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淡泊名利嗎?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孔明當初說這話的時候更多的應該是抒志。大概因為他太成功了吧,所以這話便流傳的很廣,演繹得也很多。到現在,用得最多的恐怕是“淡泊名利”這四個字。然而比較一下便會發現,給“淡泊”加上“名利”,固然指向更為明確,範圍卻小了許多,有時候會不大好用。而誤用的情形便自然很多。

比如阿岔說自己“淡泊名利”便是誤用,說準確些該是把自己看得有點大,很有點想沾——按現在的說法該叫成功人士——的光似的。因為阿岔雖然活了大半輩子,跟名與利卻談不上有什麼瓜葛。既然不曾“泊”於茲,自然也談不上對她是濃,還是淡了。其實我內心裡倒很想“淡泊”她一下,問題是她到咱身邊連來都沒來過啊,咱怎麼“淡泊”人家呀。比如,你叫我“淡泊”一下戴安娜,我有那福分嗎?

你要“淡泊”什麼,就得先能想個辦法“泊”到那裡,然後才可以“淡”她一下。那碼頭、港灣不論好還是不好,你連停靠都停靠不了,有什麼資格說那兒好還是不好,有什麼資格對人家說“淡”還是濃呢?戴安娜若是我的老婆,天天見面,自然可以說看“淡”。而現在我是連看她一眼都很難,我若再大言不慚地說我將她看得很淡,難道是吃不上葡萄就可以說葡萄是酸的?

老實說我是很想淡泊一下名和利的。可惜的是我還沒有條件。所以這話我不能用,別人要用在我的身上那一定是想罵我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用陝西話說就是罵我不要臉。至少是斷定了我的品行有問題。你說這胡亂用詞危險不危險!

當然,許多人是可以“淡泊”一下名和利的。譬如查爾斯王子就常常“淡泊”戴安娜王妃,比爾·蓋茨就不時將金錢看得很淡,布蘭妮就動不動胡來一下,給她的“名”上弄上一點怪東西。中國的皇帝們則大多將官看得很淡,不然也不會一高興拿來賞人:來,張三一個;來,李四一個。就這麼一路地賞下去。看得不“淡”,能有這麼大方?

但現在我卻常常發現,對於“淡泊名利”這玩意兒,有資格用的人似乎懶得用,而沒有資格的人偏偏喜歡亂湊熱鬧——也許不大清楚自己是誰,也許想學阿Q前輩來一句“手持鋼鞭將你打”之類以壯行色。而最麻煩的是有資格的自己謙虛地不用,反而硬要沒有資格的“享受”。比如校長拿來叫學生“領會”,老闆拿來讓工人“消受”,領導拿來叫需要救助的群眾“體驗”……。怎麼會這樣呢?看大家用的時候似乎不像在罵人啊。那麼他們在幹什麼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欺騙。老大我忙著弄名利吧,你們可千萬要悠著點——淡泊名利吧。那玩意兒好得很。

但我還是想說。我們現在需要淡泊名利嗎?我看不是。國家要發展就要抓經濟,國民要富裕就要搞錢。中國人要都不看重“利”了,誰還給咱搞經濟?中國人要都把自己的名譽都看得淡了,道德這東西還有什麼意義,法律還有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