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嗇鬼”嚴監生死後的故事

那天我們母子閒聊,說到吝嗇的話題,我說:“吝嗇界的代表人物是葛朗臺,潑留希金,夏洛克和阿巴貢。”兒子說:“不對,中國還有一個可以與他們匹敵的吝嗇鬼,那就是《儒林外史》裡的嚴監生,他臨死的時候,看著桌面上的油燈裡有兩根燈芯,眼睛死死盯著,就是不嚥氣。眾人都不知他想表達什麼,只有他老婆最瞭解他,走過去挑滅了一根燈芯,他這才嚥下最後一開口氣,我們語文書裡寫的可是清清楚楚!”

“吝嗇鬼”嚴監生死後的故事

對嚴監生臨死前的這一段描寫,把他牢牢釘死在近代人眼中吝嗇界的頭一把交椅上,須不知,嚴監生並不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守財奴,他其實是位勤奮,節儉,有擔當的人。嚴監生,字致和,他有個哥哥嚴貢生(監生和貢生在當時類似於現在的一種學位)字致中,是個極其狡猾奸詐之人,因欺詐鄰里,同時被兩戶人家兩紙狀書告到了官府。嚴貢生自知理虧,趁著官府還沒展開調查之前,腳底抹油,一走了之。官府逮不到嚴貢生,只能找到其弟嚴監生。

嚴監生雖是位家底殷實的之人,畢竟不算大賈大貴之流,出入雖有傭人丫鬟,畢竟也是靠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用心經營家業賺來的錢,因此平時對自己是非常的節儉。但是大是大非面前,他卻是少有的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面對哥哥丟下的爛攤子,嚴監生二話沒說,就出錢出力幫哥哥擺平了。相信很多人只看到他死前的那一章節,沒看到他幫助哥哥的章節,對他的性格只有一個片面的認識,如果嚴監生活到現在,想必他是可以告一個侵犯名譽權的罪名。有關於他死後,他那奇葩哥哥對他家人的變態欺負,卻是另一個值得讓人唏噓人情冷暖的故事。

嚴監生正妻王氏體弱多病無子,小妾趙氏生有一子。趙氏對正妻王氏盡心盡力地服侍,無奈王氏病情不見好轉。趙氏常抱著幼子立於王氏床前哭泣。並祈禱上天能用自己的性命換取正妻王氏的壽命。王氏嘆息地說:“我的傻妹妹,各人的壽命自有天數,生死誰能替得了誰呢?”趙氏說:"要是能替就好了,我的命不值錢,大娘若是有個三長兩短,老爺才四十來歲,要是再納一位大娘,到時候我們母子要活在她人的淫威之下,這孩子到時候能不能順利長大還是個未知數,倒不如我替了大娘去,還能留下這孩子一條命。“說完,淚水像開了閘的龍頭,長流不止!

正妻王氏剛開始認為小妾趙氏是假心假意討好自己,後來發現趙氏每日晚間在天井設案擺香向上天祈禱自己早日康復,久而久之,王氏也感動於趙氏的善良和賢惠,臨死前要求丈夫嚴監生把小妾趙氏扶為正妻,以娶正妻的儀式宴請親朋好友,以示重視。

王氏死後,趙氏當家做主,對待下人恩威並施,家丁夥計們比以往更勤力為主家辦事。把家裡家外料理得井然有序,書裡面形容此時的嚴家:錢過百鬥,米爛成倉,童僕成群,牛馬成行。

可惜好景不長,嚴監生不久也病故了,正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趙氏唯一的兒子出天花,也殞沒了。

家財萬貫,卻後繼無人,可以想象當時趙氏的悲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悲傷過後,生活還要繼續。看看至親裡面,老大嚴貢生家有幾個兒子,趙氏提出要過繼嚴貢生的小兒子到自己名下。嚴貢生常年躲債在外,家裡經濟條件窘迫,孩子們個個都想來二叔家做兒子。偏偏嚴貢生不給最小的兒子過繼給趙氏,卻把馬上要成家立業的大兒子過繼給她。從這可以看出嚴貢生實在是厚顏無恥。

趙氏滿心歡喜地迎接大侄子夫妻做繼子,但是嚴貢生卻認為自己弟弟沒有後人,萬貫家財都該歸自己家族,所以在他看來,大兒子夫婦是去繼承弟弟嚴監生的所有遺產,順理成章地接手弟弟一家的財政大權,至於趙氏,她只不過是弟弟嚴監生納的一個地位卑賤的侍妾,無兒無女,可以忽略她的存在。因此要把弟媳趙氏從主人正屋趕出來,蝸居在偏房一隅。趙氏氣憤難平,召集族中德高望重的人給自己做主,族人見她無兒無女,無依無靠,也沒有人願意幫她說話。無奈,趙氏只好到處擊鼓喊冤打官司,經過不停地上訪和告狀,終於碰到一位母親也為侍妾的青天大老爺為她伸張正義,這件事才平息下來。

成語:盲人摸象的意思是以點及面地看待一個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嚴監生只對自己節省,對家人,對親戚卻比較大方,對外行善積德,口碑不錯,並不是教科書上斷章取義那般刻薄吝嗇,最近正好看完了《儒林外史》,既然提到了嚴監生,所以順便八卦一下他過世後的故事,也告訴大家,他不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吝嗇鬼。

“吝嗇鬼”嚴監生死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