聲和不藥捻就是質量的最好檢驗。但六叔沒有做生意的頭腦,再說個人加工爆竹存在著多種不安全的因素,六叔的紙炮加工廠被取締了。六叔還會翻修各種車。手扶拖拉機,機動三輪車,再到後來的大型收割機,六叔從不去修理店,修理店維修是要收取維修費的,六叔不捨得花那冤枉錢。六叔在家把它們的零件一個個拆下來擺成一地,用機油一遍遍清洗,需配換的零件六叔像變魔術似的一個個擰上,而坐在一旁觀看的我並不稀罕他高超的技藝,我稀罕的是他工具箱裡如指甲蓋大小的“墊子兒”, “墊子兒”圓圓的,裡面還有一個小圓孔,配上五彩斑斕打散的荊條就可加工成毽子。每天從六叔那裡踅摸過來的“墊子兒”是我向小夥伴們炫耀的資本。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六叔修車是無師自通的本事,六叔最多的是力氣。在我們院裡除我父親學了廚師這一手藝外,大伯和叔叔他們是憑力氣和雙手掙錢的。彷彿他們有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力氣。大伯年事已高,在老家跟著建築隊當砌牆工,三叔四叔五叔六叔乾的是牆面粉刷的活兒。屬四叔五叔六叔最能幹,他們都是夫妻搭檔兩人組合。我沒有親眼見過他們在工地幹活的樣子,但我能想象出以他們的秉性,幹活時一定會得到老闆的賞識和器重。的確,方圓十里大大小小的包工頭都認識他們,提起他們不由地豎起大拇指向我誇讚道:“你們這幾個叔都在我工地上幹過,為人老實,踏實能幹,不偷奸耍滑。”老實本分,不偷奸不耍滑,踏實能幹,這些特質是遺傳於我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給他們的後代並沒留下多少物質上的財富,相反,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是巨大的,價值連城的。爺爺奶奶教我們做人要踏實本分,誠實守信,不能貪佔便宜,不能偷奸耍滑。我一直慶幸:雖然在我們家族裡至今沒有一個人身居顯赫或大富大貴,但我們行得正,坐得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問心無愧,坦然處事才是對人生最好的交待。良好的家風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六叔結婚那年,大概是1997年,由於弟兄多,家裡又窮,四叔五叔六叔成家都很晚,在90年代,僅憑爺爺奶奶在地裡刨食的兩雙手能給他們弟兄仨建起一排十二間每家四間紅磚藍瓦的出柵房實屬不易,更何況還得為弟兄仨說媒定婚娶親呢。

三個弟兄早早輟學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家辛苦勞作,當時幼小稚嫩的我是無法體會爺爺奶奶多少個日日夜夜為孩子們的婚事唉聲嘆氣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我只記得坐桌吃喜酒的欣喜和雀躍,那時是吃完四叔家的大桌又吃五叔家的大桌,吃完五叔家的桌接著又吃六叔家的桌,算上三個叔添孩待喜客,那二年我整整吃了六次大桌,這還不算近門裡其他叔叔的婚宴。

爺爺奶奶離世已有數年,在天上的他們一定能看到他們的又一個孫子成家立業,為他們傳宗接代添磚加瓦,他們的血液會一直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他們二老一定會非常欣慰的。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六叔家的兒子在我們院裡最高,一米八幾的個子,身為廚師的他有了能吃的資本讓他顯得比旁人更高大,更魁梧,早在五叔家兒子結婚的頭一天佈置新房時我見到過六叔家的兒媳婦,長得很排場,要模樣有模樣,要身材有身材,要氣質有氣質,在俺這一大家能數得著,排得上,用老家的話講,排場,俊俏,和堂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非常般配,這是六叔和六嬸幾輩子才修來的福氣。村裡的人都這樣評價道:“別看老六家兩口不講好(六叔六嬸一輩子省吃儉用,不講穿戴),長類不咋著,生的兒子娶的媳婦兒好得很,真讓人羨慕。”在農村老家,娶親生子是值得炫耀和顯擺的,它換來的不僅僅是臉面,還有同等的眼紅和嫉妒。閒著沒事幹的人們整天就是爭強好勝的攀比,人比人才有活下去的動力。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結婚那天雖下著小雨,但宴請的所有親朋好友都如約而至。從九點的花車接親到十一點的迎接隊伍趕到,然後就是隆重的結婚典禮,和五叔家的兒子結婚時的流程如出一轍,只是換了新郎新娘。款款而來的新娘落落大方,看到被抹了一臉灰的堂弟一直抿著嘴笑個不停,一張青春的臉上喜氣洋洋,一雙烏黑明亮的大眼睛轉個不停,我知道那是幸福和甜蜜的笑,那眼睛裡藏著對來到這個新家的惶恐不安和試探。今天是她最重要的日子,是她人生中的轉折點,從一個家的閨女變成另一個家的媳婦,這突如其來的人稱轉換讓她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就要面對眼前這麼多陌生的大伯大娘大哥大嫂,而這些親人一個個對她投來的是善意和喜慶的笑容。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婚禮舉行完畢後,就是拉桌子弄板凳,熱鬧非凡的吃大桌環節了。我的四個大姑坐到一桌,宴席快結束時都興打包,其實現在的人都不缺吃,打包也是為了沾沾新人的喜氣福氣。四姑他們打包時,我看到父親很大方地從另一桌跑向她們一桌,一盤盤往姑姑們的袋子裡拼命地倒,拼命地裝。弟媳感嘆道:“看咱爸還是跟他的姊妹們親!”看到這一幕,我很感動,我彷彿看到了若干年後的我來到孃家為自己的眾多孃家侄結婚拾頭吃桌時,我的堂哥堂弟親熱待我的情景來。這正是親人之間的情份永遠不會斷裂的最好體現,這也是我讓兒子來參加這場婚禮的真正目的。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吃大桌是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結束的。結束後大約三點,客人陸陸續續走完,五叔悄悄提醒我說,忘給他們弟兄六個拍合影了。是的,我在寫《老家睢縣風俗之堂弟結婚》的一篇文章中特意提出要補拍他們的合影,這一次又忙過了頭,其實並不是我忙過了頭,我是不好意思提,我一個遠嫁的閨女,擔心爸媽和叔嬸嫌我事多。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對於合影留念幾個叔伯顯得異常興奮,我又叮囑了堂兄堂弟們順便也拍個合影。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看到父輩並排規矩站立的姿勢,我情不能自已,心中感慨萬千。我至今記得在六叔的那個紅磚瓦房裡,爺爺奶奶安詳地嘮著磕,好奇的我在堂屋裡的方桌前總希望能找出寶貝似的翻箱倒櫃卻一無所獲時,抬頭就能看見四叔五叔在青壯年時遠赴京城打工在天安門廣場前留念所拍的照片,照片上的四叔五叔年輕帥氣,意氣風發,而如今他們一個個變老,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上了無情的痕跡,大伯父親三叔五叔也已鬢角花白,大伯的牙齒幾乎掉光。他們弟兄六個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合影。此時,我相信,他們弟兄幾個的心裡是五味雜陳的,此刻,他們弟兄幾個的心是緊緊連繫在一起的。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堂弟的一場婚禮在父輩兄弟和我同輩兄弟的分別合影中完美地劃上了一個句號……

這個句號後面的省略號代表的是我們同族中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講好睢縣故事 傳播睢縣好聲音!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楊靜:80後自由職業者,老家睢縣白樓,現居許昌鄢陵。喜歡一切與美好有關的文字。歡迎提供與老家睢縣有關的故事。

六叔家的兒子結婚啦!(楊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